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城乡综合试验新课题:建构新成渝竞合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6日 02:35 第一财经日报

  李萍

  新的起点下的竞争关系,应逐步淡化行政区划色彩,由原来的带有行政区的不完全竞争转化为成渝经济区的市场内生的竞争

  6月7日,成渝两地双双获准入选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既是对成渝两地,尤其是成都近四年来探索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的肯定,又为成渝两地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如何抓住这一契机、把握好这一机遇,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成渝两地的关系,说穿了,两地间应建构起一种全新的竞合关系和竞合机制。

  两地间同时站在统筹城乡先行先试改革这一新的起点上,需要考虑两地间自然的、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历史的、现实的各种因素,如何扬长避短,如何在市场“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之间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如何在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以城带乡、农业乡村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共同发力,真正起到不仅在西部而且在全国统筹城乡方面领头羊的作用,这就要求两地间建构起一个全新的竞合关系,形成新的竞合机制。

  就成渝两地间的竞争合作关系来看,也不是建立在空地上、平地而起的,历史上两地间是存在着源远流长、盘根错节的关系的。

  相对来说,两地间的竞争关系事实上业已形成。十年前,重庆成为直辖市、成渝两地结束了过去“老四川”一体的合作关系。十年分治正好是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和完善的时期,也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权改革深化的时期,所以两地间行政区划与经济利益不同的特殊关系,致使在竞争关系自发形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加入了行政分隔人为强化的因素,这种不完全的甚至有一些扭曲的竞争关系,显然不是我们这里所要建构的竞合关系。因此,两地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这一新的平台、新的起点下的竞争关系,应逐步淡化行政区划色彩,由原来的带有行政区的不完全竞争转化为成渝经济区的市场内生的竞争。

  在此基础上,两地间面临的更艰巨、更现实的困难是如何形成真正的、互惠互利的、合作协作、共生共荣的关系和机制,而两地间事实上又是有合作、协作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的。

  从历史基础来看,川渝、成渝地域相邻、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可以说在“老四川”的概念上,川渝、成渝同文同种、文脉相通,加之建国后成渝铁路的开通、20世纪90年代成渝高速的贯通,都使川渝、成渝几乎不存在真正意义上分开的状况,本身就是大四川一体的格局。

  从现实条件来看,今年4月份,两地高层领导已经就“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商定在6个方面加快合作:一是加快两地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共同构建区域一体化市场体系;三是共同引导经济区产业分工协作;四是共同构建城市群和城市连绵带;五是共同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六是建立统一的工作和协调机制。

  因此,笔者认为,时下两地应把共建成渝经济区和统筹城乡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结合起来,携手打造两地新型的竞合关系,构建新型的竞合机制,重点是两地政府间的协调合作,当务之急是两地间“公共物品的跨区域系统建设”,着重强调进一步共同建设基础设施,包括在软的基础设施和硬的基础设施上协调配套,避免互相矛盾、互相拆台的情况。

  具体说,在成渝两地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点促进商品、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资源的充分自由流动、平等使用提供统一的市场规则,在户籍、就业、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制度的改革上加强协调,构建统一的制度框架,营造彼此衔接配套的政策环境,以减少两地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点运行的交易成本和联系成本;同时,在交通体系、水资源、生态环境、

能源、旅游等公共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方面,建立起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合作开发及其有效使用的成本分摊、利益补偿或利益分配机制。通过共建上述软的基础设施和硬的基础设施,降低双方的合作成本,包括组织成本、联系成本、协调成本等,使合作收益超过合作成本以形成“合作剩余”,提高合作效率和合作力。

  一言以蔽之,两地间在国家综合配套先行先试改革新的形势下,“合则利,分则损”,有必要全方位加强川渝、成渝间的竞争与合作,共同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统筹城乡进程中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效途径和双赢措施。

  (作者为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