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1日15:04 新浪财经
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许光建。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许光建。

  新浪财经讯 12月1日消息,“中国价格改革论坛·2017”于12月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许光建表示,要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价格改革,完善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价格机制,促进市场竞争公平有序。

  具体如下:

  一、十八大以来价格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改委和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价格改革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价格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效显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建立。加快价格放开步伐,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市场调节价比重由2012年的94.33%上升至2016年的97.01%,其中一、二、三产业价格市场化程度分别达到100%、97.37%、95.9%。特别是在放开电信资费和药品价格方面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就。

  二是政府定价调价制度建设成效显著。全面修订政府定价目录,建立目录清单制度,实施成本监审,健全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的垄断性行业定价制度等。

  三是积极推动“降成本”工作,特别是对实体经济企业,严格规范涉企收费,在能源、物流、进出口、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商会等方面多措并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四是价格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效果进一步凸显。通过差别化电价等措施,推动钢铁、水泥等行业“去产能”进程,并通过扶持性电价措施,优化我国能源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

  五是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力度增强。一方面转变价格管理方式,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另一方面加强对价格垄断案件的查处,特别是对高通公司等知名大企业的垄断行为依法处理,在国内外引起良好反响。

  二、十九大报告关于价格改革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的经济改革做了总体部署。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部分,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运用价格政策完善宏观调控。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其中,价格政策在推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物价稳定、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在生产领域节能环保、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等方面,价格管理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新时代价格机制改革的新任务

  一是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价格改革。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健全成本监审和定价调价机制。

  二是完善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价格机制,包括水电气热、医疗服务、养老、教育、旅游景区等,还要界定财政补贴、使用者付费边界,完善PPP项目中涉及的价格和收费调整机制。

  三是创新生态环保价格制度。要推进环境损害成本内部化,树立全成本核算理念,对不同能源制定差别化政策。

  四是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涉农价格改革,包括农业水价、粮食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目标价格等,确保农业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五是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助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

  六是促进市场竞争公平有序。完善法律法规,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进反价格垄断执法常态化、精准化,创新市场价格监管等。

  四、深化价格机制改革的路径

  1.围绕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素市场化配置”和“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价格改革既要注重纵深推进垄断行业价格改革,又要做好对整个市场价格的监测、监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2.以“准许成本+合理收益”为核心完善成本监审制度,建立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促进生产者效率提高的激励相容的管理机制。

  3.积极配合环保税、资源税的改革,在资源、能源类价格改革和管理中更多地体现绿色发展的理念。

  4.积极推进医疗服务收费改革,更好地发挥价格政策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5.积极与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协调配合,更好发挥价格政策作用,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

责任编辑:陈永乐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