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前三季度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

2014年10月21日 10:34  中国网  收藏本文     

  2014年10月21日,国务院举行2014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介绍2014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下为文字实录: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想请问盛司长,第一个问题,我们刚才拿到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GDP增长7.3%,低于二季度的7.5%,请问原因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您如何评价前三季度的经济总体形势?谢谢。

  盛来运:

  关于前三季度,包括三季度经济运行的情况,我想讲这么几点认识。

  第一,虽然三季度GDP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和物价形势总体稳定,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一至三季度GDP增长7.4%,三季度是7.3%,确实比去年又有回落。就业形势今年相当不错,1-9月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提前完成目标任务。物价指数,1-9月份上涨2.1%,总体上是比较稳定的。

  从这些指标来看,虽然增速略有放缓,但国民经济运行仍在合理区间。在国际形势目前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国内三期叠加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经济能够保持平稳运行,应该说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第二,关于三季度增长速度为什么有所回落,原因还是多方面的,既有去年同期对比基数比较高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因为三季度以来,经济三期叠加的压力,结构调整的阵痛超出预期。结构调整的阵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年积累的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这个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今年以来房地产持续调整的累积效应有所增加。这两个因素,短期来看会影响相关企业的生产、消费和投资。

  第三,虽然三季度GDP增速略有放缓,但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的势头也比较好,经济运行总体上来说,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改变。

  特别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新常态的视角看待目前经济发生的一些变化,中国经济实际上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在孕育着新的突破。刚才我发布的数据当中大家可以看到,三产的比重在继续提高,服务业的增加值速度快于工业,这是继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第一次超过工业以来,继续延续这样的趋势。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在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而且整个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态势非常明显。

  二是需求结构有积极的变化。今年以来投资增速继续高位放缓,出口增速开始换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1-3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8.5%,比资本形成总额增速的贡献要高7个百分点左右,整个经济再平衡的态势比较明显。

  三是收入分配结构有所改善。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是8.2%,增长速度比GDP增速高0.8个百分点。

  四是区域结构有所改善。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增强,东部地区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更加明显,中西部地区在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后发优势继续得到发挥。

  五是资源环境成本的消耗有所减少。经济发展的方式,由过去过度的依赖于资源消耗粗放式的发展方向,向集约型的发展方向转变的态势也比较明显。前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6%。

  这五大变化,我们认为是今年以来经济运行中间几个突出的亮点,也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表现出来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今年以来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略有放缓,但是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结构在持续改善,增长的质量有所提高,经济内生的新动力有所集聚,同时新经济的成份在茁壮成长。所以,整个中国经济应该说继续在向好的预期方向发展。所以今后一个时期,要呵护好、引导好这些新的趋势,进一步巩固加强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好势头。

文章关键词: GDP国民经济统计局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四中全会独家交互策划:让阳光照耀每个人
  • 体育英超-两后腰救主 曼联2-2落后切尔西10分
  • 娱乐曝叶璇宠物狗撕咬李依晓致缝二十多针
  • 财经三季度GDP增速今公布 或降至7.3%
  • 科技苍井空做内衣电商:半数买家为男性
  • 博客专访李娜:我不会用“伟大”形容自己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小学性教育手册尺度大(图) 国考最热职位
  • 管清友:经济最坏的时刻暂已过去
  • 杨红旭:货币面不支持房价强势上涨
  • 余丰慧:以新常态思维看外资隐性退潮
  • 张庭宾:全球央行为何“性无能”
  • 洪榕:披露一个A股市场的捡钱策略
  • 高善文:短端利率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 金岩石:创业板企业为何能卖高价
  • 林伯强:油价暴跌对中国利大于弊
  • 石建勋:欧洲“人民币热”说明了什么
  • 徐斌:全球通缩通胀变化或在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