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私营企业成为黑龙江省对外贸易主力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9日 14:29 国家统计局网站

  黑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大力推进对外开放战略升级,以对外贸易为基础,以投资合作为重点,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同时提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空间。因此,要实现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新突破,必须发挥私营企业的主导作用,解决好在技术、资本积累上的局限性以及商品结构等方面的因素制约着私营企业的做大做强的问题。本文据此提出分析建议,为增强私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后劲提供参考依据。

  一、私营企业已成为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的主力军

  1、私营企业进出口增势迅猛。“十五”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放开,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参与到外贸经营领域,从事自营进出口业务,私营企业进出口实现高速增长。2001年全省私营企业实现进出口1.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4.7%,到2004年全省私营企业进出口达到38.1亿美元,所占比重迅速扩大到56.1%,私营企业首次超越国有企业成为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的主力军。2006年私营企业进出口已达到84.9亿美元,比重提高到66.0%。5年间,私营企业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2倍,其增速分别是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的35.7倍和6.7倍。在此期间,一批私营企业逐步成长壮大,成为黑龙江省开拓国际市场的骨干企业,2006年全省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有18家,其中12家为私营企业。

  2、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是私营企业对外贸易的重头戏。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提高对外贸易发展水平,黑龙江省私营企业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发展对外贸易。2006年,全省私营企业实现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39.5亿美元,占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的46.3%;一般贸易进出口35.8亿美元,占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的41.9%;加工贸易进出口1.2亿美元,占总额的1.4%。其他贸易也得到较快发展,实现进出口8.5亿美元,占10.0%。

  3、俄罗斯是私营企业最大出口市场。“十五”以来,黑龙江省私营企业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发展多边贸易的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到2006年与私营企业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达205个。其中私营企业出口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俄罗斯(38.1亿美元)、香港(5.3亿美元)、美国(2.2亿美元)、日本(1.1亿美元)、韩国(0.9亿美元),合计47.5亿美元,占私营企业出口总额的80.8%。

  4、私营企业出口商品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私营企业的经营范围十分广泛,既有纺织服装和农副产品,也有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从2006年私营企业出口前五位产品看,服装及衣着附件最多为20.1亿美元,其次是机电产品10.5亿美元,鞋类8.9亿美元,农副产品7.2亿美元,纺织品3.4亿美元。随着国家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以及出口退税调整等政策的出台,全省私营企业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均大幅增长。2006年,全省私营企业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出口10.5亿美元和1.4亿美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42.4倍和6.1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资本积累上的局限性影响私营企业做大做强。大多数私营企业是通过模仿,从生产单一小商品开始的,随资本积累,企业规模才有所扩大,但是生产技术却一时难以提高。私营企业内部很少有自己的研究和开发部门,即使有也受到资金的限制。目前,私营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又难从资本市场获得投资,这样有限的资产存量难以整合出适应现代化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大规模的企业组织。2006年,黑龙江省出口超十亿美元的私营企业仍为零,出口超亿美元的私营企业也只有12家,企业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非常有限。

  2、出口产品结构有待于提升。2006年,全省私营企业出口商品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占34.1%,机电产品占17.9%,鞋类占15.1%,农副产品占12.3%,高新技术产品占2.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私营企业主要在加工制造环节参与国际分工,产品技术含量较低,附加值不高,利润空间有限,除少数高科技企业出口一些高新技术产品外,大多数私营企业的出口产品为轻工、纺织、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面对较高层次的国际市场需求,私营企业在扩大出口、获得更多国际市场份额背后,实际上是国外厂商“渔翁得利”。缺乏特色核心竞争力产品制约了私营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在能力。

  3、外向型人才严重缺乏,管理方式落后。人才是企业之本。只有拥有了大量既懂生产经营技术,又懂国际贸易规则,既懂国际市场环境,又能把握企业战略目标的综合性、国际性人才,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目前许多私营企业仍沿袭一人所有,一人决策,一人承担风险的家长式管理方式,缺乏对外部高级人才的吸引力和融合力,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当私营企业进入外贸领域时,这种传统落后的经营模式局限性暴露的尤为明显。

  4、无序竞争,相互压价现象普遍。私营企业规模小,经营项目和品种存在较高的重复性,同时缺乏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牵头协调,私营企业相互间缺乏认同,出口贸易无序竞争的局面依然存在。由于急迫的盈利动机,私营企业在竞争中相互压价,以低价销售的手段扩大销售量和占领市场,造成了出口贸易整体利益的缺失。

  5、私营企业出口易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以环保标准、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等多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对进口实行限制并用

反倾销手段保护国内市场,国际上针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也越来越多,私营企业出口的商品大多是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极易受到反倾销调查。

  三、对策建议

  1、建立一个促进私营企业外贸发展的融资体系。一是畅通私营企业的贷款渠道。国有商业银行要改变“唯成分论”,以平等的法人关系、契约关系来对待与私营企业的信用关系。目前,私营企业贷款手续相对简单,但抵押担保条件却更加苛刻,贷款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政府应对私营企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切实把私营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落到实处。二是降低私营企业

股票发行上市的门槛,此外,企业债券市场也应对私营企业降低门槛,允许私营企业在符合要求的条件下通过发行债券筹资。三是健全、完善为私营经济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区域性、地方性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强化现有金融机构的功能,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应允许创办私人银行。

  2、优化商品结构,引导私营企业走出低价扩张以量取胜的发展模式。目前,黑龙江省私营企业出口的制成品以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西方保护主义的限制对象正是这类产品,因此,发展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成为私营企业的必然选择。为此应大力推行科技兴贸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原创设计能力,提高产品档次,增强自主

知识产权和品牌意识。大中型私营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小型企业由于受资金规模限制可以与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协作或联营关系来加速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产业绩效的速度。

  3、分层次培养人才,重视企业家的塑造,强调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是一个层级组织,通过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因此各级管理需要不同的人才,首先是企业家和相关的企业文化问题,其次是管理、技术、外贸等各类专业人才。

  一个企业的存亡和发展,企业家利用企业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私营企业主的竞争意识和寻求创新的强烈程度影响着企业能否做大做强,而企业文化往往在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才建立,对于中小型占大多数的私营经济来说,往往等到实际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才注重塑造文化。为此,政府可以加强政治、文化、管理、技术教育,鼓励企业主进行业余学习。创造一个以扩大生产为荣、节约资源发展的群众氛围,增强企业主的社会荣誉感,提高企业自身的社会经济性。

  另外,要大力倡导和鼓励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外贸专业人员到私营企业就职,通过大力宣传和制定优惠政策,改变人们的择业观念,有计划地为私营企业输送人才、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全面提高私营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4、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贸易保护壁垒。从全球国际贸易来看,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限制措施有着继续增加的趋势,形式趋于多样化,既有传统的反倾销调查,又有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性贸易壁垒等限制措施新形式。为跨越贸易壁垒,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发挥积极作用,强化预警系统有效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力求符合国际惯例。要鼓励私营企业进行有关的国际认证,使私营企业向外走的道路更加通畅。环境保护机构应对私营企业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督和管理,鼓励私营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营销。企业自身要注意国际发展趋势,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专门人才,及时扫描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提供产品的技术改进建议,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发展中介机构,为私营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应发挥积极作用,将工作重点转向为私营企业提供国际商情,解决信息不对称,协调出口价格,预测国际市场,引导技术趋势等重要工作上来。同时,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参与制定企业的有关政策和中长期规划,维护企业利益,并向政府反映企业的有关意见和建议,真正成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企业和外部联系的纽带。

  6、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私营企业的“走出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据一些私营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实施“走出去”战略可采取以下逐步推进的步骤:(1)先拉美后欧美。即先把拉美、非洲等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作为跨国经营的重点,然后再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这是因为进入发达国家的门槛比较高,经营、组织与交易的成本也必然比较高,对于综合实力较弱的私营企业来说,成功的概率相对比较低。(2)先贸易后投资。即从国际贸易入手,了解国外的市场、社会、政治、文化和法律环境,逐步积累经验和资本,然后在国外直接投资创办生产加工等企业。(3)先合资后独资。即先与国外企业合资,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种文化和两个市场,站稳脚跟后再搞独资,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4)先依靠后开发。即先利用国外先进技术,为跨国公司协作配套,待具备比较雄厚的资本和实力后,再发展技术开发型生产和经营。

  (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局)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