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水务在华扩张受阻 水务市场化改革面临考验

2014年08月01日 23:30  华夏时报  收藏本文     

  洋水务中国受阻 水务市场化改革面临考验

  本报记者 马维辉 北京报道

  当水从生活必需品变成一种商品的时候,其过程注定充满曲折。

  回顾中国的公用事业改革历程,外资水务企业的遭遇可谓一波三折。一开始便迎来黄金时代,使得一批率先吃螃蟹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随后政策突变,有人退出,有人则选择坚守;进而市场化改革加快,外资水务企业又迎来一波发展高潮,在全国四处跑马圈地;最后,伴随着舆论对其高溢价手段的质疑,洋水务再度归于沉寂。

  但不管怎样,公用事业改革的大幕一经拉开,今后必将沿着市场化的方向踽踽前行。而外资水务企业,也注定会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黄金时代

  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的自来水厂全部是国营企业,由政府集中统一管理。带来的问题是,政府资金不足,无法满足高速的城市化对于水资源的渴求。而国营水厂效率的低下,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

  以1986年日元贷款支持长春市中日友好水厂建设为标志,外资开始成为中国供水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之一。而1992年世界水务巨头法国苏伊士集团投资广东中山市坦洲水厂,则开启了外资直接投资建设并运营水厂的大门。

  这一时期,BOT是水务改革主要的运作模式。但是由于政策禁止外资进入城市管网,而且城市水价的定价权依然掌握在政府手中,外资企业只能通过向政府管理的自来水公司“卖水”来获取收益,种种限制让外资顾虑重重。

  为了打消投资方的疑虑,地方政府在与外资水务企业签订合资协议时,往往会加入“固定投资回报率”条款,即根据外资投资额度和经营期限,按照约12%-18%的投资回报率制定出一个供水价格并写入合同条款,同时约定自来水公司必须向外资水厂购水的数量,这使得外资水厂成了“有赚无赔”的生意。

  国家统计局1999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所有产业中,最有利可图的产业是自来水厂,其利润和成本的比率高达24.8%。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签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现有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不符合中外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违反了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今后任何单位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

  面对这一变化,部分外资水务企业选择了退出。

  而此时,中国公用事业改革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2002年12月,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以此文件为标志,中国水务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从此汇入“公用事业改革”的大潮之中。

  选择坚守的企业并没有等待太久,2002年,威立雅以超过净资产3倍的溢价收购了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的股权。2003年,威立雅又联手首创投资公司以4亿美元收购深圳水务集团45%股份,完成了当时中国水务业最大的并购交易。

  其后5年,外资水务企业祭起高溢价的法宝,不断地四处攻城略地,相继在昆明、遵义、海口、渭南、呼和浩特、扬州、天津等地进行大规模收购行动。其最高峰则是2007年1月威立雅以17.1亿元的投资承诺收购兰州供水集团净资产45%的股份,远远超出同时竞标的中法水务4.5亿元和首创股份2.8亿元的报价,有人将其评价为“城市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中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

  根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产业研究中心调查,截至2008年底,威立雅水务、中法水务、中华煤气、金州环境、汇津水务和美国西部水务等6家最有影响力的外资水务公司已在中国获得签约供水项目50多个,供水总能力达到2000多万立方米/日,相当于全国供水总能力的8%。

  质疑与停滞

  面对外资水务企业的大肆扩张,质疑的声音开始不断出现。

  国家安全是屡试不爽的杀手锏。有人质疑,城市自来水是比所有战略产业都更加重要的生命产业,为什么在我国外汇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还要为引进外资把事关人民用水安全的自来水公司卖给西方国家?

  水污染问题也是理由之一。今年4月,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爆发,虽然起因是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原油泄漏,但兰州威立雅自然也难辞其咎。

  不过,争议的焦点还是高溢价。外资水务企业投入如此高的成本拿项目,使得公众担心企业会通过提高水价的方式来盈利,最终还是由老百姓来买单。

  而舆论的变化显然也给外资水务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近年来,法国威立雅、苏伊士等以前很活跃的外资企业现在已经很少参与市政水务项目的竞标了,德国柏林水务每年所做的项目也非常有限。以前,一有项目信息发布,外资水务公司就趋之若鹜。现在,已经很少能见到外资企业的身影了。

  与此同时,以首创股份、桑德集团等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水务企业则风生水起,不断地展开同业、跨界并购,甚至开始收购一些外资优势企业,几年间抢占上万亿元的水务市场。

  市场化改革待续

  外资水务的争议,甚至引发了对于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反思。有人开始怀疑,水务改革这步棋是否走错了?是否应该回到从前由政府统一管理的模式?温和一点的则认为,供水行业应该由国企垄断,把民企和外企排除在外。

  不过,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向本报记者表示,市场化改革前几十年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政府包打天下,并不能解决好供水的问题。相反,市场化改革之后短短1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的水务行业却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外经验也表明,开放市场、引入竞争,最终可以带来优质的供水产品和服务。

  当然,在是否市场化的问题上,也应该区别对待。骆建华表示,对于管网这样的非竞争性领域,政府有义务投资;而对于供水、污水处理这样的竞争性领域,则完全可以交给市场,政府只需购买公共服务即可。

  金永祥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中国水务领域的市场机制目前仍未健全,由于国有机构与各级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各级政府把国有企业当作亲戚看待,所以其他企业要想与国有企业进行公开、公平的竞争非常困难。例如,项目招标走过场,重点是落实领导的想法,国际公司没办法按这种规则参与游戏,最终只能选择退出。

  他说,从战略角度讲,需要国际水务公司参加我国的水务市场化改革。唯有如此,才能快速进步,缩小与国际公司的技术和管理差距。

  骆建华表示,未来,新型城镇化将使得4亿人口进城,由此带来的水务领域的缺口还有很大。要想解决这一缺口,出路只有继续推行市场化改革,推动政企合作,这也注定外资企业仍将在中国水务行业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文章关键词: 洋水务水务市场化改革公用事业改革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日本决定给钓鱼岛五个附属岛屿命名
  • 体育斯杯-男篮克俄罗斯获连胜 李晓旭准绝杀
  • 娱乐张默与两人吸毒被抓视频曝光 当场认错
  • 财经一图看清取消限购城市 10城官方明确宣布
  • 科技剖析转基因:从科学的角度出发
  • 博客实拍:我在新疆莎车的真实见闻(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三化学学霸获奥赛金牌 曾抄佛经静心
  • 贺江兵:没有美女的行业是没有前途的
  • 谢百三:沪港通消息兑现时牛市或结束
  • 花木兰:刚需最好等楼市下跌捡便宜
  • 傅蔚冈:大城市落户将越来越难
  • 余丰慧:定向降准跑偏是个大问题
  • 艾经纬:解除限购楼市也不能能复活
  • 齐俊杰:摩天大楼压垮中国经济
  • 慕容散:A股时代郭敬明进去姚明出来
  • 罗天昊:户籍改革还差最后一步
  • 郎咸平:逆城镇化发生是最可怕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