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代表团访问日本 日企业家称应向前看

2013年10月08日 14:15  财经网 

  “对于中日两国的企业家来讲,要正视现实的情况,企业之间互相努力,至少能够向对方的关联方表示,我们之间的手还是牵在一起的”

  浸淫在中日经济界多年的人士总是会非常怀念上世纪80年代,那时中日关系正处于蜜月期,社会各界交往也随之增多,尤其是中日经济合作蓬勃向上。

  然而,最近这种互动随着中日政治关系的信任基础不断被侵蚀而减少。中国企业正在积极走出去,企业界人士近年来与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商界人士沟通交往频繁,唯有与日本企业界高层见面机会不多。

  9月24日,中国企业家在中日钓鱼岛争端已经持续发酵超过一年的情况下迈出一步,十家企业组成的中国企业家代表团访问日本。首站是欧力士集团(Orix Corporation)。

  由中国中信集团和欧力士集团合资成立的东方租赁公司是上世纪80年代中日蜜月期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现任会长宫内义彦与中信集团历任董事长,尤其是首任董事长荣毅仁交情颇深。

  代表团联合团长、中信第五任董事长常振明称是来“看望老前辈”,他对当下的中日经济交流颇为感慨:“我本人时隔七年来到日本,在80年代时则是一年来七次日本。”

  几十年来一直保持与中国打交道的宫内义彦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他经历过数次两国之间的政治摩擦,但越是在这种时候,两国经济界的交往越重要,可以传达出向前看的心态和信号。此外,他还提出,经过30年变迁,中日两国经济形态都发生很大变化,日本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战略应该考虑从制造业输出转向服务业输出。

  重大改革需要时间

  《财经》:安倍经济学所谓三支箭中的第一支和第二支箭目前看来颇有成效,成功之处主要在于改变了人们的预期,增加消费和投资,但这种成效是否可以持续?

  宫内:央行所设定的2%的通胀目标与其他经济体相比并不是很高的水平,与其说这是对通胀的预期,不如说是因为日本的滞胀已经持续了20年的结果。2%的水平与20多年的滞胀形成很大反差,这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例如对于零售业公司来讲,这种反差导致人们在作决策时有更积极的心态,而这种积极的心态对日本经济很重要。

  至于2%的通胀目标是否合适,以及是否能达成,我不想对此进行评论。但我认为1%-2%的通胀率能持续一段时间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财经》:假如通胀保持在较健康水平仅仅是短期效应,安倍政府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宫内:对日本经济长期来说,重要的是加入TPP,如果TPP能够最终达成协议,会给日本很多领域带来巨大变化。

  另外,非常重要的就是安倍将提出怎样的经济成长战略,这个战略应该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出。我认为如果能在比较大的范围内进行改革,释放改革红利,会给整个日本社会带来系统性的变化,这也将是推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日本的情况是虽然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不是很快,但人均GDP保持高水平,且经过多年发展,社会贫富差距缩小,已经成为发展较为均衡的社会。所以日本的共识是,并不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要在一个成熟的经济体中达到稳定的增长即可。

  《财经》:你刚才说期望安倍能提出涉及范围广泛的成长战略,给日本社会带来系统性的变化。但安倍在6月提出的第一轮改革政策令不少人失望,在增加消费税、降低私人进入某些行业的门槛方面尚没有明确方针。你认为安倍克服利益团体压力,实现真正改革的可能性有多大?

  宫内:据我估计,在未来三年都会是安倍政府比较稳定的运营期,因为执政联盟在参众两院都占多数,这是日本几十年来罕见的强势政府,而且安倍政府也将经济作为中心任务。目前,政府上台时间尚短,是否能提出更具体的改革,改革是否能得到履行,还需要时间来观察,我个人认为应该密切关注这一两年的行动情况。

  要注意的是,虽然安倍本人也希望能尽快提出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但重大的改革也需要时间。如果在太短的时间内仓促推出,会加剧社会的摩擦,反而会起反作用。

  投资新定位

  《财经》: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统计数据,2013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的投资下降31%,同期对东南亚的投资大幅增长55%。中国+1或中国+N的模式持续数年,中国对于日本来说已经从制造中心转变成市场,这种定位变化会对中日经济合作有何影响?

  宫内:日本对中国的投资确有一定下滑,因为过去30年日本对中国的投资基本集中在制造业,随着中国各种成本上升,同时本国市场变大,单纯从制造业考虑,要在中国之外的地区布局也是正常的考量。

  但是这不应被理解为日本对中国不再重视,中日经济合作应该看更全面的全景。中国目前正处在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大发展的转型期,因此日本在第三产业、城市运营等各种技术的提供上,都有巨大的潜力。但日本企业在服务业方面确实没有取得制造业那般的成功,投资额也不大,这需要时间和企业运营,当中机会还是很大的。

  《财经》: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宫内:这是一个经验问题,日本制造业在中国取得的成功也是通过时间积累完成的。

  服务业的输出远不如制造业的输出,不仅在中国,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日本的一些理论和技术都可以获得成功,但需要经验的积累。例如我们与中信合资成立的东方租赁公司因为种种原因而关闭,欧力士不会认为这是失败,而是经验的积累,我们仍在与中信根据市场形势和需求探索新的合作。

  企业家应保持向前看心态

  《财经》:中日关系很长时间保持政冷经热的局面,但此次由于钓鱼岛争端,对中日经贸也造成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界能有何作为?

  宫内:中日在政治上的争端持续了这么长时间,我个人很担心。在这个过程中,经济交往仍然是两国交往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越是在这种时候,这种经验的交流越是必要的。11月,日本也会有一个大规模代表团访华,两国经济界都在进行各种尝试努力,改善关系。

  我本人也有很多体会,国家和国家之间经常在政治上有起伏,正是在这个时候,中日企业家之间、个人之间拥有向前看的积极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财经》:据了解,双方企业家都因为政治原因而持有一定的观望态度,那么经济界可能通过什么方式影响政治变化?

  宫内:政治和经济确实是联系在一起的,中日之间通常是政冷经热的分离状态。对于企业家来讲,一定要正视现实,企业之间互相努力,至少能够向对方的关联方表示,我们之间的经济往来是不受影响的,手还是牵在一起的,这或许就能够让政客看到并促成一定影响。

  至于具体做出什么样的判断,这需要政治家的见识和胸怀,也并不是经济界能够左右的。经济界能做的就是表现出向前看的心态,向政府传递出这样的信号。

  【作者:《财经》特派记者 袁雪 发自东京 】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中国决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
  • 体育里皮:恒大可立足意甲 继续履行合同 视频
  • 娱乐好声音李琦赢张恒远夺冠 阿妹激动相拥
  • 财经多部委将内部讨论养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
  • 科技移动引新版iPhone或推迟 销量要求千万
  • 博客柴静:2013年美国最受瞩目的庭审
  • 读书祸从口出:林彪说了什么引起毛泽东警惕
  • 教育高三另类冲刺标语:不是高富帅滚去学习
  • 王东京:警惕地方债闯祸
  • 谢作诗:中国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
  • 苏鑫:好声音李琦夺冠是内定吗
  • 龚伟力:美国人为啥不在乎政府关门
  • 罗天昊:中国可考虑迁都
  • 李晓鹏:中国将在五年内超越美国
  • 周彦武:美债迟早违约
  • 黄鸣:勿做中国式局外人套中人
  • 张捷:为何中国海外投资屡战屡败
  • 叶檀:美国政府关门为何没影响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