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微博]北京10月10日电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严之尧日前在中国国土资源报撰文称,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要转移1400万人,用地287万亩。如果城镇化率达到80%,至少还需要8000万亩土地。严之尧指出,在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历程中,中国将长期面临供需矛盾难解的命题:一方面,资源总量短缺是我国的大国情。在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土上,宜居生产空间只有约300万平方公里,而适宜大规模、高强度开发的仅约180万平方公里,且集中分布于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以东,与优质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高度重叠。另一方面,13亿人口要吃饭,粮食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这是国家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方略,必须坚守耕地红线不动摇。
严之尧认为,没有国家的发展,就没有土地权利人利益的保障;没有土地权利人利益的保障,就没有经济社会的稳定基础;没有精明增长的思想基础和节约集约的用地制度,就没有支撑经济大发展的土地资源;没有足够的耕地资源,就无法构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产能底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就会动摇。为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处理好“保发展、保资源、保权益”的关系将是永恒的大课题。
文中还以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为例指出,1990年~2002年,我国41个大城市主城区用地规模平均增长超过50%,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达2.28(美国1970年~1990年的20年间曾坚持自由放任的城市化模式,城市用地规模弹性系数也只有1.66),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1.12的合理界限。其必然结果是,单位建设用地产出水平明显偏低,仅为韩国的18%,不及英国的11%。长此以往,经济社会建设都将难以为继。(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