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论坛4日:许多新政策讨论由幕后被推至台前

2014年04月22日 18:22  《财经天下》周刊  收藏本文     

  新经济、新格局 且行且珍惜

  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人参会,其中包括8位总统、3位总理、2位议长、1位联合国大会主席,还有比尔·盖茨、索罗斯这样的工商界巨头……这样的嘉宾阵容,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到底讨论了什么?

  本刊记者  陈甘霖

  今年,博鳌论坛传递出来的信息量格外大。最初是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激烈争论,之后,更多的是对于“微刺激”政策的种种解读。

  4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上作主旨发言时表示:各国要顺应全球新技术革命的大趋势,推动以绿色能源环保、互联网等为重要内容的“新经济”的发展,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提升产业和经济竞争力。

  对于中国政府来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这是“需求的富矿”,要充分开发这个富矿,“新经济”或可当此大任。

  然而“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博鳌4日,许多新政策、新格局、新经济的讨论也由幕后被推至台前。

  互联网金融引来监管激辩

  4月8日,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论坛上率先发难,称“一行三会”要携手减少互联网金融的套利机会,对其应当适度监管,设定基本条件、门槛,“给银行创造一个公平的交易环境”。

  这一论调被认定为监管层正在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设定监管目标,此前野蛮生长的生态环境或许即将结束。

  论坛上还有人透露,早在去年3月,国务院就已经部署“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课题组在全国调研,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已于2014年1月听取了课题组汇报,央行[微博]极有可能在今年出台互联网金融的具体监管政策。

  虽然政策的具体细节披露尚需时日,然而围绕于此的讨论却已甚嚣尘上,论坛中被围攻次数最多的,仍是树大招风的“余额宝[微博]”。

  最终,博鳌会场成为银行家们难得的舆论主场,一时之间,围攻讨伐的观点鲜见地占据了上风。

  其中,以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的言辞最为犀利,直指马云[微博]搞出余额宝这类产品“只是炒作,没有本事能革得了银行的命”。

  相比之下,永隆银行董事长、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态度中立:“只要不触碰监管底线,就可以不用监管。”他认为P2P网贷的市场更为复杂一些,需要设定一系列的“红线”,以便监管层对其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

  甚至连一向鼓励创新的学界也颇有一些微词。

  在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微博]看来,余额宝等宝类产品目前的所谓成功是“钻了政策的空子”。他认为,占据余额宝90%以上的协议存款已经成为风险软肋,令这种成功极有可能会变成“昙花一现”。

  陈志武称,是监管推火了“互联网金融”。在他看来,互联网没改变金融,只是中国管制过多造成金融饥饿。

  然而,借助“互联网金融”这个多数人都搞不清的概念,很多监管以“不能阻碍新生事物”的理由被排除了,可能这才是互联网金融风潮兴起的真正价值所在——为金融打开突破口。

  长期研究经济增长理论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世行原副行长林毅夫则指出,互联网金融在某种程度上会帮助到中国GDP增长,但绝对不是GDP增长的“万能药”。因为迄今为止,互联网金融主要是支持消费,支持中小型企业,而不是支持技术创新、支持大型工业企业升级。中国经济的发展体系需要有各种各样的金融安排来服务各个行业,不应将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体系视作竞争关系。

  4G成为“槽点”

  博鳌会场当中,中国移动[微博]铺设的4G网络“几分钟可下1G电影”的速度令人惊艳。然而高昂的资费压力才是讨论的重点。

  “4G速度很快,有人上网飚了一个晚上,结果房子不是自己的了。”在4月9日的话题讨论中,联发科[微博]技董事长蔡明介引用了这个坊间流传许久的段子,担忧如此高的资费成本,无法满足时下急剧增加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需求,成为制衡“新经济”发展的短板。

  作为“中国最懂大数据与物联网时代产业需求的人”,中科院院士邬贺铨解释称,4G的居高不下,频率成本昂贵是重要原因。“4G容易,频率不易,需且行且珍惜。”

  实际上,4G发展的停滞不前,除了技术方面的制衡,更重要的是打破广电与电信互联互通的历史壁垒。

  据邬贺铨介绍,西方发达国家通用的700MHz频段,才是运营商梦寐以求的优质频段。

  这造成了基础建设投资的膨胀。有行业内人士曾算过一笔账:在700MHz上部署LTE网络比在2.6GHz上部署LTE网络要节省80%左右的投资,这意味着可以节省千亿元级的4G建设投资,但国内这一频段被广电系统控制,归地面模拟电视信号使用。

  “沪港通”大礼包

  “沪港通”是李克强在本次博鳌论坛上亲自送出的最大政策礼包,这个时间略早于市场预期。

  这就引来了另一个预期:与之相通的自贸区金融体系建设,乃至中国金融证券改革的整体步伐都有可能加快。

  所谓“沪港通”,是指上海证券交易所[微博]和香港联合交易所将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在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从交易发起地上细分,包括沪股通和港股通两部分。

  作为三年前沪港通的设计推进者、如今政策得以施行的最大功臣,港交所总裁李小加解释称,“沪港通”方案是“以最低的制度成本换取最大的市场交易”,能在交易规则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最好效果。

  中国金融机构的两大掌门人、央行行长周小川与证监会[微博]主席肖钢在这盘棋当中,看中的则是上海、香港两地得以互联互通,对于金融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对内地资本市场的激活作用。

  周小川称,沪港通是“1+1大于2”效应的典型案例。香港是相对成熟的市场,国际投资者云集、监管成熟,内地上市公司资源丰富。因此,沪港通既有利于香港金融市场的长期稳定、繁荣与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健全内地资本市场机制,并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跨境使用。

  肖钢表示,两地证劵市场互通之后,可能对内地估值比较低的一些股票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除了上述的实质优惠利好外,熟悉沪港金融市场的人或许还能嗅出一丝安抚港人的气息。

  在申银万国[微博]董事长李剑阁看来,伴随着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内地区域经济改革政策的推进,令一些港人对香港的“金融中心”定位产生了疑虑,沪港通对香港金融地位的巩固意义重大,“消息披露后,可以看出来香港官员兴奋程度远远高于内地官员”。

  不过,也有质疑者认为由互联造成的监管交叉,有可能影响香港市场的监管独立。

  对此,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史美伦表示不需过于担心,她就此回应称,至少在目前看来,“并未感觉到香港监管的独立性受到某方面的压力与挑战”。而且,她认为对于监管者来讲,最重要的守则就是一视同仁,“国际投资者的信任,是香港能够成为金融中心的根本,在这一点上,香港一向做得很好,并将继续坚持”。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马媒称MH370调查或从头开始
  • 体育世锦赛-丁俊晖丢赛点9-10 2年后再一轮游
  • 娱乐41岁董卿被曝已有身孕 赴美待产会再回归
  • 财经中盐公司食盐专营攫取暴利:市场价高10倍
  • 科技新浪科技特别策划:中国互联网20年
  • 博客从法律角度看内地女童香港便溺案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最牛学霸宿舍:5姐妹考上中科院读研
  • 钮文新:发达国家制造高成本遏制中国
  • 周天勇:房地产税开征的四个要点
  • 朱大鸣:中国经济罹患高房价依赖症
  • 叶檀:互联互保控风险是封建连坐制
  • 说钱:中国在为34亿“城里人”建房
  • 许一力:IPO预披露如此可怕?
  • 张捷:从西方利率二元化认知中国利率
  • 陈思进:中国房价究竟有没有泡沫?
  • 高善文:利率市场化与余额宝的兴起
  • 连平:当前经济运行三大风险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