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刊文称房地产业不能“妖魔化”:要对症下药

2014年05月22日 20:13  新华网  收藏本文     

   【推荐阅读】住建部人士:松绑限购不得造成市场大幅波动

                多地松绑限购火速救市 开发商称政府比我们还着急

                范剑平[微博]:取消限购传递楼市消极信号 大家更不会买了 

  世观中国楼市之三:纵看全球起伏

  新华网北京5月22日电(记者李洁)从美国到日本,从香港到阿联酋迪拜,房地产泡沫破灭给经济带来的伤痛至今仍未完全消除。溯本求源,偏离了经济规律的房地产业逃脱不了泡沫破灭的宿命。对中国而言,既不能“妖魔化”房地产业,也要汲取他国教训以防误入歧途。尊重经济规律,对症下药,房地产市场才能健康发展。

  美国:过度金融化成祸端

  2001年前后,美国经济遭遇网络泡沫破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持续降息的金融政策以刺激经济。从2001年1月3日到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13次降息,使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降至1%,为40年来最低点,且一直保持到2004年6月30日。利率大幅下降大大刺激了住房消费。由于金融支持力度较大,低利率、低首付等政策造成购房人支付能力短期内大幅提高,从而使美国住房交易量和房价出现空前上升,泡沫快速积累。

  美联储从2004年6月30日到2006年6月30日的两年内连续17次加息,利率水平总计上升4.25个百分点。利率大幅上调成为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诱因,并随之出现房地产销售量骤然下降和房价大幅下跌,并由此引发金融危机。

  点评:从高杠杆到与金融衍生品结合,属于实体经济的房地产业在美国高度金融化。历经数年,遭受重创的美国房地产业才渐渐复苏。回归住房市场的基本属性是一大启示。

  日本:放任投机埋隐患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为刺激经济日本央行[微博]采取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鼓励资金流入房地产及股票市场。从1986年初到1987年2月,贴现利率从5%降至2.5%,一直维持到1989年5月31日,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这一阶段房价快速上涨和泡沫快速积累。

  此外,由于日元升值,大量国际资本进入日本房地产业,更加刺激了房价上涨。从1986年到1989年,日本房价整整涨了两倍。

  1989年5月底,日本央行选择提高官方贴现率,并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将贴现率从2.5%迅速提高至6%,结果刺破泡沫,导致包括土地在内的各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产业全面崩溃,企业纷纷倒闭,遗留下来的坏账高达6000亿美元。日本经济陷入“失落的二十年”,至今仍未彻底走出阴影。

  点评:对房地产投机行为不能放任,也要避免操之过急挤泡沫。日本因为实施房地产融资总量限制、快速上调利率等操之过急的紧缩措施,导致长期经济疲软。

  中国香港:供需失衡鼓泡沫

  从1985年开始,港英政府出台“每年供地规模不超过50公顷”的政策规定,这是1985-1994年间香港房价较快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1984年至1997年,香港房价年均增长超过20%。1997年,香港楼价触及历史新高,即使头顶逾10%的贷款利率,港人也平均拿出74%的月收入贷款买房。

  1997年10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直接导致香港房地产泡沫破灭。从1997年到2003年,房价累计跌幅76%。据专家计算,从1997年到2002年的5年时间里,香港房地产和股市总市值共损失约8万亿港元,比同期香港的生产总值还多。香港平均每位业主损失267万港元。

  香港房价2011年和2012年再次呈现快速上涨趋势,也与供给不足有关。2008-2009年,香港新增住宅用地只有0.019公顷,导致2010年香港仅有约19800个住宅单位建成,不到2000年的四分之一。

  点评:供应不足也是导致香港房价上涨的因素之一。此外还需防范外部冲击,而稳固的基本面是最坚固的防波堤。(参与记者:刘云非)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乌鲁木齐暴恐案5暴徒丧命 目击者讲述
  • 体育女足负日本无缘亚洲杯决赛 鲁能五轮首胜
  • 娱乐刘强东初恋出席京东上市 奶茶妹妹祝福
  • 财经限购即将淡出 住建部或已明确方向和趋势
  • 科技发烧Ke:用3D打印技术自制钢铁侠装备
  • 博客唐朝为何将长安选定为都城?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入学116公斤毕业减半 小胖妹变女神(图)
  • 江濡山:“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之策
  • 朱大鸣:不对称调控将让房价发生暴涨
  • 叶檀:内幕难求证 王亚伟时代结束
  • 易宪容:国内楼市旧式调控将寿终正寝
  • 慕容小散:鲁豫有约A股 福兮祸兮?
  • 曹中铭:举牌潮为上市公司敲响警钟
  • 徐斌:中国金融风险至今为止可控
  • 许一力: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债意在哪
  • 叶檀:事业单位铁饭碗会不会捧得更牢
  • 傅蔚冈:以药养医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