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统筹城乡:86亿农贸市场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09:45 中国经济时报

  -统筹城乡看重庆(一)

   -本报记者童辰王小妆怀宗根林

  2007年6月,成都和重庆同时获批成为统筹城乡试验区。

  在统筹城乡问题上,最难的是什么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006年,由于百年不遇的旱灾和同期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提高,重庆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5年的3.65∶1扩大到了4∶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2007年,又遭遇115年不遇的暴雨。

  如何缩短差距?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发现了一个年成交额超过86亿、全国第三西部第一的农贸市场。这个农贸市场现在的名字叫重庆观农贸农产品物流中心,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盘溪镇——城乡结合部。

  从周华其的蔬菜基地说起

  周华其14岁开始卖菜,19岁到观农贸,逐渐成为蔬菜销售大户。

  他最早在湖北利川建立基地:统一与农户签订协议,周华其为农民提供种子和肥料、农药,保证农户每亩地每年有1000元的收入(周称这是人工费)。为了防止签约农民将菜私自卖给其他小贩,周华其收菜之后先记账季末统一结算。农户如果缺钱可以向周借,但是如果查到农民将菜私自卖给其他收购小贩,“以前的(菜)钱一律作废”。

  这种模式成功了,据周华其的朋友说,在利川,连小孩都认得他。

  2006年4月,看到家乡父老还是很穷,他在家乡渝北区石船镇搞了一个130亩的蔬菜基地。2007年7月5日,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走访了当地农民和基地的工人。

  土地是从农民手中直接租赁的。价格,一亩水田每年给农民700斤稻子的钱,一亩地给600斤玉米的钱,随行就市。目前在基地干活的有30人左右,按天算工钱,男工一天20元,女工一天15元。

  这已经比外出打工有吸引力了,不少以前在外打工的农民现在也回家学着他种菜,虽不是在他的基地工作,但是他们种的菜,周华其同样收购,一起运到观农贸。

  周华其的基地预计总投入150万元,已经投入了50万,包括修了一条几公里长的公路,蓄水池、水渠等农业基础设施。

  观农贸农产品物流中心党委书记冉隆兴告诉本报记者,像这样依托观农贸建立起来的蔬菜基地,在周边省市一共有100多个。这些基地,不但改善了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盘活了农民撂荒的土地,给农村带去了新的技术、信息,还起了很大的示范作用。

  一个86亿的农产品交易平台

  86亿,是观农贸的官方口径,观农贸蔬菜批发市场的经理汪有良告诉记者,一般都估计得比较保守。而据媒体报道,到2006年,每天的交易额都突破了3000万元,那应该是一个过百亿的规模。

  每天,来自16个省70多个县的几千吨蔬菜、15万公斤鱼和其他1000多种农产品从千村万户汇聚到观农贸,走向成千上万城市家庭的餐桌上。

  一个地处西部的区办农贸市场,能成长到百亿规模,排全国第三,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它的收费是低廉的。“非常低,”冉隆兴同意记者的判断。

  安全是有保障的。“对。这方面我们背靠政府,有强大的协调能力。”

  假货是比较少的。谈起这个,冉隆兴很有感触地说了这样一段话:

  食品安全是个系统工程,如果你完全把它压在地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可能也不是非常合理。但你是一个集聚的地方,我们尽可能发挥我们的作用。

  第一,我们较早建立了自己的检测中心,实行了无公害蔬菜准入制。凡是进入市场交易的蔬菜,一律要求对方提供在当地农产品检测部门检测的证明,这样,就免检入场。否则,一律强制检测。

  第二,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楼这边,我们专门搞了一套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货从什么地方来的?销到哪个地方去?出了问题可以追溯。”

  我们还要净化市场。首先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提出“做大做强观农贸共产党员争先锋”,这叫党建工作品牌。客商当中有党员,经商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什么?我们认为就是“不卖假货,诚信经营”。

  有个卖竹笋的,他的摊位比较偏,但是他有个党员的牌牌,卖相就比谁都好。

  2003年后,由党员们倡议,客商工会参与并组织,发动不是党员的客商,开展了“诚信承诺示范户”评选活动,一年一评,不搞终身制。今年我们表彰了30个。效果非常明显:卖假货的没有市场了。一旦有卖假货的,我们都会很快知道。

  辐射与带动

  按照重庆市的部署,观农贸所在的江北区与三峡库区移民最后的堡垒开县结成帮扶对子。冉隆兴说,在江北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观农贸一口气援建了三个重点项目:一是支持1万亩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发展。二是支持开县在观农贸设立优质“锦橙”销售专区。三是支持开县名优食品“伊妹”牌方便米饭在观农贸建立总代理批发专销点。

  最难的是万亩蔬菜基地。观农贸的政策是,开县进入市场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市场交易费的80%返还,用于蔬菜基地建设;另外的20%用作蔬菜种植奖励基金。此外,连续5年每年给予10万元的无偿援助,用于基地购买化肥农药等。观农贸还在开县尝试市场+基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营销模式,定期免费向开县基地提供市场信息。

  “从长远看,观农贸并不吃亏。”冉隆兴告诉本报记者,为了开县蔬菜能就近出售,降低成本,观农贸提前启动了在重庆布点的计划,原布局的几个二级市场中,万州市场提前诞生了。6月27日,本报记者目睹了观农贸万州市场的签约。合作方是一家务实的当地

房地产企业,本来就拥有万州最大的水果市场和大量可供用作市场的房产。这个交易面积11万平方米的市场总共可吸纳2000名移民就业。

  按照观农贸的规划,很快,一个专门为库区服务的“三峡名优特农产品展销中心”也将在地处江北区盘溪的观农贸市场群中开业。

  大旱中体现出的城乡互动

  一谈到统筹城乡,很容易想到城市反哺农村。观农贸提醒我们,从和谐社会到城市的米袋子、菜篮子,农村和城市是互动的。

  “2006年重庆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灾,市里面蔬菜价格上涨,市民有些怨气——三番五次打电话来问怎么价格那么高。”观农贸把2006年和2005年同一个月份的销售情况做了对比,从量来讲,没有变,而且有些品种的价格还降了,缺的主要是叶类菜。于是,观农贸一方面紧急组织货源,同时采取了一些优惠的政策,提出拿200万元来平衡市场。通过媒体对外发布信息,凡市外面的叶类蔬菜进入盘溪市场交易,一律免费入场,不收钱。第二天又在报纸上发布通告,绿叶类的蔬菜如因为天气原因烂在路上,观农贸负责赔偿,赔偿的标准是进货价格加上运输成本。

  政策一出,很快扭转了叶类菜缺少的状况。

  逐利是商人的天性,对于农产品来讲,特别是粮食、蔬菜,源头一有风吹草动,在销售终端就会被加倍放大,甚至引起挤兑风潮。“有时候批发环节只涨了几分几厘,零售环节就敢涨几毛一块。一问都说是进货涨了。”对于这种情况,观农贸的办法就是通过当地媒体发布批发价格信息。

  政府作用

  “观农贸发展到今天,由小到大(七个专业批发市场),由弱变强,荣誉也不少。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政府掌控了市场资源。”冉隆兴说。

  观农贸人谈到他们的发展,总要提到两次搬迁,三次整合。每次搬迁或整合,观农贸都向前迈了一个台阶;每次搬迁整合,又都是在江北区委、区政府的直接主导下进行的。尤其是2005年,在冉隆兴们看来,是观农贸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定位“观农贸农产品物流中心”;编制“观农贸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并纳入《江北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已经基本没有闲置土地的江北区,拿出了两平方公里1000多亩土地,作为观农贸的发展用地。“土地全是划拨地。没有政府这些资源,观农贸怎么可能发展得起来?在他看来,也只有政府作后盾,才可以给客商农户提供低成本的交易平台和安全保障。

  可以用来佐证冉隆兴们这一观点的,还有一条,一个几十亿元规模的大市场,成功搬迁只用了33天。

  下一步要做三件事

  观农贸农产品物流中心主任曾宪路告诉本报记者,他们下一步的指导思想是,要主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观农贸2006年在重庆市江北区五保镇进行了这样的探索:由观农贸先期拿出一些资金来引导客商建立基地。一年来效果不错,今年准备将规模扩大到2000亩,植入到援建开县1万亩蔬菜基地的建设中。

  观农贸近期要做三件事:

  一是加快农产品物流

信息化建设。建立并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信息共享,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并逐步搞好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发布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

  二是创新组织形式,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当前,农产品生产主体多样,组织形式较为复杂,农民的小规模生产与龙头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并存。在观农贸从事经营的客商大户较多,观农贸要设法更好地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

  三是提供多项特别的服务。比如通过行业协会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进行指导,推广先进的裁培技术和优良的品种,提供农药残留检测等,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