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虎城:上海自贸区将扩大开放 初步评估是正面的

2014年03月07日 09:24  中国广播网 

  央广网北京3月7日消息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7日上午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就“商务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记者:最近有一些声音质疑说我们目前对上海自贸区优惠政策不足,不知道高部长怎么看待?同样,我们最近也常常听说到一些粤港自贸区PK上海自贸区的话题,目前我们国家是不是有计划在其他地区进行类似于上海自贸区这样的试验?

  高虎城: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大家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在其他地区和省市引起了强烈反响。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大的背景下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因为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下一轮的扩大开放做一个试验,也是为下一轮的改革开放形成可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的试验田。

  大家之所以关心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我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从大众的层面来讲,延续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种园区建设的思路,往往容易把它视为一个政策洼地,认为它只具有传统的优惠政策。但它实际上是通过制度的创新释放制度的红利和开放的红利。试验区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围绕着转变政府职能,放开投资领域的审批,投资贸易便利化特别是服务贸易方面的准入和金融改革等方面进行试点。其中关于外商投资领域的一个主要的管理方式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

  通过这五个月的试验,我们初步看到,各方面的发展、各方面的工作进度是正常的,首先商事登记改革率先在自贸区实行,而且按照政府的工作报告,我们3月份也将在全国推开。其次就是对外商投资的管理,负面清单已经如期公布。另外,无论是各个监管部门都大大采取了简便放行的方式,同时在加强执法和监管方面联合的执法和监管措施,进一步方便试验区企业的经营。在服务贸易领域方面,我们开放会计、金融、咨询等领域。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试验当中对如何实施政府在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做了有益的探索。这一点,试验区构建了协同和联合的监管机制、综合的执法制度、社会组织参与市场监管的制度、社会信用制度、安全审查和反垄断的协助审查制度、综合评估制度六个方面的政府联合监管体制。突出探索了政府审批之后的政府监管。

  直到目前,我们有理由相信,到目前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初步的评估是正面的。包括广东等一些地区提出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申请,商务部已经与有关部门和相关的省市区有密切的联系和沟通。下一步,我们将在评估和总结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在继续完善和缩减试验区的负面清单、健全试验区事中事后的综合监管体系方面进行认真的评估和总结,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体制和机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养老金并轨列入重点工作 已有7套方案
  • 体育CBA-广东领先30分险遭北京逆转 总分1-1
  • 娱乐委员提案《水浒》应禁播引网友热议
  • 财经住建部副部长:楼市十年内不可能全面崩盘
  • 科技3.8女王节策划:来自IT女高管的回答
  • 博客冯小刚拿总理报告“斗地主” 两会博客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调查:过半女大学生通过网络学“性”
  • 易宪容:楼市非市场调控方式将结束
  • 朱大鸣:两会过后房价面临暴涨
  • 姚树洁:政府工作报告之李克强风格
  • 叶檀:余额宝可能被卡成植物人
  • 黄凡:是时候改掉楼市的牛思维
  • 刘杉:发改委不是壮士 断不了腕
  • 钮文新:事实胜于雄辩
  • 鲁政委:改革领域与政策取向新转变
  • 林采宜:报告解读 结构调整是龙头
  • 慕容小散:余额宝昂首阔步下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