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0日07:36 证券时报

  原标题:如何看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化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中西部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比较高,而东部增速则比较低,增速前七名都是中西部省份:最高是西藏,达到10.8%,其次是贵州、甘肃、重庆,分别在9.7%以上。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省也在前十五名。收入增速最慢的是东北,黑龙江为6.11%,全国最低。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正呈现出区域性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是受中西部居民可支配收入基数低等因素的影响,如西藏居民收入全国倒数第一,贵州和甘肃也较低,但这种分化仍是一种难得的好现象:

  首先,这表明我国产业西部转移初步取得成效。为缓解沿海城市用工贵、用地贵、用水贵、用电贵现状及环境保护压力,东部地区急需产业转型升级;随着中央政府推行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目前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承接东部和境外产业转移的能力大幅增强,加之部分省(市)调整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工业企业发展较快。如重庆市笔记本电脑、汽车等产业形成了集聚效应,在经济快速增长后,产业工人及其他相关的经济收入也随之增长。而且中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为采掘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尤其随着国家保护农产品等惠农措施实施,一些农牧业、特色经济、林业等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稳定收入;为中西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

  其次,这表明中央政府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据财政部资料,2000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对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8.5万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累计安排西部地区超过1万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约40%。2013年、2014年、2015年中央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逐年增多。这些财政转移支付大力发展了一批高铁、高速公路、民航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入,改变了交通落后面貌,为中西部地区崛起提供了条件,有力促进了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也为缩小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次,这表明中西部旅游、物流等新兴产业正在崛起。旅游开发也带动了特色农业、林业等产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旅游业、林业、农业等高度相关的物流业发展,有力推动了西部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发展,反过来为工业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如贵州省的旅游、物流、服务、新兴产业的增长都为本身经济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随着城镇化建设,贵州等中西部省份仍会产生若干年的发展机遇;尤其低房价对于居民收入增长都是极其有利的因素。中西部未来发展的预期应该是乐观的,具有后发赶超潜力,居民可支配收入会出现跨越式增长。

责任编辑:周宇航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下载新浪财经app,赢iphone7

相关阅读

特朗普得胜市场前景堪忧?

尽管这段时间里,媒体不约而同地将川普得胜的远景描得很灰暗,但是大部分的投资者们对此不以为然,大家的预测是市场的反应多半会与英国脱欧时的类似:大选结果揭晓后的几天市场会震荡几下,接下来市场应该回到先前的轨迹,该干嘛干嘛。

对房地产税别过于功利化想象

财税体制需要系统化改革,房地产法,只是改革中的必备范畴之一。对社会公众而言,纳税人从意识到常识,还需要长时间的涵养。因而,无论是房地产税立法还是个税改革,从公共机构到社会公众,都不能将税收功能工具化、功利化。

市场发育初期产业政策有必要

在市场经济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阶段,在一些产业实施适当的产业政策非常必要。不过,这并不表明所有的产业都需要产业政策。

大部分规划不是真正产业政策

基于我国能源行业现状,相比于纠正市场失灵,以及更加细致审慎的进行产业政策设计而言,如何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扭曲,特别是限制竞争与组织市场的冲动,还市场主体以独立决策权,仍旧是重要并且迫切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