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税传闻挑动公众敏感神经 专家:不应和普通百姓挂钩

2013年10月10日 15:58  北京晚报 

  【推荐阅读】媒体称遗产税拟80万起征 不少国家已陆续停征遗产税

  遗产税,别跟我们征!

  “辛苦半辈子,攒了笔首付;还贷30年,被银行榨干,好不容易留给孩子一套房,却还要再交几十万的遗产税!这还有完没完?”  

  从80万元起征到“即将提上日程”,有关遗产税的消息频频挑动公众的敏感神经。这一次,专家和公众的态度倒是高度一致:意在调节贫富差距的遗产税,无论何时开征都不应和普通百姓挂钩。

  疑问

  “个人财产还没查清,这就要开征?”

  征收遗产税的风声刚一传出,多少有那么一点“家底”的人们就不淡定了:“活着的时候,每笔钱都是缴了税的,为什么死了还要再交遗产税?”

  也有人对此不屑一顾:“个人有多少财产还没查清,这就要开征?”“连官员财产公示都做不到,谈何对他们征收遗产税?”

  更有人琢磨起了避税的门道:“要是都像房叔房姐房媳那样,一人多弄几个户口,或者把钱存到别人名下,是不是就能顺利通关?”“如果把财产都换成现金,或者干脆换成黄金囤在家里,就可以不交税了?”

  观点

  “政府近期不会轻易挑动 老百姓那根敏感的神经”

  刘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税务系主任):从整个税制结构来看,我国目前以间接税为主,比如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但间接税往往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纳税人很容易把这些税转嫁给别人去负担,导致税收应有的调控功能受到影响。相比之下,直接税由于通常对谁征,谁就是赋税人,更能直接调节贫富差距。而目前,像房产税、遗产税这样的直接税是存在缺失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确实应该增加直接税的比重,征收遗产税是有必要的。

  但我认为,遗产税像“狼来了”的故事那样,已经喊了多次了,而这一次,“狼”依然不会马上来:

  全面的个人财产登记、评估制度还没有完善,财产范围目前没有明确的界定,税务机关的征管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政府现在连房产税的征收都小心翼翼,面对比房产范围大的遗产税,就更不会轻举妄动。

  另外,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不很景气,民众普遍存在“税感焦虑”。遗产税是直接税,纳税人交税感觉更为明显,政府近期不会轻易挑动老百姓那根敏感的神经。而且,开征遗产税会导致富人转移个人财产或向海外移民,政府在现在这个阶段,更不希望财富外溢。    

  白景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遗产税是人故去以后的身后钱,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征收遗产税,必须首先对财产有一个准确的认定。

  所谓遗产,本来应该是有所有权的东西,但目前在我国,不动产,也就是房产,个人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那房产该怎么认定?如果不把能够在市场上大量变现的房产视为遗产,显然也不合理。

  另外,在动产方面,储蓄实名制我们刚搞了几年,还不够完善。很多人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比如这个人名下的钱,可能是别人以他的名义存的钱,也可能是他以别人的名义存的钱,不是很好判定。生活中经常会看到类似的现象,很复杂。

  更何况在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个人财富积累,满打满算也就35年,只是一代人而已。而这35年的财富积累,又以市场经济大范围推行以后为主,这样算来还不到20年,对大部分人来说,又能积累得了多少财产?

  所以中国目前开征遗产税,条件尚不成熟。

  回望

  “遗产税是‘狼来了’的故事”

  其实,遗产税并不是新近舶来的洋玩意儿。资料显示,1950年通过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中就已经规定要开征遗产税,但由于条件所限,一直没有开征。1994年税制改革时,政府再次把征收遗产税列入税制改革方案,但并未真正实施。1999年1月,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又一次把遗产税的开征提上案头,仍然没有下文。

  另据媒体报道,2004年9月,财政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新版草案》),并在2010年进行了修订,但草案目前并未上升为法律。

  疑问

  “80万就起征,在北京随便有套房不就超了?”

  听说80万以上就得征遗产税,家住朝阳区的退休职工张大爷最近慌了神儿,他心里盘算着:单位上世纪80年代分的这套两居室,现在估摸着怎么也得值300多万,要是按照公布出来的计算方法,想把这房子留给儿子住的话,还得拿出几十万来交税。可交完这笔税,全家都得喝西北风去了!

  像张大爷一样,不少人对网上流传的遗产税《新版草案》中80万的起征点格外关注:“80万就起征,在北京随便有套房不就超了?以北京目前的房价水平五环内均价3万至4万人民币计算,拥有30平方米住房面积就超80万了!这还能叫‘富人税’吗?”

  观点

  “遗产税的征收,就不该和普通老百姓挂钩”

  刘颖:网上流传的那个所谓的草案,我不相信它是真的,因为针对任何一个税种,草案也好,各方建议也罢,通常都是多套方案,这份所谓的草案可能只不过是在某段时间,一些人士针对某些方面设计出来的一种。

  遗产税制度涉及很多东西,比如实行总遗产税还是分遗产税?换句话说,是针对遗产总额征税后再分配给继承人,还是按照分到继承人手中的具体遗产数额征收?

  另外,起征点定在何处也非常重要。起征点的确定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物价水平来考虑,如果现在不开征,那么讨论真的为时过早,必须是什么时候真的准备开征了,再根据老百姓的财富水平来测算。而且起征点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过去,我们提到“万元户”,就是富人的代名词。而现在,只要在大城市有一套房子,都是百万元身家了。

  总之一个原则,遗产税的征收,就不该和普通老百姓挂钩,涉及的应是真正的富人。

  起征点确定以后,再考虑税率的问题。如果起征点比较高,征税对象主要是富人,那么我们设计高税率也未尝不可。但如果起征点偏低,纳入征税范围的纳税人就多,那么肯定得用低税率。这方面,还要看整体的测算。

  汤贡亮(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教授,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从大的方向来看,我个人主张征收遗产税,它对于平衡公众心理、调节贫富差距是有益的,也是完善税制所必要的。但是就目前来看,我们的经济处在稳健增长阶段,任何一个增加税收的措施都是要很谨慎的,税制的设计一定要公平合理。

  80万这个起征点显然是偏低的。起征点的制定需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通货膨胀、收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遗产税的起征点应该设得高一点,使得一般老百姓不会成为纳税对象,甚至中产阶级也只是涉及一部分。另外,遗产税和赠与税要同时开征,防止偷逃税款。配套慈善免税政策,就可以鼓励富人捐赠,发展慈善事业。像遗产税这样的税种,我个人不赞成搞试点,因为各地的税种应该是统一的。否则,就必然会造成财产的转移。

  另外,遗产税的征收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至少有国务院行政法规,条件成熟的时候,要有相应的法律。因为房产、遗产都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需要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围观

  遗产税的

  多米诺效应

  @刚强胆壮777:闻及遗产税的信息后,昨天,许多同事们(尤其是错过了购房机会的)耻笑手中握有多套住房的人,以前一直羡慕手中拥有多套住房、动迁多分房的人;现在庆幸还好没有购买住房。本以为买房能使存款升值,遗产税问世后,买房越多,将来上缴国库的资金也越多。

  @天狼50陈浩:遗产税征收的后果:以房养老倒按揭业务有了理由,与其交税,不如花掉。人寿保险有了理由,因为不算遗产。

  @逆火:黄金最适合留给子女了。假设一个家庭,老人家一辈子攒了1000万财产,按照网上新闻说的,要传给子女就要交纳209万遗产税。如果是以黄金形式保存,1000万等于38-39公斤黄金,一公斤金锭按国家标准包装有具体规定,为275×135×62毫米,收藏40个这样的盒子,也就占一个小地方,所以放家里还是放银行,都很容易避免为外人所知,子女继承当然也很方便了。

  @silkywave3:支持收富人遗产税,这样社会就会和美国一样,富豪纷纷做慈善而不是拼爹社会了。不过连普通人的税都收,这样国家的钱口袋会不会涨破啊?油水太大了吧?税收太过严苛,人们就失去了奋斗的动力,不是吗?

  放眼

  120名美国富翁

  联名上书:

  请对我们征税

  2001年小布什总统决定取消遗产税,然而,首富比尔·盖茨的父亲威廉·盖茨,“股神”巴菲特,“金融大鳄”索罗斯,金融巨头洛克菲勒等120名亿万富翁联名递交请愿书,反对取消遗产税,并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广告:“请对我们征税”。

  这些亿万富豪们还有一个抵制取消遗产税的重要理由,就是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没有品尝过创业艰辛、只会享受取乐的寄生虫。比尔·盖茨的父亲威廉警告说,不劳而获的遗产容易使“含着银勺子出生”的富家子弟丧失价值判断力,染上各种恶习。比尔·盖茨把自己将近98%的财产捐给了慈善基金会,巴菲特也宣布将捐出370亿美元的个人财产给慈善事业。

  主笔 实习记者 宗媛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弟弟回顾习仲勋革命往事
  • 体育世俱杯抽签:恒大若夺亚冠与拜仁同区
  • 娱乐曝小S虚假代言涉欺诈 恐由证人变被告
  • 财经北京神秘抛房客:“大户”抛售十几套房产
  • 科技水货iPhone失卖点:或不能用中移动4G网
  • 博客好囧:颐和园大黄鸭放气低头(组图)
  • 读书历史上的狄仁杰:是神判并非神探
  • 教育高中男生同床睡受处分 学校称为安全(图)
  • 张庭宾:美国两党顶牛到何时
  • 陶冬:新兴市场必有一劫
  • 曹凤岐: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新进展
  • 叶檀:你真有那么富吗?
  • 徐斌:莫将地主当领主
  • 彦武:提名耶伦做美联储主席是致命错
  • 孙立坚:上海自贸区金融发展空间多大
  • Kingsley:鹰派美联储首位女主席耶伦
  • 王小广:别误读宏观经济数据
  • 张炎夏:上海自贸区到底砸了谁的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