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8月30日08:13 新浪综合

  导读:8月资金从月初紧到月末,流动性溢价大幅走高,央行政策态度悄然紧缩,但随着信用取消发行重新增多、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海外避险情绪升温、紧资金冲击其它资产市场,央行政策的左侧拐点或已出现,投资者不必过度悲观。

  

  每日观点

  净投放有助稳定预期,但难改资金紧张格局。昨日,央行在公开市场结束连续6日净回笼,转为小幅净投放100亿。虽然释放的宽松信号有助于稳定预期,但是从投放规模看仍然杯水车薪,难改资金紧张态势,连续多日净回笼对资金面紧缩压力继续显现,资金利率曲线全面上行,临近跨月,资金需求向7天品种集中,但供给大多集中在长期限品种,价格高涨,交易所加权GC001GC007更是飙升至6.4%和5.48%,非银机构融资难融资贵的格局仍未扭转。8月以来,资金面几乎从月初一直紧到月末,流动性溢价成为主导债市利率变动的核心因素,为何8月流动性溢价大幅走高?

  被忽视的信号——7月财政存款大幅回笼紧缩是否仅仅是季节性因素?市场流动性溢价很大程度由央行所主导,市场普遍观点认为,从7月下旬以来货币市场流动性持续紧张,很大部分原因是货币当局7月的政府财政存款新增1.03万亿(对应基础货币的回笼),相比16年同期多增近7000亿,基础货币的大规模收缩导致从7月中下旬起流动性开始紧张,银行间超储率降至1%附近,主要是季节性缴税冲击所引发。但是,如果我们拉长时间序列,以货币当局财政存款存量的12个月移动平均值(剔除季节性影响),计算每月新增投放/回笼规模,可以发现一些规律。

  从历史上看,央行通过财政存款投放/回笼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并与央行政策风向的实质方向相一致,历史上央行有过3次连续通过财政存款回笼流动性:

  (1)从2005年至2008年二季度,货币当局表下的财政存款总量持续攀升,与央行不断紧缩基础货币和银行间流动性的大方向一致,而财政存款的回笼也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

  (2)2010年4月至2011年3季度,4万亿刺激过后,央行政策风向开始在2010年4月悄然趋紧,当时债市遭遇一轮意外的流动性紧缩,而事实上,在这一段时间中,央行也是持续通过财政存款回笼市场流动性;

  (3)2013年7月至2014年初,在13年6月债市遭遇一轮史无前例的钱荒冲击,在7-8月市场经历了一小波修复回暖,但却在4季度再度遭遇一轮猛烈下跌,核心打击因素就是央行在4季度仍然不断紧缩流动性,续发央票、抬高OMO利率等,导致资金利率大幅飙升,相应的,央行在这段时间也是连续通过财政存款回笼基础货币。同时,历史上财政存款连续投放也对应了央行货币的宽松时期,比如08年4季度至09年,2012-2013上半年,以及2015-2016前三季度,财政存款投放持续加大,带来流动性宽松。

  从历史数据看,央行对财政存款的投放/回笼操作,可能不单纯是季节性因素和缴税变化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央行政策风向执行和流动性调控的一项重要工具。从央行每月财政存款净投放/回笼的同比变化看,每一轮超预期的大幅回笼都对应了央行紧缩政策的拐点,例如2011年4-5月、2013年7-10月以及2016年11月等。

  因此,央行7月的这轮财政存款大幅增长(回笼资金),相比16年同期多增近7000亿,可能不仅体现了缴税的季节性冲击,它代表了央行的紧缩要求,反映出政策风向相比6月宽松态度出现明显的转变。 

  流动性溢价重回上行,央行在担忧什么?7月下旬以来央行政策态度悄然紧缩,以及流动性溢价大幅上升,央行的主要担忧可能在于两个层面:

  1)潜在通胀风险仍然值得警惕。尽管上半年CPI徘徊在1.5%左右的低位,但拖累CPI的主要是一些食品项,而8月以来食品项中的猪肉、鸡肉、鸡蛋等也有明显触底反弹迹象;6月以来工业品价格大幅反弹,涨价范围呈现明显扩散特征,从上游煤炭、钢铁向中游有色、化工传导,从工业品向部分消费品如家电、白酒等传导;更为重要的是,通胀预期与产出缺口的变化紧密相关,产出缺口的一个关键衡量指标即为产能利用率,当前很多工业品产能利用率已处于相对高位,这意味着如果投资总需求没有明显回落,再加上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则随着传导时间的拉长,潜在通胀风险值得警惕。

  2)金融去杠杆尚未完成,为抑制微观加杠杆,央行有必要保持资金端偏紧和有波动。6-7月资金刚一松,交易杠杆就以很快的速度再度加起来,银行同业存单余额再创新高,一旦央行给出了市场低利率、低波动的预期,市场就会利用这一稳定的资金面做carry套利,因此央行需在资金端保持紧平衡和有波动,抑制交易机构和银行金融加杠杆。

  8月资金从月初紧张到月末,持续整整一个月,政策何时会再度微调转向?8月以来市场流动性溢价大幅走高,央行政策悄然趋紧,除财政存款大幅回笼基础货币外,近两周OMO连续净回笼和国库存款定存利率提高,也再度打击了市场情绪。但我们认为,央行也不是一味持续紧缩流动性,一些制约因素会引起事情发生新的变化:

  1)央行会平衡紧货币与信用市场融资的关系。近期信用债取消发行又明显扩容,如果资金持续紧缩导致信用市场融资功能重回大幅萎缩,央行可能会做出适度调整。

  2)大宗商品大涨势头被抑制这周以来黑色系商品期货价格转向明显跌势,一旦潜在通胀风险和需求扩张没有呈现进一步加速和蔓延势头,央行紧缩态度可能边际上会出现缓解;

  3)一旦资金面流动性溢价大幅走高,引发多类资产价格全面下跌,包括股市、债市、商品期货等大跌,甚至引发平仓或赎回连锁风险的话,政策也会做出必要的适度调整。

  事实上,昨日央行终结了连续6天的净回笼,重新转向小幅净投放,释放出一定边际利好信号。我们认为,从近期信用债取消大幅扩容、商品期货大幅回调、海外避险情绪再度升温等因素看,央行在8月不断紧缩的政策基调可能已越来越接近拐点,投资者不必过度悲观,每一轮由流动性紧张引发的债券利率大幅调整,在与基本面方向背道而驰的情况下,都是更好的左侧投资时点。(来源:债市覃谈)

责任编辑:刘金磊 SF11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