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高铁外交背后:中国高铁技术和性价比占优势

2014年10月19日 11:48  新金融观察  收藏本文     

  泰国、澳大利亚、中东欧、非洲、英国、德国、莫斯科……自去年10月份以来,中国高铁的“出海”,紧随着李克强总理的“高铁外交”节奏。他本人因此也被媒体评为“中国高铁第一推销员”。在“高铁外交”背后,中国高铁的技术和性价比优势,无疑是中国制造得以推广海外的重要支撑因素。

  新金融记者 王钰

  高铁再获成果

  10月9日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对德国、俄罗斯、意大利三国进行了正式访问。随着总理访问行程的结束,“中国高铁”再次成为中国高层领导人出访提及的高频词汇。

  米兰当地时间17日上午,在会见拉脱维亚总统贝尔津什时,李克强表示,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拓展高铁等领域的交流合作。16日,在会见泰国总理巴育时,李克强也表达了中方愿同泰方保持高层交往,落实好两国已经达成的共识和协议,统筹推进高铁等基础设施,农产品、经贸、金融等领域务实合作的愿望。

  10月12日至14日,在访俄期间,李克强总理又扮演了“中国高铁推销员”的角色,将中国高铁开进了广袤的俄罗斯土地。

  13日,在李克强总理和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见证下,中国发改委与俄罗斯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俄国家铁路公司四方签署高铁合作备忘录,推进构建北京至莫斯科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优先实施莫斯科至喀山高铁项目。

  据悉,欧亚铁路共有三条高铁网规划,计划2025年建设完成。其中,“莫斯科-喀山”项目作为新丝绸之路的方案,计划途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三国,全长或超过7000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陪同总理访俄的还包括中国南车和北车的高管,这也是中国高铁列车制造企业首次随同总理出访推广高铁。中国北车副总裁孙永才还向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介绍了中国北车高寒动车组、400公里综合检测列车、城际动车组等产品的技术优势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高铁拥有在高寒地区运行的丰富经验,技术有保障。对此,有外界分析称,鉴于俄罗斯气候状况,高寒动车组获得青睐的可能性最大。

  此外,中国高铁还驶进了制造业技术向来先进的德国。

  出访德国期间,李克强总理与德国总理默克尔、汉堡市长肖尔茨等政要会谈,在谈到中德双方加强经贸领域的合作时,同样涉及铁路运输合作。11日,李克强在德国汉堡会见市长肖尔茨时说,希望汉堡在落实《中德合作行动纲要》过程中走在前列,与中方在自由贸易、铁路运输、新能源、清洁能源、媒体等方面加强合作。同时,他表示希望德国允许资质好的中国企业竞标德国的高铁项目。

  外交推动密集出海

  不难发现,李克强总理履新以来的历次外访,铁路都是其必不可少的话题。伴随其外访活动,他曾先后向国外推销中国高铁的先进技术和性能优势,遍及泰国、澳大利亚、中东欧、非洲、英国等国家及地区。

  自去年10月份开始,中国高铁在国家意志推动下迎来新一轮“走出去”的热潮,引发了外界广泛关注。

  2013年10月,李克强在访问泰国期间表示,中国拥有先进的高铁建设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并出席了在曼谷举办的中国高速铁路展开幕式。11月,在访问罗马尼亚期间,他邀请中东欧16国领导人参观中国铁路等基础设施及装备制造展,并向中东欧领导人推销中国高铁。2014年5月,在访问埃塞俄比亚时,他指出,中方要积极参与非洲公路、铁路、电力电信的项目建设,并在非洲建立高铁研发中心。

  2014年8月,李克强总理在会见美国议员代表团时表示,将推动高铁等先进技术装备走出去,并表示,美国交通设施的升级换代,中方愿意积极参与其中。

  对此,有业内人士评价,中国高铁出口不仅是战略布局,更是技术推进,并在国家层面号召和企业商务参与上都有所体现。 李克强总理曾在不同场合对中国高铁的优势进行过阐述,即: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

  今年8月,李克强在铁路总公司考察时更是明确表示:“我每次出访都推销中国装备,推销中国高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中国高铁走出去不仅能带动装备和劳务出口,更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

  相比日本的新干线和欧洲之星,中国高铁的起步晚了几十年。但从建成京津城际高铁,到现如今横贯中国东西南北“四纵四横”高铁干线网络初步成型,中国用时不到十年。

  在技术方面,为了应对复杂恶劣的天气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国还自行设计出高寒动车组、防风沙动车组、耐高温高湿动车组。

  有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高铁的平均造价约为1亿-1.5亿元每公里,仅相当于海外的1/3-1/2。高铁在国内运营多年,在建设和运营方面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在研发运营队伍管理、技术和工程经验方面,中国高铁也具备一定的成本竞争优势。

  对此,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帅斌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高铁在国际上得以推广是有其支撑因素的。从地理上的联通战略考虑,打通新大陆桥,摆脱海上的交通制约,以及结合我国自身产业发展的定位,未来高铁都将成为建设的主体。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领导人亲自推介,这本身就是中国高铁出口重大突破和巨大优势。在“高铁外交”背后,高铁技术才是重塑中国制造全球竞争力的制高点。

文章关键词: 外交总理高铁李克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福建县纪委官员坠亡 曾称被人设圈套
  • 体育中超-埃神第27球破纪录恒大2-1 视频
  • 娱乐韩女团演唱会崩台塌16死10重伤 现场图
  • 财经农业部:自愿标识是转基因管理趋势
  • 科技天猫总裁:今年双11销售额肯定超350亿元
  • 博客革命元老女儿:高干子女的北戴河生活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学生假卖游戏装备骗1500万 国考最热职位
  • 杨红旭:房价明年可能见底
  • 易宪容: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原因
  • 水皮:A股有的是故事 而且是大故事
  • 洪榕:退市制度公布给A股带来的机会
  • 冉学东:央行是否出售了美元资产?
  • 钮文新:1000亿美元外储哪去了?
  • 陈思进:为何美国物价比中国低那么多
  • 黄凡:沪港通投资的机会与陷阱
  • 许一力:为何PPI诡异的连续负增长
  • 叶檀:传统行业以赌局刷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