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委员日记
昨天开会时,我遇到白岩松委员,他见面就笑着说:“老迟,你的两会大礼包我看到了,不错,很有分量。”我一愣,才知道他说的是我的“委员日记”《带着“礼包”上两会》。能够引起关注,还是很欣慰的。
在昨天的政协开幕式上,和其他人一起默哀两分钟,给我很大的感触,我称之为“默哀的沉思”。
首先,面对几十个生命的不幸逝去,心里很沉重,第二,开幕式上举行默哀仪式,在我印象中是第一次,至少是我这7年政协委员经历中的第一次,这样的一个举动,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对民众的敬重,也表明国人对恐怖暴力行为的极大痛恨。第三,作为政协委员,我也来自社会,我就在想,这样的仪式如何才能固化下来,在制度层面固定为一种惯例,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都能有章可循,从社会到政治,从民间到国家,有助于凝聚更多的正能量,形成一个将生命放在第一位的氛围。
当然,感触最大的,是两会正在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平台。不少委员看到我就说:“老迟,你这专门搞改革的,这下有活儿干了。”“老迟,这下该你们一展身手了,改革方面可要多提建议呀。”见到我的人,八九不离十,差不多都是言必说改革。在听俞正声的报告时,这样的印象更加强烈,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时,他讲了“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在谈今年的工作安排时,还是“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并提到10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尤其是“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的“三不”方针,说得都很好。
以前有人给我起过绰号叫“迟改革”,网上有人调侃说“改革可不能推迟”。会场的气氛和俞正声的报告,给我一个深刻的印象,改革不能推迟,改革更不能迟疑,改革的氛围从上到下正在形成,我感到今后自己的责任更重了,改革研究的分量也更重了。(2)
(原标题:“迟改革”?改革不能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