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史:数部门正起草《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意见》

2013年11月20日 15:10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11月20日讯,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周三在《人民日报》撰文透露,目前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意见》。专家称,宏调要解决“对象过宽、工具过泛、部门过多”问题。

  多部门研究起草《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意见》落实《决定》

  据徐绍史今天在《人民日报》撰文介绍,《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意见》将就完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政策手段和决策实施机制,增强调控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徐绍史说,落实《决定》关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要求,重点应该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充分发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金融资本运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合理配置等政策措施的综合导向作用。

  二是发挥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作用,并加强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

  三是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重点是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引导地方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上来。”

  专家称宏调要解决“对象过宽、工具过泛、部门过多”问题

  北京大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周日在“解读三中全会的改革政策”论坛上表示,当前宏观调控“对象过宽、工具过泛、部门过多”。三中全会在界定政府和市场关系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为真正实现宏观调控目标提供了新的机遇。

  卢锋认为,宏观调控反映出的其实是制度问题,是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这次三中全会宏调内容亮点很多:历经20年后,“科学的宏观调控”这一措辞被“擦亮招牌”重新使用起来;不再是“完善”而是“健全”宏观调控;财政、货币成为主要手段;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协调。

  卢锋提出,如果宏观调控“对象过宽、工具过泛、部门过多”,很多部门和官员就都会以“宏观调控”的名义对市场进行干预,到位将十分困难。以往政府总想着全面进行宏观调控,其实并不容易。

  首先,在中国很多部门性的问题都被冠以宏观调控之名进行处理,比如粮食的生产、钢铁水泥的产能过剩,特定行业的技术标准,某些行业污染排放加剧,对这些问题政府都应该进行适当干预。而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的是总量和平衡关系。

  其次,中国的调控工具五花八门,在过去十年中有30多项政策工具。而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常规的宏观管理工具主要是总量参数型、间接的工具,包括利率、财政、汇率等。

  再次,中国的宏观调控部门比一般市场经济国家要宽泛得多,可谓“九龙治水”,不仅有央行、财政部、发改委,还有农业部、环保部、国土资源部等10多个部门。到底哪些部门才是真正的宏观调控部门,是未来科学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命题。

  卢锋提出,建议下一次三中全会能把“宏观调控”一词改成“宏观调节”、“宏观管理”,以便更为准确地反映其本意。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称将于明年初辞职
  • 体育C罗戴帽葡萄牙进世界杯 法国逆转 视频
  • 娱乐李某二审翻供称否认强奸:接妈妈电话去了
  • 财经延迟退休进入缓冲期 延一年养老金增40亿
  • 科技苹果客服称iPhone待机爆炸或因电池老化
  • 博客胡紫微:我想过不干主持去卖煎饼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北大最帅孪生兄弟走红(图) 新浪教育盛典
  • 郑风田:我国三农将面临哪些重大问题
  • 沈建光:将改革落到实处才是牛市关键
  • 梅新育:实际需求还能支持房价上涨吗
  • 叶檀:三中全会基本摆脱权贵与民粹
  • 姚树洁:习近平王岐山反腐力度很大
  • 李光斗:天猫为什么要在央视做广告
  • 江濡山:金融改革必须“玩狠的”
  • 赖伟民:三中全会经济改革的八大重点
  • 梁建章:为什么放开二胎是远远不够的
  • 安邦:民营银行会不会成为坏账接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