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广东CPI涨幅全国倒数第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 11:16 南方日报
——省物价局负责人分析当前我省价格形势 独家专访 昨天公布的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表明,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仍在上涨,且涨幅在加大。此轮价格上涨是何原因造成?如何看待我省当前的价格形势、物价还能涨多久?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省物价局负责人昨天接受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独家专访。 问 如何看待当前物价水平? 答 总体稳定但结构性涨价突出 记:昨天公布的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表明,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仍在上涨,且涨幅在加大,如何看待我省当前的价格形势? 负责人:今年以来,我省价格总水平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的统计,7月份,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了4.2%,涨幅比6月份的2.5%上升了1.7个百分点;1—7月累计上升2.4%。对当前的这种价格形势,我们认为应当冷静、全面地看待。我省价格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当前我省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但结构性涨价问题突出。1—7月,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上升2.4%,比全国3.5%的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CPI涨幅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29位。如果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影响,1—7月我省核心价格指数仅上涨0.2%,非食品价格指数、服务项目价格指数和工业消费品价格指数也只是微升0.2%、0.1%和0.3%。上涨较多的主要是食品类价格,1—7月,我省食品类价格上涨6.6%,其中猪肉价格上涨21.4%,油脂价格上涨14.7%,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5.7%,蛋价上涨18.9%,由此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个多百分点;7月份食品价格上涨10.8%,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7个百分点,成为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总体上看,目前我省价格总水平仍在温和的、正常的上涨范围之内,在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特征非常明显。 二是我省市场价格秩序比较稳定,但必须高度警惕哄抬价格、跟风涨价、合谋涨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价格违法行为的发生。我省市场成熟程度高,抵抗市场冲击的能力较强。据统计,省物价局12358价格服务热线7月共受理群众投诉、咨询1442件,其中涉及粮食、副食品价格的只有30件,仅占总数的2%。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省当前价格秩序是比较正常的,消费者心理比较平稳。 问 物价上涨原因是什么? 答 国际市场传导和成本推动是主因 记:这一轮价格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请问这一轮价格上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看待当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 负责人:长期以来,我省经济发展一直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1997年至2006年,我省GDP增长2.05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7%,而价格总水平仅增长5.3%。新一轮物价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国际市场价格传导。全球粮食减产和石油价格飙升,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去年全球谷物产量19.85亿吨,减产3300万吨,其中小麦减产2700万吨。随着石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增加。由于上述供求关系的变化,去年四季度以来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上升,今年6月份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期货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3%、60%和40%。国际市场粮价及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必然会拉动国内与省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 二是成本上涨推动。随着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导致农产品价格成本上升。如作为生猪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豆粕价格以及仔猪价持续攀升,推高了生猪生产成本。据调查,出栏一头肥猪,仅饲料和仔猪的成本就比去年同期增加50-60元。因此,当前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成本推动特点。 三是生猪供求的时段性失衡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受去年猪价过低和疫病的双重打击,生猪出栏大幅度下降,猪肉供应偏紧,这是近三个月来猪肉价格两次大幅度上涨的直接原因。 问肉价是否带动其他价格上涨?答价格传导推动餐饮和禽蛋等大涨 记:猪肉价格上涨在给生猪养殖户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副食品价格上涨,增加了相关行业生产成本,你们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负责人:从对其他副食品价格的带动看,据省价格监测中心监测,受猪肉价格上涨的传导影响,二季度全省鲜羊肉(新鲜去骨)、鸡肉(白条鸡)、鸡蛋平均零售价每500克分别为16.92元、9.92元、4.22元,环比分别上涨7.09%、4.50%、1.85%,同比分别上涨13.66%、26.65%、24.24%;7月上述品种平均零售价每500克分别为16.92元、9.92元、4.22元,环比分别上涨7.09%、4.50%、1.85%,同比分别上涨13.66%、26.65%、24.24%。 从对相关行业的成本影响看,猪肉等基础性产品价格上涨,必然增加肉制品、餐饮等行业生产成本,推动其价格上涨。受成本上涨影响,7月份,我省餐饮业价格上涨了7.8%,畜肉制品价格上涨了20%,禽制品价格上涨了12.9%。因此,对相关行业合理转嫁成本不应干预,我们防止和查处的是借机哄抬物价、跟风提价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行为。 问如何避免涨价影响群众生活?答启用调节基金补贴低收入群体 记:此次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对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请问物价部门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积极应对? 负责人:总体上看,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对城镇绝大多数家庭的生活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会大些。据测算,当前的猪肉价格上涨已使全省城镇居民每人每月增加支出约15元。另据广州市物价局以今年4月为基期、按照居民每人每月消费3公斤猪肉进行测算,5月、6月、7月每人比4月份分别增支8.4元、18.96元、29.58元,3个月平均比4月增支18.98元。对此,物价部门及时启用价格调节基金,对低收入困难群体实行补贴。 问 调控监管有何举措? 答 四大措施确保价格基本稳定 记:猪肉等副食品价格是放开的价格,应当以市场调节为主,作为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你们是如何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同时,对市场价格进行适度的调控监管,以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维持良好市场价格秩序? 负责人:对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问题,全省物价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政府主导、行业参与、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市场价格监管模式,采取了一系列价格调控监管措施,努力维护市场价格秩序,努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一是切实加强监测和检查。及时启动肉禽蛋及水产品价格监测日报制度,适时扩大监测范围,及时进行预警预报,正确引导市场价格行为。积极组织开展食品价格专项检查,重点查处哄抬价格、串通或合谋涨价等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严控出台政府提价项目,除国家部署的调价项目和节能减排的价格外,其他价格的调升必须从严控制,防止对价格总水平产生过大影响。开展价格惠民行动,减缓价格上涨压力。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测算,仅免收农村义务教育杂费政策一项,就降低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0.5个百分点。 二是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市场价格监管中的积极作用。8月3日,省价格协会联合省食品、粮食等行业协会(商会)向全省猪肉等副食品经营者发出“防止猪肉等副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共同维护正常市场价格秩序”的倡议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倡议书发出后,省奶业协会、省食品行业协会、广州饮食商会等纷纷表示要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来化解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倡导所属企业不提价。 三是开展价格诚信建设,促进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积极召开经营者价格警示会、劝诫会,宣传价格法规政策,告诫经营者要自觉遵纪守法,依法依规经营。 四是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准确把握价格形势、正确判断价格上涨性质的基础上,多次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明确表达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当前价格上涨只是结构性上涨,而非全面、普遍性上涨,从而引导广大经营者和消费者理性看待,稳定消费心理。同时,确保12358价格热线电话24小时畅通,方便广大消费者对价格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投诉,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问 今后价格是否还会涨? 答 肉价仍将高位运行一段时间 记:对于今后的价格形势,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把握? 负责人:从影响价格水平上涨的因素看,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仍将是推动今后价格上涨的主导力量。长期以来,我省生猪主要靠外省调进,供需缺口约40%。在生猪生产方面,上半年全省生猪存栏2075万头,与去年同比减少0.2%,其中母猪存栏145万头,同比仅增长1.3%;生猪出栏周期需要四个月,出栏量回升也需要一段时间;玉米等饲料价格居高不下,仔猪、防疫等相关成本增加,都将推动猪肉价格保持较高水平。预计猪肉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一段时间。同时,我省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消费需求依然旺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养老金标准提高、劳动工资增加,资产价格高位运行、社会预期涨价心理以及免收农村义务教育杂费政策效应自9月份消失等因素,都将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抑制价格上涨的因素也很多:一是全国养猪户生产下降势头初步得到遏制。据全国养猪户典型调查,7月份,散养户母猪存栏、仔猪补栏数全面增加,分别比6月增加3.2%和0.2%。二是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初步统计,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2亿吨,增长1.3%,连续第四年获得丰收,早稻可望再获丰收,棉花播种面积继续增加,农产品优质化率进一步增加。从总体供需情况分析,粮价具备稳定基础,而粮价的稳定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价格总水平的走向。三是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出口退税等政策调整将使相应产品的出口增长放缓,国内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供给相应增加,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将难以改变。四是政策性影响将逐步显现。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六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三次上调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发行1.55万亿特别国债,并出台了一系列控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对抑制流动性过剩和经济增长过快将起到一定作用。五是严控政府涨价项目出台,继续开展价格惠民行动,清理各项收费,整治通信价格,从秋季开始出台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课本费等政策措施,也将对价格总水平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本报记者 朱桂芳 通讯员 高诒茜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