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一张图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
“改革年”定调:稳字当头尊重规律
王子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0日~13日举行,结合其中于12~13日“套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4年这一“改革年”的发展蓝图已经面世,稳中求进成为总基调。
其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最核心的是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则提出,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一名学者认为,两大会议套开体现了中央短期和长期的一些工作思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出了2014年的工作表,而中央城镇化会议则部署了新型城镇化的工作,展现了未来的发展方式和目标。
尊重市场,防止蛮干
从官方报道来看,无论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都延续了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和高层讲话的一贯思路。
前述学者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即便思路此前已有所披露,两大会议还是十分让人兴奋,这其中的亮点之一,在于多处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的精神。
在各界关注的增长目标上,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会带来后遗症的速度。
事实上,淡化GDP这一理念在高层近期的表态中多次出现。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11月赴湖南考察时就表示,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
上述学者称,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淡化GDP色彩符合客观规律;此外,这一思路的转变会让整个国家摆脱“数字”枷锁,更好地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这是一个根本理念上的重大转变,在中国持续了多年超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要转变这个理念十分不容易。”
与此同时,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依次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抓好“三农”工作、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保障民生;今年提出的六大主要任务包括:粮食安全、产业结构调整、防控债务危机、区域协调发展、保障民生、对外开放。
梳理对比发现,关于调控的表述已在今年淡出。比如过去几年对房价调控都有所提及,2011年和2012年更是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但今年的会议并没有再提房价调控。
有学者将此解读为“商品房归市场、保障房归政府”的双轨制调控。住建部副部长齐骥近日亦称,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解决好群众住有所居问题,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必须“补好位”,为那些面临住房困难的群众,提供能够满足基本需要的住房保障公共服务。
前述学者表示,不再提房价调控,而强调政府补位,一方面是尊重市场,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开始强化房地产领域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划分。他认为,与以往“一刀切”的调控方式相比,这更加尊重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同样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的精神,要求推进城镇化必须从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层加码、级级考核,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正如经济学家许小年[微博]所言,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一个经济政策。把城镇化当成经济政策来拉动内需,刺激投资,在理解上是完全错误的。
“稳”字当头,改革并行
根据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定调,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明年经济工作总基调定为稳中求进。而在中央提出的六大任务中,“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地位显著,表现出“稳”字当头的思路。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此次会议将粮食安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放在六大任务的第一位,实际上把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平安证券[微博]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石磊则认为,会议强调地方债务或许预示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将被紧紧约束,扩张性基础设施投资也许会减速,政府主导的投资也将下降。
但相比过往几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字并非新鲜字眼。但在强调稳的同时,本次会议把改革创新提到了同样核心的位置。
会议强调,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勇于突破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转方式调结构、促民生改善。
对于稳定与改革的这对矛盾,会议提出“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一静一动,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也称,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二者相辅相成。稳中求进是根本,改革创新是引领。
与此同时,对于“三驾马车”的表述,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在会议结束后,15日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做出了进一步部署。
上述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提出,着力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调整预算内投资结构,大幅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投资,适当减少可利用社会资金的经营性基础设施投资,停止建设楼堂馆所等投资,压缩小型分散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办大事。
15日的会议同时强调,合理确定投资投向,主要是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和农村民生建设,水利、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重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工程,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应用等重大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工程,教育、医疗、社会养老、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发展等领域。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在中国当代的全盘改革中,新型城镇化不仅承担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责任,更是成为改革创新的主要阵地。本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同样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稳”字当头的精神,定调城镇化发展应“顺势而为,不拔苗助长”。
一名地方官员昨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过去的“大干快上”发展方式和政绩思维使得许多地方都欠下了发展债、生态债,目前也只能靠改革和转型逐步修复。但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却不一样,它一开始就有一个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指导思想,这些思想包含着几十年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事实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始终强调“人本”思想,包括提出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力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城镇建成区人口密度;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高度重视生态安全,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历史文物保护水平等“现代化”治理思路。
《人民日报》评论称,只有把发展质量摆在突出位置,把握好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等基本原则,处理好市场和政府、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才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全面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要是还有人认为,新型城镇化就是新一轮的造城运动,那他就大错特错了,也要大失所望了。”前述地方官员称。
对于新型城镇化之“新”,民生证券研究院昨日发布的一份解读报告提到,本次会议强调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否定了之前人为造城思路;强调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否定了之前的伪城镇化;强调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否定了之前大拆大建的数量式扩张;强调“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否定之前盲目而不可持续的债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