新浪财经

城市医生饶及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3日 14:35 经济观察报

  姜洪桥

  最近,在地产界一个比较热点的争论是关于是否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争论在龙安集团行政总裁饶及人和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之间展开。任志强的观点是红线限制了土地供应,是造成住宅供不应求的原因。饶及人则反对。饶及人自己解释,之所以与任志强就此问题力争,是考虑到中国城市规划的未来方向,认为中国最适合高楼林立的曼哈顿模式,而不是中国人理想中的“城市花园”。在更早的时候,饶及人曾经专门就此问题向媒体记者散发过公开信。显然他非常重视这个红线问题。他的基本观点是在中国城市化进展到目前阶段,正是重新反思的机会。

  作为原纽约市规划局局长,华裔美籍人饶及人从1993年开始回到中国,一项主要的工作是担任外国专家局的规划建筑专家,与无数城市领导打交道,为数以千计的中国各城市官员讲解城市规划理论,因此被称为“最懂共产党的美国人”。他也自称自己是个城市医生。饶及人表示,规划是西方的科学发表。他的意见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想法。20个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一个知名的规划研究机构曾经专门做过中国城市化的课题研究。当时研究结果指出,中国的城市规划适宜采用曼哈顿模式,即建立在便捷交通上的高容积率模式。不过,这个结果并没有被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和接受,北京已经扩充到六环。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走过疯狂发展的第一阶段。颇能在学术和社会现实之间游走的饶及人精辟地总结,中国的城市规划也刚刚走完普及的过程,即“有意识,无共识”。饶及人预计,到“十二五”期间,中国城市规划开始成熟,2040年中国的城市规划将达到非常完善的阶段。对于这种遥远的预期,中国人听起来感觉像世纪大预言。不过,既然是学习和亲自体验过美国城市发展历程的专家所说,我们何妨细细一听。

  访谈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你要就18亿亩红线问题跟任志强争论,并且强调曼哈顿模式?

  饶及人:这是中国国情。中国只能采用曼哈顿模式,如果都去搞“花园城市”土地资源不够用。争论18亿亩红线就是建立在中国土地资源有限的基础上。至于为什么是18亿亩,这个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知道城市发展是有限度的。

  1994年我给上海的瑞安广场做设计方案,这是我到中国操作的第一个项目,那时候,定的容积率是3,后来提高到7,无论如何不能再高了。我当时很纳闷,也不理解,为什么只能定到3。在美国的大城市,容积率可以到21。瑞安广场在淮海路上,地下就是规划中的地铁线,为什么不能提高容积率?曼哈顿一个地方,每天流动人口350万,常住人口150万。

  当时我还给政府部门提了个意见,建议淮海路不要拓展得太宽。这一点他们做到了,做得很好,现在淮海路商业气氛很好。

  《经济观察报》:你说的城市设限是不是就是指土地资源限制?

  饶及人:不是一个概念。城市设限是指城市不能无限制发展。中心区会老化,需要更新。老是盖新的就没有人愿意维护旧的。发展不能无止境。过去我们说要“又快又好”,现在我们改成“又好又快”。经过前一轮疯狂发展,中国该好好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了。

  《经济观察报》:曼哈顿方式很适合中国吗?很多人反对高楼大厦。

 [1] [2]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