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反驳货币超发论:国人储蓄率超过50%

2014年01月16日 03:16  上海证券报 

  盛松成反驳货币超发论

  央行真正发行的是流通中货币(M0),而非广义货币(M2)。而且货币供应量的多与少,需要进行科学的衡量,如果经济发展相对稳健、物价相对稳定,就不能断言“货币超发”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枫林

  中国人民银行[微博]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1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外界质疑的“货币超发”问题予以否认。他指出,央行真正发行的是流通中货币(M0),而非广义货币(M2)。而且货币供应量的多与少,需要进行科学的衡量,如果经济发展相对稳健、物价相对稳定,就不能断言“货币超发”。

  值得指出的是,这是央行首次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来公布年度金融统计数据,官员的解读有助于市场理解数据背后代表的意义,判断未来政策的走向。因此,这场发布会本身也备受市场关注。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M2余额110.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6%,虽然低于市场的预期,但是仍略高于年初制定的13%的目标值。超过百万亿的M2也一直备受市场争论。

  盛松成从货币层次方面对“超发”一说进行了反驳。

  他解释道,按货币供应量统计指标,我国目前有三个层次,即M0、M1、M2。M0是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因为企业的活期存款可以开立支票,所以它和M0一样,是提供流动性的手段。

  目前,我国M0存量为5.86万亿元,M1存量为33万亿元。在此基础上,如果再加上储蓄存款、单位存款等其他存款,就构成了广义货币M2。现在储蓄存款余额接近45万亿,非金融企业存款30多万亿,再加上其他存款,M2总量是110万亿。因此,M2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所有的企业、个人共同创造的。

  “中央银行真正发行的就是M0,其他的不是中央银行发行的,说央行发行110万亿的M2是完全概念的错误。”盛松成说。

  他进一步分析称,一般而言,储蓄率比较高的经济体,货币总量也往往会比较高。间接融资占比比较高的经济体,货币总量也会相对较多。中国人比较重视储蓄,国民储蓄率超过50%,经济主体对存款的需求增加,加上我国间接融资占比相对较高,形成了大量企业存款,如此一来,M2相对比较高。

  而且,判断货币超发不超发,应该看物价、GDP和就业数据。“货币政策的本质是在CPI和经济增长、就业三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只要物价、CPI没有涨幅很大,就不能说货币超发。”

  盛松成表示,中国过去十年物价增长水平在2%-3%,而GDP增速则平均在10%左右,应该说中国经济体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同时,货币政策为促进经济平稳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农业部:积极研发转基因慎重推广应用
  • 体育意杯本田首球米兰3-1 足总杯曼城5-0晋级
  • 娱乐黄秋生否认婚外情报道 斥记者性幻想
  • 财经业内称房企年终奖增三成没问题
  • 科技独家对话中移动与苹果掌门人
  • 博客苗炜:我为何对北京后海和南锣反感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文科学霸女神靠便利贴数学轻松考97(图)
  • 张化桥:利率上涨的几种原因
  • 叶檀:土改收益归农民
  • 龚蕾:全球最具潜力的十座居住城市
  • 姚树洁:习近平反腐为啥特别强调公字
  • 谢作诗:政策松而后紧必大幅提高利率
  • 王小广:2014经济预判与房地产调整
  • 龚伟力:美国银行破产赔多少
  • 张炎夏:我们离大农业有多远
  • 陈光标:暗箭伤人 意欲何为
  • 黄有光:对土地新限制是开改革的倒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