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主任谈改革:要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

2013年11月20日 03:1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权威访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经济体制改革要取得七个方面成果

  记者:《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到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您认为什么是“决定性成果”?怎么理解“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徐绍史:我们理解,所谓“决定性成果”和“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主要是指:《决定》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基本完成,要求突破的关键性、核心性制度障碍基本破除,要求建立的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基础性的制度基本建立,已经建立的更加科学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完善、成熟,更具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记者:《决定》为什么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这一重点的决定性成果是什么?

  徐绍史:我理解,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三是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起着“牛鼻子”的作用。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抓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可以促进其他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促进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深化。

  经济体制改革方面要取得的成果,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更加巩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明显增强,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充分激发,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发展;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宏观调控更加科学,政府治理更加有效;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将着力推进行政审批、投资体制、宏观调控、价格改革等方面改革

  记者:《决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为肩负改革职责的国家发改委,在这方面将有什么考虑和安排?

  徐绍史: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改为“决定性”,虽然只是两个字的差别,但这是《决定》的最大亮点和重大理论创新,是思想解放的重大突破,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引领其他领域改革的基本方针,这个提法抓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我们要不断深化对这一理论创新的认识。

  强调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实际上是进一步强化了市场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发挥作用的分量。当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把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作用,而是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应该优势互补、相辅相成。一方面,要从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发挥好“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

  作为宏观调控和经济综合部门,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握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着力推进行政审批、投资体制、宏观调控、价格改革等方面的改革。

  首先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们总的考虑是:坚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对于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企业能自主决定、行业组织能自律管理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让市场优胜劣汰,由企业自负盈亏;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对于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事项,坚决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

  第二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在面上推进投资体制改革。主要是抓好三件事:一是进一步减少和调整投资审批事项,二是进一步规范投资审批行为,三是要把审批变成服务。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的活力。继续全面清理和修订有关民间投资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制定清晰透明、公平公正、操作性强的市场准入规则,破除“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为民间投资参与市场竞争进一步“松绑开路”。重点是推动落实民间投资36条及42项实施细则。总的考虑是: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进一步明确和畅通民间投资进入重点行业领域途径和渠道,创新投资方式,为民间投资进入提供多种选择;尽快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切实落实和完善对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改革方案,分类推进重点行业领域改革开放,为民间投资进入营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国家发改委积极开展统筹协调、跟踪落实,确保年底前进一步细化实化政策措施。

  第三是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减少政府定价项目,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将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同时加快健全科学合理的价格调控体系和公开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概括起来,就是“减”、“建”、“保”。“减”就是,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坚决交给市场;暂时不具备放开条件的,要建立健全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建”就是,建立有利于促进节能环保、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差别化价格政策体系,更好地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保”就是,按照“保基本、促公平”原则,完善居民生活阶梯价格制度。

  第四是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这是涉及国家发改委的重点任务。

  国家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意见》

  记者:国家发改委如何落实《决定》关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新要求?

  徐绍史:如何落实《决定》关于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要求,我想,重点应该把握好三个方面。

  一是发挥好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导向作用。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的宏观调控目标和总体要求,是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要进一步强化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宏观引导、统筹协调功能,充分发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政府公共预算安排、金融资本运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合理配置等政策措施的综合导向作用。

  二是发挥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作用,并加强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要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加强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

  三是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重点是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等指标的权重,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地方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上来。

  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意见》。这个文件将就完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政策手段和决策实施机制,增强调控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方连发3问驳安倍:开罗宣言算不算数?
  • 体育亚预赛国足狂攻不胜沙特 末轮死拼伊拉克
  • 娱乐卖淫女扮模特上相亲节目 1千1次曝艳照
  • 财经延迟退休进入缓冲期 延一年养老金增40亿
  • 科技苹果客服称iPhone待机爆炸或因电池老化
  • 博客胡紫微:我想过不干主持去卖煎饼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博士谈成就:有车房户口 新浪教育盛典
  • 赖伟民:三中全会经济改革的八大重点
  • 梁建章:为什么放开二胎是远远不够的
  • 安邦:民营银行会不会成为坏账接盘者
  • 金岩石:经营型政府的投资之手
  • 朱大鸣:三中全会后房价真会涨吗
  • 刘泳华:电商的高调与央视的低调
  • 齐格:看企业老总如何侃三中全会
  • 叶檀:北京补偿河北天经地义
  • 张五常:中国旧家庭礼教与国家盛衰
  • 沈建光:中国金融改革五大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