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上海车牌拍卖存废两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 14:35 《财经》杂志

  《财经》记者 陈中小路 宫靖

  良善的公共政策不但应该合情合理,更须注重细节设计和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否则难以获得预期效果

  延续多年的上海私车牌照额度拍卖制度存废之争,在2008年新年伊始有了阶段性答案。1月7日,上海市政府召开年度首场新闻发布会,宣布维持这项制度,仅作微调。

  微调是指对拍卖规则进行调整,即把过去的密封拍卖法改为二级密封价格拍卖法,旨在增加拍卖的透明度,使得竞标者能够精确报价,以收平抑价格之效。

  五天后,1月12日12时,按新规则进行的2008年首场“私人、私企客车额度投标拍卖”结束。拍卖最低中标价8100元,平均中标价格23370元,较此前2007年12月的拍卖均价56042元下跌约六成。

  这也正是政府方面希望看到的结果。当初,在私人车辆迅猛增长和城市交通压力的矛盾面前,上海市独立于全国采用了总量控制、市场化分配的私车牌照额度拍卖制度。始料未及的是,拍卖价格一再飙升,2006年至2007年两年,上海私车牌照额度拍卖均价从3万元暴涨至5万元,百姓怨声载道,制度存废一直是公众议论的焦点。

  如今,政府以微调抑价而平息物议,业内人士对此举能否治本仍表怀疑。毕竟,造成价格飚升的内在因素并没有因为调整而消失。而存废之争,料将在下一轮价格上涨后重新出现。

  细究上海私车牌照制度之进退两难,可知良善的公共政策不但应该合情合理,更需注重细节设计和保证公众知情权,否则难以获得预期效果。

  额度管理是与非

  渐次步入消费时代的中国城市,居民私人汽车拥有量不断上升。截至2007年6月,全国汽车保有量达5356万辆,其中私人汽车3239万辆。来自建设部的数据显示,国内私车数量正以年均20%的幅度增长,远超总体经济增幅。

  发展汽车工业和减轻交通压力,多年来成为国内几大中心城市的两难选题。上海的车牌额度拍卖制度源起于上世纪80年代,20年发展过程中曾具有多重政策目标,本地政府的主观色彩亦相当浓重。

  额度拍卖制度建立之初,投放市场的“沪Z”私车牌照,数量甚少,以10万元天价起拍,在当时的收入水平之下,实有“奢侈税”意味。

  据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汽车产业研究室主任朱君奕介绍,上海市民较早产生私人汽车需求,而本市路面交通状况不甚理想,所以对私车的控制措施也萌生较早。在上述拍卖实行的基础上,1994年上海政府发布规定,以有底价、不公开拍卖的方式,对私车牌照额度进行市场化分配。这被认为是该市私车牌照额度拍卖的发端。

  为了支持本地汽车工业,1998年,上海针对本地产桑塔纳车的部分车型,制定了2万元的特殊拍卖价,购买非沪产车,仍维持10万元起拍。这一带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制度,一度引起了其他省份的贸易报复,两年后终于废止。

  2000年,上海市开始实行“国产生活用小客车上牌额度无底价竞购”,适用于所有国产车,每月拍卖一次,首月拍卖,最低中标价8800元。不过,进口车牌照额度仍须5万元起拍。

  2000年-2001年间,为了保护本地汽车厂商的市场占有率以及促进房地产的发展,上海一度短暂出台过一些举措。购买本地厂商出产的部分车型汽车或购买特定房产者,可免费获得私车牌照,此举后因争议较大终被取消。

  2003年3月,考虑到中国加入WTO等因素,上海最终将国产车和进口车上牌额度合并进行拍卖,基本形成现有拍卖制度格局。

  在这一制度下,政府每个月会发放一定数量的牌照额度。上海的购车者可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自己的预期,通过电话、网络或者现场报价,价高者得。

  自实施以来,上海的私车额度拍卖制度饱受争议。本地居民反对者众,认为此举限制了拥有机动车的权利。2004年5月24日,时任商务部部长助理的黄海也通过央视公开表示,上海私车牌照额度拍卖违反了当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 “希望上海方面能够按照新的道路安全法规,对这个行为再进行一次认真的研究。”

  据《财经》记者了解,上海以市场化手段分配短缺公共资源,其政策用意本不乏支持者。从实际效果看,额度拍卖制度减轻了机动车过快增长给上海交通带来的压力,为发展公共交通换来了时间和空间。在今年1月7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交通局副局长五一就表示,“私车额度拍卖制度实施13年来,上海市减少了约150万辆机动车。”

  但是,这项政策的决策过程被指不透明,程序合法性缺失则广受诟病。

  1997年,上海市人大通过的《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明确本地机动车辆实行总量控制方针,具体额度管理办法则授权当时的市计划委员会与交通管理等部门联合制定。然而截至目前,牌照额度拍卖所依据的《上海市私人自备车、二轮摩托车额度竞购办法(试行)》仍为“内部文件”,公众无从查考。

  正因这一缺陷,每当额度拍卖价格高企,质疑制度的舆论便随之而起;地方政府背负政治压力,只得反复强调政策的实际效用。

  有别于上海的限制私车政策,北京近年来对公共交通发放巨额财政补贴,思路是以低价公交诱导市民减少私车使用,从而缓解交通压力。据当地财政部门数据,2004年-2006年三年间,北京市财政共投入241.17亿元支持公交、地铁等公交事业。2007年一年,市政府补贴市民公交费用41.5亿元,仅地铁就补贴10.3亿元。

  上海市通过车牌额度拍卖获得的近百亿元收入,用途亦缺乏透明度。尽管社会呼吁多年,目前仍未进入人大审核监督范围,这也引起颇多质疑。

  当车牌成为资产

  此次牌照额度价格应声回落,上海政府修改拍卖规则之举似已收效。但舆论质疑之声仍未平息,原因之一是过去高价拍得额度者抱怨不公。

  两难格局源于制度设计的细节。当初上海的这项政策,曾参考了新加坡的私车额度拍卖制度,不过在细节设计上却忽略了新加坡的一个方法:额度只能在车辆登记之前转让,“牌车合一”八年后额度便将作废。上海则允许车牌额度自由转让,额度在车辆报废或转手时可与之分离,进入二手市场交易。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