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剑平:取消限购传递消极信号 大家更不会买了

2014年05月23日 10:56  赢周刊  收藏本文     

  范剑平:猪都会飞的时代结束了 

  编者按

  2014年以来,整个世界经济的环境、资本市场的变化以及我国经济的走势,都充满着不确定的因素。

  在上周举办的ACCA华南区年会上,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范剑平[微博]谈了他对中国经济走势的理解,并解读我国今年宏观调控的政策新药方。他指出,中国未来能保持7%-8%的增速,最关键的因素是把储蓄用好,把投资的潜在增长力发挥出来。他认为,人民币汇率大方向还是升值,但今年贬值下限已接近了,接下来只会出现小幅波动。

  “我们过去五年随便买一套房子就发财,那就是猪都会飞的时代,”他特别指出,地产商不要再妄想政府救市,政府不会再乱印钞票,房地产市场会慢慢回归正常,“不会再重新回到猪都会飞的时代”。

  本报特整理其演讲实录内容,以飨读者。

  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社会上可能杂音很多,我觉得把握好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里最重要的两句话,这两句话基本上把当前的经济形势如何看和未来走势都包含了。第一句话是“中国经济目前仍然还在合理的增长区间运行”,第二句话是“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也很大”。

  外贸没有因世界经济复苏而好转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

  中国长期以来习惯用“同比增长法”,就是拿今年一季度和去年一季度去做比较,我们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和去年一季度增长7.7%相比,只下降了0.3个百分点。

  从环比来看,也就是(今年)一季度跟去年四季度比,GDP增速只有1.2%。国外现在几乎都是用环比折年率来看经济走势,那么,环比折年率,我们全年的经济增长只有5.6%。5.6%与去年四季度的环比折年率6.8%相比,一下子下降1.2%。从这个角度来看,下行的压力很大。

  另外,1、2、3月份的走势,从外贸出口和透支来看,3月经济下行比1、2月更明显。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对中国宏观经济有一个先行指数,这个先行指数到3月为止,仍然还在向下走。过去的经验是先行指数要领先宏观经济3-6个点。

  那么,今年为什么一季度的增速减速这么明显?我们首先看出口这架马车今年的表现。中国今年外贸出口并没有随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好转而好转。从中国内部来讲,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提高和多年来人民币的单边升值,加上环保等各方面成本的加大,使得国内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并没有那么明显。所以,在经济回升的过程中,国外的生产和中国可以产生竞争关系,一部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竞争不过人家。这是我们的内因。

  从外因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一部分发达国家痛定思痛,发现过去制造业的岗位都分流到新兴市场,最后使自己国家的实体经济在经济危机后造成巨大的失业。所以,它们为了增加就业,愿意把岗位更多的留在国内,开始再制造化,甚至提出来要去全球化。与过去的全球化相比,现在国际上有一种“去全球化”的趋势。所以,世界经济复苏以“去全球化”这个大家意想不到的趋势在展开,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并没有带来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这些“金砖国家”经济的好转,也没有带来经济上强劲的表现,反而出现了新兴市场国家今年依然很困难、而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在加快的情况。

  中国一季度出口增速是-6.1%,进口是-1.2%,这和去年相比大幅降低。去年一季度我们外贸出口增长10.1%,今年有16个百分点的落差。3月尤其下降明显,降了11.5%,进口一季度累计下降1.2%,但3月当月降了13.8%。

  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看外贸进出口抵消以后的贸易顺差。今年一季度贸易顺差依然存在,但顺差的增速下降了61%。所以,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减少了61%。这是我们经济下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季度的外贸出口表现,与海关数据相并列的,在工业企业内部有一个统计,叫工业、企业出口产品的交互值,这个交互值3月是增长了5.1%,而3月海关统计,出口是下降9.2%。为什么海关数据表现这么差?主要是去年前4个月出口数据被严重造假,虚增。而我们拿今年人民币贬值后相对增值的数字和去年虚假的数字比,显得我们降幅格外的快。由于人民币单边升值,使得很多国际热钱通过贸易融资流入中国,对中国经济形成了很大的扰乱。

  最近李克强总理在非洲访问时也说,中国巨大的外汇储备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包袱、一个负担。今年2月我国结束十几年来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局面,在很短的时间内,人民币贬了超过3%。人民币贬值后,虚假(出口数据)减少了。所以,我们3、4月出口数据不是很好看。

  热钱“绑架”了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在经过最近这一轮节点以后,未来会怎样?

  首先说人民币贬值,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是过去人民币单币升值,使得人民币成为国际套利资金的天堂,大量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去年在美元走高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而)日元去年对美元贬值百分之十几,所以,美国目前利率很低,热钱把日元换成美元,还可以换成人民币,它可获得的汇差收益更高,而且换成人民币,在中国哪怕买个银行理财产品,也可以加上5%、6%的收益。所以,有这么大的套利空间,就吸引了大量热钱流入中国。

  它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很大,绑架了我们的汇率,因为热钱流进的很多,银行柜台上就表现为很多外汇要换人民币,人民币供不应求。那人民银行[微博]觉得,人民币这么抢手,不能这么便宜给你,我得卖贵一点,所以人民币升值;但这个升值并不是实体经济的要求,是热钱绑架我们的汇率。

  人民币升值对我们老老实实做外贸的企业打击很大,所以这个汇率升值对实体经济是有损害的。第二,大量热钱流入,我们不得不投放人民币基础货币、外汇债款,来购买外汇。同时,我们拿外汇到国际上理财,(在)国内要通过几次提高银行存款储备金率和发行央行[微博]票据对冲。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早就在多个场合讲了,我们现在对冲的成本已大于外汇理财的收益,人民银行等于干了一件赔本的买卖。所以我们对这个现象早就忍无可忍。

  去年我们每个月(流入)的热钱是300亿美元左右,今年1月达到疯狂的程度,一个月进了700亿美元。这种现象如果今年持续下去,中国的外汇储备将要涨到什么程度?人民币汇率将要涨到什么程度?我们的外贸出口将遭受严重的打击。所以,不管是不是人民银行主动引导的结果,这时候人民币开始贬值,贬了超过3%。

  人民币贬值离下限不远了

  我们分析认为人民币可能贬到这个水平以后贬值的过程就大体结束,今年未来的走势就在这个水平上小幅波动,横着走。

  为什么不会进一步大幅贬值?首先,中国官方无意通过汇率来刺激外贸。我们贬值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促进出口。因为中国目前进、出口贸易额都很大,汇率是个双刃剑,升值有利于进口,进口产品便宜了。人民币贬值,进口成本马上抬高,至于贬值以后是不是能促进出口,这还不好说,因为并非是汇率贬了出口表现就一定好转,但人民币肯定会带来进口成本的提高。所以,我们无意通过人民币贬值来干预外贸,我们更希望外贸是平衡的,不希望有更大的顺差、更大的外汇储备的提高。

  第二,我们前期之所以要让人民币贬值,目的是要消灭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套利空间。人民币升值套利空间的结果是国际资金的流入。虽然它给我们找了很多麻烦,但如果人民币过度贬值,造成国内的企业家甚至普通老百姓人心惶惶,对人民币没有信心,(人们)都要去换美元的话,就会造成一个贬值的套利空间,结果是资金大量流出,资金流出对我们经济的破坏要比流进更大。一旦资金大量流出,我们的资产价格一定出现大幅调整,股市会崩盘,可能房地产也会崩盘,实体经济会有重大的损失。虽然我们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可以对冲,但这样做是有政策成本的,最好不要出现人民币过度贬值,不要造成人心惶惶,不要出现大量的人民币外流。

  目前人民币贬值后,热钱流进放缓了,但前三个月我们仍然还有少量流入,而不是流出,基本上就达到了贬值的目的,没必要再让人民币继续大幅贬值。所以,这是我们说的短期走势。我们认为不会再进一步大幅贬值。但今年年内我们也不具备人民币重新大幅升值(的条件),以后要搞双向浮动,而且把每天人民币浮动的幅度由1%扩大到2%。

  任何一个国家干预(货币)升值和贬值,作为国家来讲,它只能短期起作用,长期是不行的。前面的贬值只是为了纠正错误,贬下来以后,后面应该交给市场来处理,货币该升就升,该贬就贬。但今年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基本面与前面讲的经济下行压力联系起来看,国内就没有多少好消息决定人民币短期内马上会有大幅升值的可能。所以,今年我们的经济表现应该说会比较平稳,没有特殊的好消息说人民币需要升值。

  中国经济未来仍是强势经济

  更长期的话,我们的分析是,人民币还是升值为主。因为抛去政府的干预,从中长期来看,政府干预就是经济基本面决定的,强势经济必然会有强势货币。

  中国(经济)潜在的增长率仍然(将)保持7%-8%。我们在2020年之前有信心。中国(经济)十年平均增速高于7%,这在经济大国中是最高的速度。无论和发达国家比还是和其他新兴市场比,中国经济的增速都是高的。这几年大家老说不行,可(结果)是我们还能增长七点几。

  美国说经济复苏了,(增速)也就是2.4%。日本,安倍经济学打了三针“强心剂”,也就是二点几,今年消费税一收,可能又会掉到一点几。欧元区因为欧债危机,就在零点几的范围内负增长、正增长,基本是这样。

  过去和中国高增长齐名的“金砖国家”的其它国家,俄罗斯去年增长掉到1.3%,今年一季度因为乌克兰问题,俄罗斯的经济恐怕要有负增长。印度曾经想(实现)经济增速超过中国,但(现在)掉到三点多。巴西是完全靠自然资源(来发展的),去年大豆也好,铁矿石也好,各种大宗商品的价格很平淡,所以去年巴西经济也不怎么样。所以,在“金砖国家”中,其他国家在最近两年的调整中都出现了较大幅的调整。甚至有人讲,中国已经成为“金砖国家”中唯一仍然还有含金量的“金砖”,那些国家大浪淘沙后发现不是金砖,是泡沫钻包了一层金子而已。

  所以,中国的经济增速在未来一段时间有信心,仍然是强势经济,强势经济必然有强势货币。

  另一个直接决定币值的(因素)是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

  中国现在的苦恼和别的国家不一样。别的国家相对是逆差或是外汇储备掉得很凶,但中国现在是顺差,外汇储备涨得快。未来我们通过政策的调整,尽量使国际收支能由现在的顺差不平衡逐步走向平衡。但从顺差变成逆差的可能性在2020年之前并不是很大,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加工贸易的生产规模,这决定了中国贸易顺差是(占)主要(地位)的。所以,我国顺差在未来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强势经济、国际收支顺差这些都对人民币有升值的要求。

  人民币的中期走势是一个升值的过程,但我们确实不再单边升值,未来会通过双向浮动,短期内不会再像过去那么傻的老是单边升值,(而是)让人家摸不到规律,短期内可能是一会贬一会升、一会贬一会升,但大方向还是升值。

  我们改变的并不是升值的方向,改变的是升值的方法,从单边升值变成双向浮动。从这个角度看,今年全年外贸,随着5月后虚假数据的剔除,数据会有所好转。

  工程机械产品拉升下半年出口

  另外,国家最近出台了关于稳定外贸的16项政策。官方认为,我国过去通过汇率贬值、提高出口退税率来刺激出口的政策已过时了,现在的政策是进口和出口并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未来出口不能用这些办法简单的来刺激出口。而且中国出口的潜力也已不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不再是企业的加工组装以及电脑、手机这些(行业),所谓的信息产品会加大。中国未来要逐力扩大出口的潜力,在船舶、汽车、高铁、工程机械、成套设备甚至是直线飞机,未来出口的希望是在这些高科技产品方面。

  最近总理无论到哪访问,都为中国的高铁、工程机械设备在做代言,我们未来出口的重点放在这个方面,而这方面的要求并不是简单的出口退税,而是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诚经商,在国外扩大市场占有率。工程机械产品的出口,会成为我们下半年出口回升主要的推动力量。

  中国是一个投资主导型的国家,所以今年一季度经济下行的压力,(主要)来自投资。投资一季度只增长了17.6%,去年一季度投资增长21%,去年全年是19.6%。从环比来看,1、2、3月环比增长逐月放缓,1月1.36%,2月1.28%,到3月掉到1.24%。

  地产商不再妄想政府救市

  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大体可以分成三大板块,房地产大概占20%,基建投资占23%左右,剩下的57%是一、二、三产业的产能投资。在产能投资里面,过去制造业的比重很大,前两年已放缓。前两年之所以投资还能保持那么高的增速,主要是靠房地产和基建,今年的减速就是房地产和机械(也)开始调整引起的。

  房地产投资的调整刚刚开始,一季度的增速还有16.8%,将来要看开发区拿地和拿到地后的开工。今年开发商房屋销售开始出现困难。我们在1999年取消福利分房、实行房改以后,商品房销售历史上出现过两次负增长,一次出现在2008年底、2009年初,另一次就是今年一季度。2008年底、2009年初,国家出台了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其中包括对房地产的救市计划,所以房地产经历了8个月的销售负增长,很快由负转正,再后来就过热,房价飞涨。但今年房地产销售下滑以后,恐怕开发商现在再也不敢想象中国政府还会救市。因为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只字没提“房地产调控”,只字没提“房价”两个字。

  现在政府的态度是房地产市场该归政府的归政府,该归市场的归市场。政府在工作报告中主要讲如何做好保障工作,如何搞棚户区改造。商品房已经开始逐步退烧,开始回归增长,这就是让市场自己去调整。而且不同的城市表现不同,国家绝不可能再出政策要求各市政府自己来调整,(而是)分层实施。但分层实施有个度,可以把过去房价上涨过快、不得已而采取的限购限贷政策措施取消。

  限购限贷本身就是行政干预,是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短期处置,有条件取消的可以取消,这也是回归正常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在新型城市下的户籍制度改革的前提下对购房人实行这样的政策,其实这些政策没有太大的用处。可能你取消限购限贷,给人家传达的信号是房地产不行了,人家更不会买,因为很多人都是买涨不买跌。例如户籍政策,农民想进的北京、上海不放开,(其它)送户口的城市,说实话农民也不太想去,在中国现在当农民比当城市人光荣。

  不再重回猪都会飞的时代

  所以,今年是市场从不正常回归正常,从过去政策不正常转到正常的过程。房地产销售负增长的局面,未来可能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对前景的预期今年明显发生了变化。所以,只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土地出让还比较顺利,很多城市的地底价都拍卖出去了。开发商购置土地面积一季度仅仅增长了5%,而去年一季度增长了18%。前段时间拿了地的开发商现在不敢开工,现在有些资金链不行的(企业),拿了地都想卖掉。因为你要开发,亏损更大,还不如现在把地卖了。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几个月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可能会进一步回落。

  所以,房地产市场的走势,谁跟你说还要黄金十年、还要涨,你别听;谁跟你说中国房地产要全面崩盘,你也别听。中国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后会像其他国家正常的房地产市场一样,把区域差异性极强这个特点慢慢显露出来。未来房地产市场就是一个分化。过去五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全国齐涨,是政府在货币供应量犯了错误后的特殊现象,是不正常的现象。GDP增长10%,货币供应量也增长10%,这时候房价、物价应该由供求关系来决定,供不应求就涨价,供过于求就降价。但是如果GDP增长10%,货币供应量增长30%,那就乱套了,通通都涨价,站在风口上,连猪都会飞。我们过去五年随便买一套房子就发财,那就是猪都会飞的时代,东部、中部、西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通通房价疯涨,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对于)未来,李克强总理保持定力,不(会)乱印钞票,不会再重新回到猪都会飞的时代。房地产市场本来面目就是分化,有的地方房地产市场需要调整,也会有一部分房地产市场仍有很好的表现。

  人口流向决定房地产业走势

  为什么咬定是分化?2000年我第一次去英国访问,到了伦敦一看,伦敦的房价吓死人。中国是1999年取消福利分房,2000年商品房刚刚起步,那时北京房价平均不到3000块钱(每平米)。到了伦敦一看,我觉得有泡沫,将来一定会降。但到了利物浦、曼彻斯特、爱丁堡,很多城市很漂亮,(房价)不到伦敦的1/10,我觉得这些城市将来房价会涨。过了十年我再去访问,发现跟我想象的完全相反,伦敦的房价在这十年又涨了一倍,但利物浦、曼彻斯特这些城市房价还是不动。

  汇丰银行有个经济学家给我很大的启发,他说,利物浦、曼彻斯特是英国的港口城市、工业基地,这十年英国的制造业和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这些城市原来的工厂在这十年陆续搬到亚洲了,它这十年就业机会不是增加,而是减少。当一个城市的就业几率是减少的时候,它的房子卖给谁去?

  伦敦早就转变成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这十年间,它把传统服务业成功升级为现代服务业,这使伦敦继续源源不断地大量创造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其中甚至有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吸引英国各个城市的年轻人,甚至吸引欧洲大陆的年轻人来欧洲找房子。所以,伦敦房价上涨的根本动力还是人口劳动力的流入,用中国的话说叫刚需。

  伦敦的就业机会是谁创造出来的?伦敦有完善的法治环境、良好的融资条件、齐备的人才基础,吸引了全世界的企业家人才、艺术家人才、科学家人才到伦敦发展。他们办的企业越办越好,他们才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人,他们才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人。

  所以,城市的竞争其实是人才的竞争,你吸引的人才越多,创造的就业机会就越多,流入的人口劳动力越多,你的房地产发展的空间就越大,甚至房价就会上涨。

  中国现在的房地产也和劳动力的流向有关系。中国现在城市化率只有53%,在城市化率没有达到70%之前,农村大量人口还要流向城市,城市本身的人口还没有定型。

  一个来自乌海的小伙子和一个来自于四川自贡的漂亮女孩,两人来到广州中山大学上学,相爱了。毕业时,女孩跟着男孩去内蒙古还是男孩跟着女孩去四川?十有八九两人就留在广州,所以乌海的房价不会降,自贡的房价也不会降,广州的房价还要升,就是因为广州在吸引人口流入。他们为什么愿意留在广州?因为广州给他们创造的发展空间更大。

  我教你一个公式,在中国看每个城市未来房价涨跌百发百中。我国任何一个城市,人口统计有两个指标,一个指标是常住人口,在这个城市只要住满6个月,不管有户口还是没有户口,都统计到这个城市的常住人口数量中;另一个是户籍人口。你把常住人口数去除以户籍人口数,除出来的比值大于1,说明这个城市是人口劳动力流入为主,小于1,说明你的人口劳动力是流出为主;如果这个数是大于1,而且持续上升的,说明这个城市未来的房价会涨。

  有人说是不是大于1、等于1就可以买房,买房就可以涨?不一定。我举个例子,曾经有8年煤炭价格连涨,秦皇岛来了一帮外来人口,煤炭经销商大量流入,使得这个比值上升。那时煤炭经销商发财了,就在秦皇岛买房,秦皇岛的房价涨得很凶。秦皇岛市政府一看,房价飞涨,供不应求,开发商大量造房子。谁知道房子造好了,煤价(却)掉下来了,煤炭经销商在秦皇岛呆着不挣钱了,只好走人,这时这些人也要把二手房卖出去。所以到目前为止,秦皇岛这个比值大于1,但它(房价)是下降的。

  我也到浙江的海宁了解过,市长跟我说房价下跌。他说原来(海宁)以出口制造业为主,但现在很多出口制造业企业干不下去,所以外来公司数量减少了,这个比值是下降的。

  深圳、东莞的比值这两年是降的,如果它不能由原来的制造业基地转变为服务业(从而)带来就业的话,那这个比值就是降的。成都现在是(承接)东部向西部的产业转移,所以它的比值上升得很快,所以,很多人说把“北上广成”要替代“北上广深”。

  所以,小于1的城市是未来房地产调整压力较大的地方,而大于1,就要看它的产业结构升级是不是能持续不断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服务业拉动为主的新时代

  去年,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中国第一大产业,这是产业结构划时代的变化;但比重很低,46.1%。世界平均水平是65%,发展国家平均是55%。所以,我国将进入服务业加速发展、服务业带动就业为主的新时代。近两年,中国虽然经济增速不怎么样,但就业没问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主要是靠服务业带动就业。在整个就业增量中,制造业占的比重越来越低,服务业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前段时间中央领导交给我们一个任务,让我们算算(这个)比重,过去他们的观念是中国经济增长不能低于8%,现在7.4%,就业率也没问题,好像工资涨得很快,就是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这个过去长期的参数已发生了变化。我们最近重新算了发现,制造业的资本构成较高,它创造一个就业岗位,你要给他配机器设备;我国目前在制造业要增加一个就业(岗位),要增加142万个生产资料。所以它的就业成本很高,每增加一个制造业就业岗位所需要的GDP的量很大。服务业是轻资产行业,它增加一个就业(岗位)只需要30万元左右生产资料。所以,我们创造一个服务业就业岗位所需要的GDP大概只有制造业的1/3。这么算下来,我们最新的结论是比8%低,甚至是国家经济增速(降)到7%,失业率仍可以控制在4.5%以内。

  我国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了,我国的城市化开始进入服务业拉动为主的新时代。制造业是分散生产零件、集中装配、全球消费,它对人口集聚有一定的作用,但没有服务业那么强。服务业更多强调只能面对面,一旦到了服务业带动城市化的(产业)结构,很多大城市就会有人口自动集聚的现象。所以,每个国家一旦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对人口的吸引率(就)上升。

  我国的一、二线城市为什么创造的机会就业多,比值高?2012年,北上广深这个比值是1.84,省会城市是1.21,到了地级市、三线城市,是0.98。所以,我国现在劳动力的基本趋势是从三、四线城市到一、二线城市。首先,这种流向符合城市化发展的规律,一定规模的人口集聚有利于基础设施,有利于提高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但凡事有度,国际上认为500万(人口)是一个极限。当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不超过500万,人口增加(以)正面效应为主;过了500万,“大城市病”就来了,交通拥堵、治安下降,效果会下降。

  所以,要承认经济规律对人口集聚的力量,但政府应该朝反方向使劲,通过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为中小城市提供和大城市一样高质量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服务,把人口更多的留在中小城市。我们也可以把更多的产业机会让给中小城市。

  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

  但中国在大城市化这个趋势开始以后,政府的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没有跟上,甚至现在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出现了“造盘景”的现象,更愿意把最好的公共服务资源放在政治中心。中央政府有点化妆品都抹在北京脸上,省委、省政府有点化妆品都抹在省会城市脸上。英国最好的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都不在伦敦;哈佛在波斯顿,斯坦福在旧金山,美国最好的大学既不在华盛顿,也不在纽约。但中国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大学一定在北京,最好的医疗在北京,什么最好的都在北京;广东也一样,最好的都在广州;湖南也是一样,最好的都在长沙。

  很多企业在小地方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什么把企业总部搬到省会的开发区?央企愿意扎根把总部放在北京。这是在一、二线城市享受政府的各种服务比其他地方好,自然而然就造成了人才的集聚,人才往这些地方去,这些地方的就业机会就多。

  我国一方面服务业刚刚超过制造业,大城市化阶段方兴未艾;另一方面,“大城市病”已经开始难受了。从长远趋势来讲,政府应通过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来治理“大城市病“,但短期内不敢这么认为。人才向一、二线城市集聚,在未来一段时间都有可能,这将会造成未来房地产市场“东方不亮西方亮”;一、二线城市相对会平稳发展,不会有大的调整;但三、四线城市如果劳动力流出,可能会使它有一定的调整压力。但三、四线城市调整的压力也不会出现大的崩盘。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化率仍然只有53%。三、四线城市的人才是集聚的,但它周边农村的人口可能愿意到三、四线城市来,这些城市的常住人口会增加。所以对我国房地产的回归正常,不能把它说成崩盘,更不要说成全面崩盘。

  楼价现在只是在假摔

  中国房地产的走势今年会怎样?我们认为会适当减速,但不会出大问题。一、二线城市仍有一定的平稳增长。个别城市虽然是上升的,但政府卖地更快,供应量更大,它短期内也会有供过于求,再加上资金链一紧张,也有降价现象,但是,假摔的多。

  统计局跟踪了70个大中城市,今年3月与去年3月相比,房价下跌的全国仍然只有温州一个城市,有59个仍然是房价上涨。3月跟2月环比下降,全国也只有4个城市,而且降幅都很小。很多人说这降价那降价,有记者去统计,凡是说房价卖3.8万(每平米,下同)、然后降到2.6万,这都是假摔。真降价的一定到售楼处砸,今年全国砸了18个售楼处。所以,媒体说的降价吓人,更多的是开发商宣传的噱头,它先把价格抬得很高,然后说降40%,这是宣传的噱头,是假摔。所以,全国还没到说房地产调整真正严峻的(局面),(现在)刚刚开始,后面可能会有严峻的局面。

  有两个方面对今年房地产投资会(形成)支撑。一是政府已对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加大了力度。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最大的问题是缺资金,国务院今年改变了做法,由国家开发银行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单独核算,将来要把这个机构分离出来,专门负责筹储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的建设资金。资金有了保证,今年的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的力度会加大,可能部分商品房价会降。另外,三、四线城市商品房今年减速的压力大。一、二线城市开工也好,拿地也好,不至于像很多人想象的会出现很严峻的局面。

  房地产投资开始回归正常了,但不要把回归说成是崩盘。现在叫全面崩盘的人,目的是希望政府救市,但(中央)政府不会上这个当。如果中央不放松银根,地方政府想救市,它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所以,关键看中央银根会不会放松,只要不放松银根,那不可能出现房地产二次救市。

  两策解决基建投资下降

  另外,基建投资也叫得很凶。基建分成中央和地方两个部分,中央投资今年减速,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使得地方的基建放慢了脚步。我们去年搞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论是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在60%以下,按照国际警戒线的说法,我们在安全区。我们总体是安全的,我们的问题在哪?不规范,很乱。《预算法》规定,只有中央可以发债,(但)实际上地方政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各种办法借了很多债。未来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一是中央正在修订地方《预算法》,允许省级人民政府有发债权,债券市场发债要调整地方所需要的建设资金。《预算法》的修改虽然进入了三个阶段,但还没出台。

  我们今年的政策是要求地方政府把地方债务纳入地方财政全口径预算管理。地方财政的管理口径最窄时就管点税收、预算内资金,后来把城建附加、教育附加等预算外收入也装进去了,再后来把土地出让金也装进去了;今年,把地方债务也装进去了。今年地方开“两会”时,市长们向人大代表说,现在还欠了多少债,如果还,压力有多大。这一说,很多地方就暴露出问题了,武汉市长告诉人大代表说,今年和明年一天武汉还债的压力(是)一个亿。这个钱从哪里来?市长说不知道,即兴还钱。大家说你还要新开工那么多基建项目?市长也觉得不好意思,说一些不是急需的基建项目今年暂时不开工。就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变,还没开正门,全面的管理条例还没出来,地方基建增速开始放缓了。这种增速放缓,我认为是好事,地方政府如果老是不规范债务,再过几年超过了安全警戒线,麻烦更大。所以我们早点规范,早点把这个问题遏制住是好事。短期它会带来一定的阵痛。

  中央抓住两条来解决基建投资下降的问题。第一,加大中央基建投资力度。央企铁路总公司今年要大规模启动铁路投资新开工的项目,年初说6000亿,现在加大到8000亿,其中对中西部的高铁今年要陆续开工;东部地区,除了铁总项目,各个省干劲也很大。铁路建设,山东省准备以济南、青岛为中心,把高铁通到所有地级市。如果广东所有地级市都能与高铁连接起来,广州、深圳集合成的珠三角城市群未来的整体运行效率非常高,中心城区住宅的房价压力可能就会减轻,这对提高整个城市化是有好处的。这方面中央在加大,要启动沿海地区核电的投资。

  还有,为了治理雾霾,全国有7个省(市),广东、江苏、浙江、厦门、北京、天津、河北,从2014年开始,除了热电联动项目以外,不再允许上任何一个火力发电项目。广东已有三个电厂,但没实质性开工,因为把煤运到这来就地发电,空气质量受不了。我们今年还要大规模开通电网,西电东送,广东的电由广西送过来。我们利用进口煤炭,在北部湾搞发电机,然后把电送到珠三角来。这些都需要中央大的投资,央企今年有很多项目要开工建设。

  第二,要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面向民间投资来开放。今年中央已宣布了84个项目(开放),下一步要求地方政府也把公路、各种基建项目面向民间资本招投标。凡是那些公用型的项目只能政府自己干,只要将来有收费可能、有盈利可能的项目,完全可以拿出来面向民间资本招投标。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向民间资本开放,我相信下半年基建投资也会加快。

  所以,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虽然会比去年的19.6%低一点,但我们有信心,全年投资增速维持在17%左右。外贸出口全年可以和去年差不多,大体在7%。如果把这两个减速最明显的因素解决了,短期回落的趋势下一步会慢慢稳定下来。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会略高于上半年,全年实现7.5%还是很有希望的。

  中国经济怎样换挡?

  今年经济那么困难,李克强总理为什么要把经济增速放在7.5%?这是由我国的潜在增长力决定的。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速是由五大要素的潜力决定的,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五个要素——人口劳动力;资金、资本;土地,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管理水平。这五个要素在不同的国家有所不同,不同的历史阶段也会有变化。这五大要素可以增长的潜力充分发挥起来的时候,所能实现的经济增速就是一个国家的潜在增长率。其实,长期经济增长平均速度和潜在增长率几乎一模一样。

  比如1978-2007年,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当时在10%。这30年我们实际增速是9.9%,始终围绕着10%这个轴心在向上。长期来看,中间搞什么大跃进、搞什么刺激政策,都没用,就是维持在增长的区间。所以,那时我们把8%-12%看作中国经济的合理增长区间。为什么朱镕基经常要“保八”,8%是潜在增长的区间,低于8%可能就出问题了,高于12%通胀会出来。

  但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开始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怎么换挡?日本、韩国、新加坡,一旦高速增长期结束,换挡后进入中速挡。日本1956-1973年,18年高速增长9.8%,但是1973年至1990年这17年又放缓,年均增长4.3%;韩国1997年之前高速增长22.97%,但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是4%。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掉下来以后,中央领导也知道中国的高速增长期结束了,我们也要换挡了。

  我们很担心会不会一下子从10%降到5%。国家发改委邀请国内7个最权威的机构帮政府算算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在2011-2020年还有多高。这7个机构到2009年把研究报告交回来,测算结果是最低不低于7%,最高的不高于8%。普遍认为,我们在高速挡和中速挡之间会多出一个挡,7%-8%的中高速这一挡还有10年。

  为什么中国必须减速?这次经济掉下来不是短期冲击造成的,是我们五大要素里的两大要素发生了变化。

  第一是劳动力的要素。16岁至65岁称为劳动适龄人口,16岁以下、65岁以上称为被抚养者。劳动适龄人口占的比重越高,被抚养人占的比重越低,这个国家潜在增长率就很高,因为你有很高的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较低,有优势。7家机构都预测,中国劳动力拐点将会就在这十年之间,现在已出来了。2012年是我国劳动力的历史拐点,之前的30、40年,中国每年满16岁和满65岁以上的人数相比,年轻的多,老的少,抵消完了以后,劳动力总量是每年增加几百万人,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是上升的。但2012年满65岁的人已多于满16岁以上的青年劳动力,这是我们担心的。2012年以后的30年,中国每年减少几百万劳动力。2013年又减了244万,这使得我国劳动力下降。

  2005年之前城镇职工工资比2000年年均上涨7%,但2005-2012年人工成本年均上涨14.4%。为什么2005年以前工资涨这么快?为什么2005年以后不给人加工资?因为人招不到,最近就更难了。现在我国就业难主要是大学生,农民工供不应求。有个单位3000块钱(月薪)想招个农民工招不来,农民工说3000块钱想招个农民工?招个大学生还差不多。(国家)好心扩招,(让更多的)孩子多读四年书,缓解当时的就业难。没想到,四年孩子进了大学不好好读书,打游戏,出来以后还不如农民工;如果不上大学,跟着农民工干四年,现在挺能干的,读四年还成了眼高手低。这种工资成本的上升是很惊人的,所以,国家要赶紧调整政策,要不然制造业是在自杀,哪有工资每年上涨10%以上的,再涨几年制造业就死了。

  还有生孩子,通通放开让她生就完了,城市里的人现在让她生,她也不敢生。只有农民无知者无畏,敢于生,愿意生就生,挺好,将来劳动力还没那么短缺。还有是推迟退休年龄,如果再这么磨磨蹭蹭将来要出问题。过去是6个在职工养一个退休者,现在已到了4个半,再这样下去就变成3个人养一个人了,赶紧要推迟。潜在增长力下降,和这个因素有很大关系。

  第二个因素是环境。劳动力拐点是2012年出现的,环境的拐点是2013年出现的。2013年全国大规模的雾霾,我们在牺牲环境。我们为了环境宁可主动减速,今年煤炭用量就要减速。去年煤炭用量增长3.7%,今年要下死命令,只允许增长1.5%,对每个省(规定)今年允许用多少煤炭,都是计划经济的办法。

  中国经济关键是用好储蓄

  未来十年,中国仍是一个投资主导型的国家。投资主导型国家是增速,虽然我们的两个要素开始变化,但资本、资金这个要素没有大变化。一个国家是投资主导型还是消费主导型,是储蓄率决定的。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的储蓄率)达到30.8%,韩国高增长期的储蓄率是37%,新加坡更高,最高年份达到43%。

  谁也没中国厉害,中国2012年储蓄率达到了50.5%,这是奇迹,从来没有一个经济大国的储蓄率超过50%的。50.5%是历史最高点,未来会往下降。但即使一年降一个百分点,降到30%那也要20年。最保守地说,十年内的储蓄率足以支撑我们仍是一个投资主导型的国家。所以,我国未来能保持7%-8%的增速,最关键的因素不是出口,不是消费,而是把储蓄用好,把投资的潜在增长力发挥出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说:“现阶段,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我们要把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所以,不是不要投资,而是投资方向要改革,由过去的政府主导型变成让市场起决定作用,政府更多的投到公共性的方面。另外,我们无论是基础设施、服务业,还是制造业,甚至包括房地产,很多方面还有巨大的投资空间。

  所以,我们如果能把投资领域的“苍蝇”、“老虎”都抓住,少一点跑冒滴漏;政府干好自己的角色,不要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就是当裁判员也把建筑、把工程质量抓好,甚至投资增长速度降一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不会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中国还能保持投资的合理增速,中国保持7%-8%的投资增长能力,还是完全能实现的。对于未来的经济平稳增长,我们要充满信心,不要为今年短期的一些数据迷住眼皮,决定经济走势的还是我们中长期的基本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乌鲁木齐暴恐案5暴徒丧命 目击者讲述
  • 体育女足负日本无缘亚洲杯决赛 鲁能五轮首胜
  • 娱乐刘强东初恋出席京东上市 奶茶妹妹祝福
  • 财经限购即将淡出 住建部或已明确方向和趋势
  • 科技发烧Ke:用3D打印技术自制钢铁侠装备
  • 博客唐朝为何将长安选定为都城?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入学116公斤毕业减半 小胖妹变女神(图)
  • 江濡山:“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之策
  • 朱大鸣:不对称调控将让房价发生暴涨
  • 叶檀:内幕难求证 王亚伟时代结束
  • 易宪容:国内楼市旧式调控将寿终正寝
  • 慕容小散:鲁豫有约A股 福兮祸兮?
  • 曹中铭:举牌潮为上市公司敲响警钟
  • 徐斌:中国金融风险至今为止可控
  • 许一力:允许地方政府直接发债意在哪
  • 叶檀:事业单位铁饭碗会不会捧得更牢
  • 傅蔚冈:以药养医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