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组文】
黄河边的 “零排放”污染
宁夏“亚洲最大”煤 电化基地的排污困境
在从银川去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青银高速公路上,当地司机杨某指着前方升腾起的浓密烟雾对南都记者说:“这就是宁夏‘举全区之力’建设的‘一号工程’,建好后相当于是‘再造一个宁夏’。”语气中还带着些叹为观止的味道。
南都记者 刘伊曼
“中国古代传说有种神兽叫貔貅,只吃不拉。现在也能有这么神的重工业基地,日耗几十万吨黄河水而不往外排一滴。你信吗?”
在从银川去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青银高速公路上,当地司机杨某指着前方升腾起的浓密烟雾对南都记者说:“这就是宁夏‘举全区之力’建设的‘一号工程’,建好后相当于是‘再造一个宁夏’。”语气中还带着些叹为观止的味道。
这里号称将建成“亚洲最大”的煤电化基地,“我们火电厂的大气污染物全部都要达到天然气电厂的排放标准,水都要回用。不论是环保还是能耗,我们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基地管委会经济发展局副局长田彦虎告诉南都记者:“包括煤矿的矿井水、煤化工的浓盐水,也都全部收集处理回用。”
事实上,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水权转让,矿井水污染之争
在宁东基地核心区,煤化工产业园区的东南角,有一座设计产能1000万吨的国有煤矿——— 神华宁煤清水营煤矿。在植被稀疏的干旱丘陵上,煤矿的矿井水昼夜不停地流淌出来,在厂区外形成一个湖,湖上漂着一些泡沫和悬浮物,污水顺着地势,涓涓流下。
“下游”数公里远,是灵武市宁东镇回民巷村。70岁的老汉杨林靠种5亩口粮地,再经营砂石为生。回民沟的地下水原本是大家的饮用水源,打井抽出的水,成本低廉水质又好,养活了整个村子。然而,自从五六年前清水营煤矿投产之后,源源不断的矿井水和洗煤水顺着斜坡流过来,污染了村子的饮用水源,也浸泡了人们原本想要开采的砂石。杨林告诉南都记者,村子里去和煤矿“打官司”,最后获赔了一百多万元了事。但饮用水被污染,却是一个长远的大难题。最后村子的水源地迁到白芨滩,以每吨水多花4元钱的代价抽取当地的地下水并拉管道输送,解决了大家的饮水难题。
对于矿井水污染村子饮用水的说法,神华宁煤集团的一位部门主管予以断然否认:“矿井水就是地下水,怎么就污染了?他们喝水不也是打地下水喝吗?”他称,央企就是“唐僧肉”,老百姓都想来吃一口。
而根据神华集团另一项目的负责人对南都记者的“科普”介绍,矿井水也含各种污染物,乱排的话也会污染环境,按照要求都应该处理和回用。因为单个矿井消化不了那么多,所以从集团的角度,正在规划煤矿、煤化工项目的水资源综合利用。
矿井水富含多种有机污染物和金属离子,根据地质条件的差异,不同时期流出来的水成分差别还会很大,处理成本也并不低,一吨大约十多元钱。而宁东基地抽来黄河水供应各企业,加上水资源费、水权转换费等费用,一吨工业用水的价格才不过4元多。清水营煤矿自己的生活用水,并没有使用“干净”的矿井水,而是从鸭子荡水库引来的黄河水。
根据黄河分水方案,宁夏自治区的用水指标已经到达瓶颈。大型的能源化工基地更是用水大户,每天的新鲜水取水量达到80多万吨。而用水指标的来源就是通过农业的水权转让。因为农业用水的GDP转换率远低于工业用水,因此就以工业“反哺”农业,把水资源腾了出来。
杨林家现在也不种地了,退耕还林还草,每人每年拿400多斤粮食的补贴。不只是他家,整个村子的劳动力几乎都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老弱病残,守着几乎空了的村子。
村民和企业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化。有些村道上甚至立着牌子,不允许企业的车经过,否则罚款。在企业看来,这是想要分“唐僧肉”的霸道表现,而在村民眼中,这些企业破坏了他们家园的环境,并且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和改变。
简陋污水池,变相非法排污
在清水营煤矿西边更加偏远的荒地里,神华宁煤集团还有另外一个任家庄煤矿。煤矿和洗煤厂西南的矿渣场旁边,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简陋水坑。水散发着异样的气味,颜色昏暗浑浊。周边的荒草上,覆盖着厚厚的沉淀物。水坑的西南角,被人为挖开了一个缺口,缺口下是丘陵沙地天然形成的蜿蜒沟壑。
根据宁东基地的环境保护行动实施方案,煤矿的矿井水有一个专门的南湖工程来收集处理。“南湖”有严格的防渗设施和收集来水的配套管线。这个简陋的水坑,并不在各种环保设施的项目计划之中,也游离于有效监控的范围之外———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数位官员均告诉南都记者,现在基地的矿井水都没有不经处理就乱排的情况。
煤化工的浓盐水处理是行业的难题。在宁东基地,除了在建的400万吨煤制油项目获批建设蒸发塘之外,其他项目要么将水“熬干”制成“盐饼”来填埋,要么寄希望于基地马上要建设的废水处理和海藻养殖工程。一个巨大的人工盐湖将成为浓盐水最后的归宿。在此之前,基地管委会建了三个大水池,来“暂存”这部分来不及处理的工业污水。
然而,不管是浓盐水还是人工盐湖,目前也都缺乏相应的国家标准。当地环保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这成了困扰他们的一个难题。
“污水的所谓‘暂存’也是需要界定和监管的,那些池子到底是污水的储存设施还是处理设施,也不能混淆。储存是有时间期限的,而储存的过程中既要防止挥发也要防止泄漏,若要严格做到无污染,成本和难度都会很高。”上级环保部门的一位官员对南都记者说,“而蒸发塘只能是针对于纯的浓盐水而言,污水不能靠蒸发来解决。环评不会批所谓的‘晾晒’池,因为如果把污水晒在那儿靠蒸发,污染物要么挥发到天上,要么漏到地下,就相当于是非法排污。”
但是现在,几乎整个黄河流域的各个煤化工基地和项目都在打这样的“擦边球”。蒸发塘尾水的成分分析报告,没有一家企业能拿出来。污水“暂存”的池子也越建越多。
“事实上,这或许已经成为一种变相的非法排污手段,只是,污染结果的呈现可能比传统的排污更为隐蔽和滞后。最终到底有什么影响,可能还要过些年才会逐渐呈现出来。”上述官员说。
获批王牌,“零排放都是忽悠”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依托河套平原的宁东煤田而建,规划占地3484平方公里,范围覆盖了宁夏多个县市,其中还有282平方公里的区域属于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白芨滩林场。其中,除了有多个煤矿之外,还有数十家煤电、焦化、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炼油、电石、电解铝等企业。
目前,在生态脆弱地区和一些污染物的排放受到特别限制的地区,这样的一种困境和解题模式越来越常见:工业总量大到一定程度,客观的环境接纳不了那么多的排污量了,就意味着不能再上污染项目,也就等于不能再增加动辄几十上百亿的工业GDP,也就意味着阻碍了以GDP为衡量标准的“发展”……
这时候,为了突破“发展的瓶颈”,地方和企业就会主动打“零排放”的牌,以此来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从2014年年底开始,因为黄河的水资源宝贵而纳污能力有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大河子沟排污口被废止,工业污水不让再排入黄河。而在此之前,已经有多家企业的多个项目,以废水“零排放”获批建设。不是“零排放”的企业,也都要求废水处理和回用,实现“零排放”。没有技术能力自己做“零排放”的小企业,由基地管委会统一建设“零排放”工程。
“不可能零排放!”“零排放都是忽悠!”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曾参与过宁东基地规划报告评审的谢克昌连续说了七八个“不可能”。他强调说,宁东基地的规划报告里并没有说“零排放”,单个的项目也不可能做到“零排放”。他建议,今后不应该作“可行性报告”,而是作“不可行性报告”。
谢克昌做过煤炭工业基地宏观布局上的研究,他发现,在宁东、鄂尔多斯、榆林这个黄河中上游的“能源金三角”地区,各省都有各自的想法,都希望自己的地方发展起来,但所有的规划,同质化现象都十分严重。像煤制甲醇和烯烃等项目,各个地方都在上。这就有可能在将来造成产能过剩。
而据另一位宁东基地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透露,“能源金三角”地区还有大量地方性的煤化工项目,从环评分级审批制度上来说应该由环保部审批,而实际上地方就直接“开绿灯”了。
掩耳盗铃,难遏制的污染转移
事实上,不论是大气、水,还是地下水,宁东基地的污染形势已经摆在眼前。
根据当地官方的统计,以2014年9月到10月为例,宁东基地的工业废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为8596.3吨,氮氧化物为8419.78吨,烟尘为2230.09吨。整个宁东基地,空气监测的日均数据多数时间是优良,只有不到5%的轻度污染,而在煤化工园区和临河工业园区,轻度污染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煤化工园区出现1.7%的中度污染。
水的形势更为严峻一些,根据2014年9月宁东环境监测站对宁东基地地表水进行的监测,按照地表水最低的V类水标准,多个监测点均出现超标现象。地下水的水质也不容乐观。
对于宁东基地的污染压力,当地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规划了73项环保工程和58亿的总投资,也建立了全面量化的控制系统,布了340个监控点,对污染物进行24小时的连续动态监控。还建了4个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出台了高于国家标准的火电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等。并且,继续旗帜鲜明地要求企业做到废水的“零排放”。
当地一位官员告诉南都记者,目前宁东基地发展面临的核心困难,就是环境容量有限,但是地方正以积极负责的姿态去努力应对挑战,解决困难。
而另一位环保系统的官员则表达了极大的忧虑———“并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他说:“如果盲目地以‘零排放’为目标,不切实际地扩大产业规模,再多的环保投资、再高明的环保技术和再严格的环境管理,都是杯水车薪,或者说注定是按下葫芦起来瓢,把这里的污染转移到那里,河水的污染转移到地下水,地上的污染转移到天上,掩耳盗铃……最终难以遏制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的必然趋势。”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