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棚户区:咳嗽厕所变迁记
随着今天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今年的两会也正式开始。从今天开始,经济半小时栏目也将推出2014年两会特别报道《小丫跑两会》。今年的两会上,小丫依旧和您一起,走近两会的代表、委员,谈经济,话民生。今天,我们先从棚户区改造说起。可能很多城里人从来没有走进过棚户区,这是很多城市中都存在的一块伤疤,这里几乎没有绿化,住房简陋,用水困难、居住面积狭小、甚至连上厕所都很麻烦。前段时间,我和我的同事们就在六个城市的棚户区里,进行了采访报道,在棚户区每家每户狭小的居住空间里,切身感受了一回棚户区居民在生活中的艰难和他们在平凡生活里的奋进。2013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二五”规划里,已经确定要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到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这是政府对人民做出的承诺,而要进行这么大规模的城市棚户区改造,无疑面临资金、建设、搬迁、安置等等一系列问题。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进内蒙古包头市的北梁棚户区,来看看那里发生的故事。
小丫来到棚户区居民裴建军家亲身感受他们搬进新家、改变命运给的一天
眼前,和城市楼房紧紧相连的是一大片低矮破旧的平房区,它就是全国最大的棚户区之一的北梁棚户区。行走在这片从清朝形成的棚户区里,到处可见100年前的危房,当地老乡说,由于贫困,几代人都没有能力搬离这里,随着家庭人员增多,他们只能在这些小小的院子里“院套院、房套房”,来解决几代人的居住问题。同时,棚户区里由于没有市政配套,因此,用水、做饭、上厕所都是不断困扰他们的大难题。
央视财经小丫跑两会记者 王小丫:今天,我来到这是要去找一户人家。对于他们来说,今天是他们生活当中的里程碑。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今天就要离开这个棚户区,搬进他们的新家了。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黄土渠社区居民 裴建军 :要注意这个比较低
小丫:我是小丫,你好,您今天是要搬家,是吗?我看看您家里打包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黄土渠社区居民 裴建军:回屋来
小丫:你们收拾好了吗
裴建军:收拾好了
小丫:这些东西啥时候搬走啊
裴建军:马上可以搬,今天都打好包了。
小丫:小姑娘,你要搬新家了,你知道新家在哪吗
裴建军的女儿:知道
小丫:在哪啊
裴建军的女儿:北梁新区
男主人裴建军告诉我,这辈子能够搬进新楼房,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裴建军的家庭在北梁棚户区非常具有代表性,小院是100年前他父亲的爷爷传下来的。院里两间20平米的小房子住了3代人,裴建军的父母常年住在这间没有阳光的老房子里。裴建军一家三口则蜗居在这间只有20平米的小屋里。这里只能摆下一张床、一个沙发和一张桌子,由于空间有限,他们的女儿8年来几乎每天都睡在这张沙发上。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黄土渠社区居民 裴建军:小孩睡那边
小丫:睡沙发
裴建军:对,我们两口子睡这边。我不在的情况下,他们母女俩睡床。
小丫:你老睡沙发是吗?睡沙发舒服吗?
小女孩:舒服
小丫:这孩子真可爱!写作业在哪写啊
小女孩:那边
小丫:你怎么写,你告诉我。你平常写作业是怎么写的?
小女孩:我把本放这边,坐上板凳,我就开始写作业。
裴建军告诉我,像这样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房子在棚户区里比比皆是,由于都是砖木结构、年久失修,不少已经成了危房,和裴建军家紧紧相连的这个房子,随时都有可能倒塌。
裴建军:现在就是空起来了,不敢让住人了,怕出事。
小丫:但是他们家的这个梁跟你们家也是一样的。
裴建军:对
小丫:所以你们家也得赶紧搬。
我注意到,在这个不大的院子里,头顶到处都悬挂着电线,地上堆放着烧饭、取暖用的木头和煤炭,很是危险。
小丫:进来能够感受到煤气的味道。
裴建军:对
小丫:有些时候你会开着窗户透透气,是吧?
裴建军:对,咱们住平房,最大的弊病就是不安全。
小丫:看看你们家的厨房吧
裴建军:这就是咱们的厨房,咱们露天厨房。
小丫:在哪啊?
裴建军:这就是咱们的灶台
小丫:平常在这呢?
裴建军:这还暖和呢,中午刚做过饭
小丫:就平常你就在这做饭吗?
裴建军:对。
小丫:下雨呢!
裴建军:下雨也没办法,就打雨伞。只能就是打个伞,凑合着来吧。
在北梁棚户区,裴建军是远近闻名的孝子,但我也发现,裴建军父母所住的房子,更加让人担心。
小丫:我注意到了这个房子的顶部是有很多水的痕迹,然后有一些硬纸壳牛皮纸、报纸都糊过,就是漏雨了或者是漏雪了又重新把它糊过吗?
裴建军:对咱们这是老房,漏水,这里边是纸壳,外面糊的麻纸,水下来以后
就变形了,鼓包了。
裴建军说,棚户区的生活真的很不方便,生活用水只能到居委会像这样一桶一桶拎回来;每天都要这样点柴火煮饭;上厕所更是大问题,平均几百人共用一个的“咳嗽厕所”离家很远,由于这样的厕所不分男女。每个人到厕所门口必须先咳嗽一声,如果里面也有人咳嗽,后来的人就只能站在寒风中等待。
裴建军:洗涮也不方便,倒水也不方便,上厕所也不方便,咋说呢,老区就是这样的条件。
住了100多年的老房子,终于要搬了。大人的眼中都饱含了期盼,但裴建军的女儿却好像并不在意。
小丫:你喜欢住在新房子,还是喜欢在这啊?
小女孩:住在这里
小丫:孩子在这住着,从生下来就在这,包括您,她的爸爸从生下来就在这,还是有感情啊!
尽管对老屋充满感情,搬家还是早早开始了。一起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们也都赶来帮着搬运行李和家具。
其他住户:看见他搬新家,我们着急!
小丫:着急 巴不得自己赶紧搬
住户:我们高兴的很,我们也着急
小丫:你是第一批,你可能还是要稍微晚一点
住户:我们也晚一点,我们是一批
小丫:你们三个都是一批的
住户:我们都着急,看人家搬新家,我们着急
小丫:不着急了,快了,走吧 我们先到他们新家去看看。
在从棚户区奔向新家的路上,裴建军的情绪也越来越高涨。
小丫:您这帮人搬几回家了啊?
帮忙搬家的其他棚户区住户:四次了
小丫:您家搬了吗
住户:没呢
小丫:啥时候搬啊
住户:就三四月份
裴建军:这门口有物业的保安
小丫:这您还是第一回住有保安的房子吧
裴建军:安全感太强了,太放心了!有人给你看大门,这级别已经很高了。
小丫:从现在开始,您享受有人看大门的级别了。
裴建军:太牛了!
小丫:几号楼
裴建军:就这 3号楼
小丫:来到这个新家街坊邻居特别高兴,我感觉他们好像在给自己搬家一样。
小丫:暖壶,拿上。我去别人家爬四楼,喘气费劲。去咱家,回自己家一点都不费劲。
裴建军:您说话真有意思
小丫:这是哲学,因为家是自己的。
裴建军告诉我,包头的棚户区改造,居民可以选择货币补偿、也可以同等面积置换、还可以选择先到外面租房,然后同等面积回迁三种方式。他和父母选择的是同等面积置换,在不花一分钱的情况下,一共分到了两套新房子,更让他高兴的是,自己这套50平米的新房里,装修也是包头市政府免费提供的。
小丫:您的厨房挺洋气的,开放式的,这抽油烟机都配好了?
裴建军:对
小丫:这有一个洗菜盆,自来水都有,多方便啊!赶紧点个火,然后就红红火火
裴建军:着了,用这个新的家伙事,还不太熟练,有点手生。这感觉美啊!真不赖,这你不管刮风下雨,咱们吃饭有保障了,也干净了。
裴建军8岁女儿看见新房子也很开心。
小丫:这床还没有铺,就铺的这个吗?
裴建军:对,咱们为节省空间嘛,咱们以前床有点大,直接把床铺地上,因为咱们楼房也不冷,不像平房那样寒冷
小丫:我看到了,这是你的小书桌是吧?
小女孩:对 在这个上头写作业,怎么样啊,感觉一下来,坐着!感觉一下,比那边感觉要宽敞一些吧!
小女孩:对
很快,小姑娘就彻底喜欢上这个新家。
小丫:刚才你跟阿姨说你喜欢老的屋子,现在你到新的屋子你觉得你是喜欢哪一个?
小女孩:这个
小丫:喜欢这个,为什么又喜欢新的呢?
小女孩:因为新的书桌宽。
裴建军对新家的大卧室也赞不绝口。
裴建军:这是我们的大屋,您请。
小丫:我注意到你们家这床挺有特色,是你设计的吗?
裴建军:对,底下装东西,对,下边可以储存衣服、被子,东西还挺多。小储藏柜下面的。
小丫:这暖气就跟炕似的,这和火炕一样,是您设计的?
裴建军:对
小丫:真有特色,这是包头式大火炕。这也是您贴上的?喜鹊、腊梅、还有红灯笼,还有你的大炕床。这一进屋我就看见您这嘴就没合拢上过,就是俩字,高兴写脑门上了。
裴建军:我太高兴了!咱们说的笑的嘴都快扯到这了
小丫:你也是这样吗?我看小姑娘比爸爸含蓄。
就在裴建军幸福的带我参观新家的时候,还住在棚户区的邻居们也纷纷来参观他的新家。
棚户区的邻居:我们婆婆跟我们现在在黑房子里面住,阴的,不舒服。她瘫痪了,已经80岁了。
小丫:你也是想跟他们家学,弄个炕床。
棚户区的邻居:我看他们家床就挺羡慕的。这个床挺大的,老太太睡我们也能陪着,要是弄个小床老太太睡我们就不能陪着,她已经瘫痪了。上卫生间,你看我们平房,200多户人家挤一个旱厕,上趟厕所得大排队,首先一家一个卫生间不用排队不用挤,真好!真好!你自己冲澡也方便。
小丫:你们以前住在那,洗澡是要去公共浴池
棚户区的邻居们:去公共浴池洗,万一有个传染病,都是公共浴池谁知道啥人进来。
小丫:关键也不方便
棚户区的邻居们:还的拎着东西来回跑,大冬天,出去洗个澡冻的感冒。年轻人无所谓,老年人更不行。你像我婆婆,在这里边弄个澡盆,洗个澡多舒服,挺好!
小丫:就要离开这个新房子了,其实我在想,大家更多的期待是马上住进这样的新房子,
这样我们一起说一个生活甜甜蜜蜜,田七好不好,一二三,田七。
旧屋换新颜 棚户区居民过上新生活
在棚户区每天的采访中,在棚户区每一个居民的脸上,我都能看到他们对改变自身居住环境的盼望,深有感触。棚户区居民一般都收入不高,他们很难买得起商品房,他们中的很多人的确是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但眼前政府改造棚户区的现实动作,让这些相对弱势的人群真的点燃心中的梦想,住上好房子了,老百姓做得最多的,会是什么呢?
在北梁棚户区,有一种商品即使物价飞涨,老百姓也高兴,那就是锦旗。乔迁新居的百姓高兴之下,不断地向拆迁部门、居委会赠送锦旗,这也导致锦旗一度脱销,价格也从30元一幅飞涨到200元。
住户:你们白天晚上的,不辞辛苦的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我们感到非常高兴,非常感谢
这是我们向你们送的锦旗,表示一下心意。
人心都是肉长的,200元一幅的锦旗对棚户区的居民来说可能是半个月的菜钱,但他们却毫不吝啬。
住户:人家吃饭也不吃,喝也不喝,拿着锦旗,表达一下谢意吧
住户:一直住了63年,从出生,想不到我63岁能住上楼房,老两口只有感谢党和政府能住入楼房,确实感动的语言都无法形容,感谢政府!
在北梁棚户区,有一户特殊的家庭,2013年2月3日,李克强总理在棚户区考察时,随机走进了高俊平的家,并向他了解棚户区的情况。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这条新闻后,画面中一个光着屁股的小孩也引起了全国电视观众的热议,那么,高俊平一家如今生活的怎样呢?
小丫:在电视当中,新闻当中看过的那个小孩,就是光屁股娃,说他们家就住在这个北梁新区北五区的32栋最里头的这个单元1单元。
小丫对小男孩:嘿,你好!你怎么长成这样了,你的头发怎么卷了?
小丫:大家看看,这孩子长得真快,你给大家打个招呼吧。
高俊平:大家好!
小丫:这就是爷爷,我在电视上见过,看您和总理聊天呢。
高俊平:对啊,我感觉挺高兴。
就在光屁股娃的家里我也看到,和以前棚户区的房子相比,新家宽敞而明亮,老高也告诉我,新家就要有新气象,所以以前老的家具他都没有带过来,屋子里的家电和家具都是新买的。
老高:外面有多冷,我一开门热热乎乎的。
小丫:是啊,你们这暖气可真足。这暖气在哪呢?
老高:我是地暖,这是地暖。
小丫:我说呢,没有找到暖气片。
老高:这是地暖,这栋楼和那边不一样。那边是有暖气片,这栋楼是地暖。
虽然搬进新家已经1年了,但老高还老是感觉在梦中。在老高的家里,新闻中曾经让全国观众都感到好奇的光屁股娃,仍然是活泼可爱,不断向我展示家里的各种宝贝。
小丫:我看看你们家,都有什么东西呀?
光屁股娃:有雪糕
小丫:有雪糕,这是你最想吃的是不是?
光屁股娃:对。
小丫:我看你藏哪了,你们家好多东西啊!
看到老高一家幸福的新生活,我们也由衷的高兴,在即将离开的时候,老高也一再告诉我,他心里有一个巨大的遗憾。
老高:叫总理知道,我们老百姓,确实住在新居了,我们安居乐业了。我们住在新房,我们特别高兴,我们特别喜欢。我们特别进了家里头,什么都不发愁了。
小丫:您还特别想让总理知道,您特别遗憾,没给他倒杯茶。
老高:对。
政府压缩开支 全部投入改善民生 为老百姓干实事儿
2013年,包头北梁棚户区已经有3.1万人通过拆迁进了新家,剩余的6万居民也都在等待着自己下一步住进新房。在百姓的期盼之外,我们也不难想像,这么大的棚户区拆迁改造,肯定需要大量的资金。那么,一共要花多少钱?这些钱又从哪儿来?谁来还怎么还?等等。为此,我们专访了包头市市长包钢。
小丫:很多人都跟我们说,今年他们过年特别高兴,因为是在楼房里面过的年,就觉得这个都有点不习惯。我们在采访当中,他们也老说这么一句话,就是人心都是肉长的,您对这句话会怎么理解?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市长 包钢:人心是肉长的,有的是想像不到能住这么好,觉得政府是真心为他们老百姓也看到了,市委、政府在拆迁的问题上首先是满足群众的利益。这个人心是肉长的是双方的一种感受,我觉得是一种很真实的感受,只要干部和老百姓心贴心再难的问题都够能化解。到2015年定的到9月份,我们所有北梁13平方公里12万人 4.6万户的拆迁全部完成。
据了解,从2002年到2012年十年里,包头陆续投入了20亿元,但只解决了28000人的棚户区拆迁安置。如果按照这一速度,要让北梁棚户区的所有居民全部实现拆迁,至少需要30年的时间。因此从2013年开始,包头市全面启动了新一轮、力度空前的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1年的时间就让31000名棚户区居民搬进了新家,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和,这也让棚户区的居民一下子感到生活有了盼头。
小丫:政府是在买单在做这样一个事情,这是基于让所有的人,特别是让北梁区的棚户区的更贫困一些的居民分享到改革的红利吗?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市长 包钢: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考虑。因为北梁是很独特的一个地区这里头的困难群众占到我们全市低保占到将近20%。下岗登记在册的人员也占了20%,70%的居民都没有固定的职业,所以我们政府首先考虑先叫他安置下来,然后再考虑拆迁。它和别的比较成熟的商业开发的模式是不太一样,是政府主导,我们首先的出发点首先群众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必须首先把群众安置好这是前提,安置好的情况下,我们再对他旧房子进行拆迁。在这个过程中,你再考虑群众切身的其它的一些利益。这样群众心里觉得暖暖的所以你能看到北梁的拆迁是比较顺利的,没有一起上访事件,没有一起群体事件,突发事件和谐拆迁还是体现的非常好的。
北梁棚户区的居民到底有多困难,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那就是棚户区居民人均年收入只有4000-5000元左右,家庭人均储蓄仅仅只有1万元左右。于是,很多人也担心。棚户区居民搬进新区后,经济收入是否能够改变?如何防止安置小区最后成为新的贫困区呢?
小丫:70%的人都没有固定的收入,政府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措施帮助他们在搬入新居之后
能够继续脱贫?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市长 包钢:我们考虑绝不能因为把这12万人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虽然房子从平房变成楼房了,面积增加了,但是让他带来新的困难或者再过若干年以后
形成新的一个贫困区,那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们提早把这一部分人未来的发展,我们都全方位的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筹的来考虑,所以我们对北梁的过去的困难群体全部都实行了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政府又对下岗企业的职工我们政府补贴了1万多,自己拿6000多,把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给解决了,这样在养老保险这个问题上给群众吃了一个定心丸。另外对就业和创业我们是很关注,所以政府对于新毕业的大学生每个人给5000元就业场地的补贴,另外对他们有5到10万元的小额贷款,就是创业贷款,另外由政府免费对这些人进行就业的培训。2014年,因为我们拆迁的任务也比较大,政府拿出了1500多个公益对北岗位梁搬迁的群众给他安置。
小丫:比如说都有哪些岗位?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市长 包钢:你比如说环卫工人的岗位,还有各种值班的岗位,另外对于实力好一点的我们政府还有一些建设控制的一些商业的店铺。那么我们底价出售给他或者租售给他鼓励他们自己做一些买卖,有些创业的机会,就业是民生之本。因为搬进了新房子
和传统的房子不一样,它要有物业管理费,要有取暖费,要有各种的开销,要比原来要大一些,这样有了就业的岗位能够弥补他,叫他住在这能够安心宜居。
我们了解到,按照目前的棚户区改造进度,2013、2014、2015年,包头每年平均需要70多亿资金支持。而2013年包头市的财政收入为345亿元,相当于3年内,包头要拿出20%的财政收入,来进行棚户区的改造。那么,短期内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包头又该如何解决呢?改造棚户区是否又会形成新的、巨大的政府负债呢?
小丫:政府拿出资金的这一块,对于你们市的财政来说,是不是会紧缩一些别的项目的支出,在资金的运用上?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市长 包钢:北梁的改造大约需要220个亿的拆迁改造资金。一个是拆迁,再一个新建房子的建设,还有一个是周围配套设施的建设。还有利息,落实220个亿的投资对我们包头市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为了不形成政府新的欠债。但是北梁的土地目前土地价值又不是很高,所以我们总体规划13平方公里安排了6.6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大概将近10000亩的建设用地。那么我们把北梁的居民搬走再对旧的地方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进行公共设施,周围品质的提升,这样也逐步提升土地的地价。我们大约按照 200万一亩的土地地价来推算,10000亩的土地大概200个亿的土地收入。这样再加上我们政府其他方面争取资金的投入,完全可以把北梁开发的资金,能够补上来。政府不断形成新的政府的欠债。另外今年开始,我们政府压缩了7%左右的行政开支,也全部投入到民生上,这样也是减少政府的开支,用于民生事业。所以北梁目前看,我们资金还是有保证,只是资金的回收期限要长一些,这个需要政府贴一些财力。但是我们考虑,为了老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政府拿一些钱解决这12万人的宜居问题,我们觉得是值得的。
包头这个词,在蒙语中就是一个有鹿的地方,而我这一次来到包头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人心都是肉长的。克强总理说,要让改革的红利惠及到更多的人。今天,我们看到曾经祖祖辈辈住在棚户区的这些居民,今天他们搬进了这样的新家,写在他们脸上的那种喜悦,那种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这其实就是改革的红利。在采访当中我对一位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她的话印象特别深刻,也特别感动。她说,她做到最后好像做的不是棚户区的改造的工作了,而是像在一个大家庭里头,大家在一起商量着,帮扶着去做一件跟未来有关的,特别美好的事情。今天我们就要走了,天也突然降了温但是我感觉到在这里每一个人的心里头都是暖暖的!
棚户区改造翻天覆地 人们对生活充满希望
“要让民众从忧居变成宜居,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做下去”、“归根到底,我们是要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要用改革的办法,让改革红利最终使百姓获利”,这一句句对棚户区居民有感而发的话语,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2月视察包头北梁棚户区后一再表达的。我们今天再度走进这个棚户区的时候,这里的棚户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棚户区改造是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我们的节目在播出的时候也不断有网友在微博上热议。的新浪微博网友萝莉控曾嘉莹说:丹东市最大的棚户区,房子漏雨、渗水,七八千口人全部都是露天厕。冬天烧煤,无论怎么烧都是冷的。他渴望着未来这里的变化。另一位叫做胜基盎然的新浪微博网友对棚户区充满感情,他说,这里很破,但这里的人很朴实,虽然不愿走那土路,但再往里边是我的家,希望这里能与一墙之隔的小区一样,不用害怕漏雨,更不用害怕黑天,也希望棚户区改造早点轮到我家。还有一位叫做多事的猫的新浪微博网友说,城市建设,在拆建、去留间选择,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与勇气,也测试者城市管理者的悲悯之心。谢谢这些网友的参与,为了更好的和网友们互动,每天我都会写一篇小丫跑两会的日记,在央视财经的微博微信上,大家都可以搜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