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渤海:死海危机临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9日 00:39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杨光 天津报道 在环渤海经济群加速崛起的同时,渤海的生态环境则正在加速衰老。 海里没鱼了。 因为海水污染日益严重,这里已几乎没有海货出产。 熟悉渤海的渔民说,“这里已经没什么值钱、像样的海货了,带鱼很早就没有了,现在连海蟹、海虾都变得很稀少,不少渔民已经到中韩交界的海区去打鱼了。”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危机正在加速蔓延。天津市水产局渔政环保处周劲峰表示,2006年较2005年相比,天津近海鱼量又锐减了23%。 日前,天津市水产局负责人透露,渤海的污染情况仍在恶化,部分鱼类种群已经消失。照此趋势下去,还将有更多的鱼类种群面临灭绝的危险。 鱼群加速灭绝 一艘艘渔轮停靠在岸边,泛黄的金属外壳因长时间暴晒而锈痕斑斑,脱落的漆皮掉了一地,一眼望去竟有些凄凉。现在正是休渔期,近百艘大小渔轮交织在一起,不时有赤膊的渔民来往于船舱与码头之间,将一张张硕大的渔网铺开来,渔网在海与船、人与海之间泛着白光。 郭福全在海上已经干了12年,他的津塘轮576号曾因装载太多的海货而抛锚,人差点死在海上。回忆当年,他滔滔不绝,“当初鱼很多,一网下去就是上千公斤,出一趟海比现在出十趟都多。” 郭福全说,现在海货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打鱼的人多,鱼却越来越少。“去年我每天还能吃三顿皮皮虾,今年一星期能有一顿就是美事了,海货太少了。” 以前的渤海,曾经没有休渔期,渔船一年到头随时可以出海。只要你愿意,鱼是打不完的,郭福全说。这一方面表明中国海洋相关管理不尽完善,但也反映出早些年间渤海海洋生物的丰富。 这种情况在1999年被打破。为了保护海洋生态资源,水产部门出台伏季休渔政策,即每年6月15日至9月1日期间停止一切海上捕捞作业,用以海洋生物繁衍恢复。周劲峰表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海洋生态资源正在减少,而这种情况绝非人工打捞造成。 实际上,渤海生态资源危机自上世纪80年代便已经出现,进入上世纪90年代危机开始加速,2000年之后则愈演愈烈,连续数年渤海海洋质量持续下降。 在天津北塘口岸,深黄色的海水上泥油滚滚,“在这样的海水中存活下来的鱼质量能有多高?一看就知道。”经营水产生意7年的刘大姐说。 海河,从天津市穿城而过。在河边记者可看到,大片的工业油渍聚集在河面上,几乎看不到水面,更像是海河中的一个小岛屿,不丢一块石头下去很难辨认这就是海河。当地居民说,这些河水将直接流入渤海。海河上游是天津热力发电厂。 永定新河与渤海湾一脉相连。这里污染同样严重。据附近居民介绍,邻近的化工企业将生产废水直接排入河内,河床已被染成褐色,当地村民戏称其为“红河谷”。 环渤海经济圈在高速发展,石油、大乙烯、热力发电等项目相继靠海而起。 污染在加剧 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渤海海域污染依然严重。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26%,与2005年持平。其中,严重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和较清洁海域面积分别约为0.3万、0.2万、0.7万和0.8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和轻度污染海域面积均比2005年增加约0.1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辽东湾近岸、渤海湾和莱州湾,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 周劲峰表示,中国四大海域污染都很严重,但近些年来,环渤海经济带加速发展,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曹妃甸、首钢搬迁等都为重工业或重金属、化工产业,这些企业临海建设,渤海的海洋生态加速恶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天津市水产局数据显示,2006年天津市渔业污染面积达53.74公顷,损失水产品数量165.39吨,直接经济损失119.09万元,与2005年相比,明显增加。 对此情形,天津市海洋局海洋环境处张士琦表示无奈。他说,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老生常谈,但一直以来却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环保部门对污染物排放标准都有详细规定,但总量由谁来控制,却很难讲。 例如,同样的排污标准,以前企业少,只有5家排放,现在经济建设加快,变成50家排放,即使都达标,污染总量也增加了10倍,更何况存在超标排放,就更加严重了。 天津市水产局一份内部公报显示:天津市塘沽驴驹河滩涂贝类增养殖区中总氮含量100%超出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12个监测点中有58%超标;汉沽区总氮含量66.6%超标,养殖环境极其脆弱。 监测结果还显示,2002-2006年5年间,渤海未达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与其总面积之比一直高居四大海区之首,维持在26%-41%之间。 而在渤海近岸海域2006年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达2870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较上年增加约570平方公里。严重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塘沽-北塘-汉沽近岸海域。 周劲峰说,新近发现的冀东大油田对经济来说是一针强心剂,但对海洋生态环境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海上油田溢油事件每年都在发生,甚至有些普遍,这对海洋生态环境伤害极大。 张士琦坦言目前海洋部门工作权限还不明晰,对于污染物违规排放,海洋部门无法介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海洋部门对海洋系统管理的权威性。看到了,无权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尴尬问题。 治理手段贫乏 对于经济高速发展下如何保证环境质量和海洋生态环境,国务院在2006年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对已经污染的海域如何维系生态平衡做出了细致要求。在经济高速发展下,采取生态补偿、水域生态修复和生态养殖等措施,减少人类活动对水域生态造成的破坏。 实际上,渤海80%以上的污染来自陆源污染。张士琦表示,应依法加强对陆源污染物的监督管理,陆源污染物排放口的设置必须符合海洋功能区划,禁止在重要海洋生态区设置入海排污口或排放污染物。同时,加紧制定陆源污染生态破坏的生态损害评估标准和处罚规定,加强监测和监测数据传输、产品制作与发布。 据天津市水产局介绍,渤海软体动物比1983年减少了7种,多毛类减少了6种,甲壳动物则减少了一半。总平均生物量比1983年减少13.01克/立方米,平均密度则每立方米下降了255.47个。 碍于物种的急剧消亡,2004年天津市水产部门开始尝试人工放流工作,配合伏季休渔恢复海洋生物资源。对于因围海造田而造成的水域生态损伤,水产局表示,目前只有采用投放部分人工鱼礁来尝试弥补。 周劲峰还认为,海洋面积很大,涉及部门很多,在出台新的法规之前,各部门联动执法,齐心协力治理污染,是扭转困局的有效方法。但就经济建设而言,历来经济与环境总是在冲突而不是共同发展,虽然现在号召绿色GDP,但实际工作中如何体现,一直都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国家政策方向明确,环境当先,但具体落实到地方往往走形变样,最终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回了短期的经济增长。 据海洋部门介绍,国家发改委正在紧急出台关于渤海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渤海治理已经纳入中央高层日程。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