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京承农业合作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 02:38 金融时报

  金边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就提出了“大北京”的发展战略。提出从更大的空间范围研究北京,是解决北京未来发展问题的重要思路。但是京津冀都市圈合作在历史上长期严重滞后,缺乏实质性的合作,自主自发的合作更少。

  相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区域内二元经济突出,核心城市间、城乡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区域内部协调发展的矛盾突出;其次是区域内城市各自为政,缺乏合理的协作与分工,区域经济集聚程度较低,未形成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具有区域强大辐射力和竞争实力的城镇体系,行政地位或者经济实力相当的城市之间畸形竞争,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城市之间相互掣肘、利益冲突,无行政隶属关系、经济实力不相当的城市之间无序发展、不规范竞争;三是京津冀都市圈核心城市实力不强,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国有经济比重最高,民营经济发展严重不足。京承农业的合作可以说是打破这一局面的一个范例,也是北京主动发挥带动作用的开端。

  河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具有良好的农业自然资源。2006年,农业产业增加值占整个GDP比重13.8%。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1%。在

国家发改委划定的京津冀都市圈中,涉及河北省8个设区市的80多个县,占河北全省115个县的69.5%,其面积占京津冀都市圈规划区的85%左右、人口占63%。这样大范围的农业地区,加强农业合作尤为重要。随着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开放式发展,必将为京津冀农业合作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样,天津把农业发展定位于沿海外向型都市农业。河北省京津冀都市圈中大部分地区属于农区型农业,相互之间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梯次互补性,因而具有区域合作的必然趋势。京津冀都市圈内拥有近1.2亿人的消费群体,市场容量占全国总量的10%以上,是全国市场容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农业合作具有市场保证。同时,区域农业合作具有地域和交通优势。

  农业属于资源依托型行业,农业用地具有资产专用性低的特性,在区际之间调整农业内部种植结构、整合资源、实施产业转移,相对于其他行业容易。河北作为农业发达地区,农业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京津冀农业合作较之其他行业具有先天优势,一经打破地区封锁,开放市场,实现要素流动,便可爆发出活力。

  与

长三角、珠三角明显不同,与京津接壤的河北省6个设区市的32个贫困县、3798个贫困村等地区形成了“环京津贫困带”,其农民人均收入1600元,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人。地处环京津贫困带的张承地区仅国家级贫困县就有16个,贫困人口约占160万人,其未来将是决定整个京津冀都市圈建设成败的关键。这是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合作历史上最大的难题。

  用市场合作的方式为环京津贫困带农业注入新要素、新技术,改变传统生产组织方式、适应市场的变化,是解决贫困带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破解贫困带问题最有效的切入点,这比给钱更重要。京承农业合作证明贫困带也是具有后发优势的待发达地带。

  因此,推广这一模式,有利于改变造成环京津地区贫困落后的根源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它克服了输血式扶贫长期不见实效的弊端,是一种从根本上、大面积扶贫的好方法。也就是说,开展农业战略型合作是解决环京津贫困带问题的突破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