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年金占GDP比重不到2% 堪比欧猪四国

2013年09月27日 23:56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孟俊莲 北京报道

  在“延迟退休”、“以房养老”激烈争议之时,关于养老金投资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9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基金监督司副司长李伟民在2013中国养老金国际研讨会上透露,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要遵循安全第一、获取收益、多元化投资的原则,目前正按照国务院的部署进行专题研究。

  养老金投资方式饱受诟病。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胡继晔称,其在2010年到2012年间对18个省的养老金调研中发现,养老金第一支柱中个人所交8%的那部分社保费,有一半省份存了活期。《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活期存款的法定利率仅有0.3%,而今年以来CPI最低的1月份也达到了2.0%。胡继晔因此呼吁做实投资,“我们养老金如果没有投资的话,要它何用?因此第一支柱必须要投资做实。”

  同时,养老金三支柱体系被指存在“瘸腿”现象,而企业年金在GDP中的占比更被指与“欧猪四国”几乎一样。

  企业年金堪比“欧猪四国”

  自上世纪90年代进行社保制度改革开始,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便在规划之中,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用人单位和个人按20%、8%的比例缴纳。第二部分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也由企业和员工共同承担,单位缴费一般不超过上年度工资总额的十二分之一,单位和职工合计缴费一般不超过上年度工资总额的六分之一。第三部分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个人自行购买。

  那么,这三支柱的养老体系运作发展得怎么样呢?

  9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和平安养老险联合发布的首份《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亮出了答案。报告称,从三支柱体系看,中国养老保障存在“瘸腿”现象,相对于基本养老保险而言,第二、三支柱没能承担起补充养老应有的责任。

  数据显示,参加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受访者占比为95.7%,而只有38.9%的受访者参加了第二支柱企业年金。据介绍,此次调查对象为大中城市,且没有包括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相当于缩小了调研群体,而实际上企业年金职工的参加率更低。在第三支柱方面,45.9%的受访者表示购买了具有一定养老功能的个人商业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的出发点是“广覆盖、保基本”,因此,企业年金往往被视为最重要的储备方式。但实际上,能享受到企业年金待遇的人少之又少。9月26日,李伟民表示,截至2012年底,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7.88亿人,当年基金收入2.18万亿元,支出1.67万亿元,年末累计结存2.62万亿元。5.47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覆盖了1847万人,年末累计结存4821亿元,尤其是去年,经历了一个较快的增长,首次超过了1000亿元。

  从中可以看出,实际上,享有企业年金的人数仅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2.3%。而4821亿的总规模也仅是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金的18%,再从增长速度上看,从2007年时的1519亿元到2012年的4821亿元,5年间增加了3302亿元,平均每年只增长660.4亿元。

  胡继晔则认为,中国的所谓第二支柱的养老金资产在GDP中占比还不到2%,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与欧洲的“蠢猪四国”几乎一样。他提供的数据显示,“蠢猪四国”中希腊第一支柱的替代率为110%,是世界最高的,但第二支柱几乎为零,而其他三个国家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的第二支柱养老金占GDP大约在4.9%-7.8%之间,占比也非常小。第二支柱养老金占GDP比例最高的是荷兰,在140%左右,其次是瑞士,大约是110%多,第三是英国,大约占100%左右。

  “荷兰和欧债危机完全无关,而希腊是欧债危机的重灾区。在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政府支出的时候,谁更有钱,谁更能够抵御危机,大家很明显能够看得出来。这两个国家的比较应该给中国非常重要的启发。”胡继晔表示,“中国建立第一支柱之外其他各个支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呼吁养老金投资扩围

  在投资偏好上,上述报告调研数据显示,个人最期望的养老储备方式是银行储蓄,占比高达32.9%;其次是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和不动产,分别为18.5%和17.0%。基金、股票、债券等流动性更强的现代化金融工具不太认同,三者合计占比仅为24.4%。调研报告认为,这种以个人自发为主的个人养老储备方式,急需政策规划引导。

  报告建议,国家可充分利用投资复利增值效应,有计划地推进养老储备模式从储蓄型养老转变成投资型养老。首先,建议社保结余基金尽快从储蓄型积累转变为投资型积累;其次,参照美国个人养老账户(IRA)的模式,为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农民建立个人养老账户,并实现个人账户资金的保值增值;第三,应积极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引导人们理财习惯的改变,促使职工自我养老储备由储蓄向债券、保险等现代金融工具转变。同时扩大养老金投资范围和投资品种,进一步开放养老金在非资本市场产权、物权领域的投资,并进一步增加投资品种,如基础设施证券化、国债期货、规范的PE等产品,并建议国家针对养老金投资,发行期限长、收益率高的定向特种债券。

  李伟民表示,关于养老金的投资运营,目前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人保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并确定了要遵循的三个原则,即安全第一、获取收益、多元化投资。他指出,由于此事关系到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需要国务院统筹决策,制定出专门的投资运营办法,“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多方征求意见,提出政策建议,努力促进社会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

  本报记者了解到,8月底前,受人社部委托的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相关学术研究团队关于养老体系改革顶层设计的方案已经上交,并在人社部内部传阅并征询意见。据称,这些方案在养老金整体投资运营上已达成共识。

  中国银行业协会养老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冯丽英9月26日在出席2013中国养老金国际研讨会时表示,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和基本养老赤字风险正在倒逼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越来越多的养老金将离开财政体系,进入金融市场领域,并需要运用专业的金融机构实行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来实现养老资产的保值增值。

  胡继晔则认为,在养老金投资运营上已经有“非常好的先例,企业年金量虽然不大,但这几年投资收益率相当高。此外,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这几年也相当可观,尽管这几年股市相当不好。这说明我们要相信专业人士,有专业人士总比我们政府把个人账户的基金放在活期里面睡大觉要好得多。”

  来自人社部《2012年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6年下半年才开展市场化投资运作的企业年金,近几年收益可观。2012年企业年金当年加权平均收益率5.68%,其中含权益类收益率达到5.77%,固定收益类达到5.17%。

  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更胜企业年金一筹。4月,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曾透露,2012年其投资收益优选法达到7%,而受托管理的1000亿广东社保基金的投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取得了34.09亿元的投资收益,收益率达3.4%。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10个中央巡视组9个发现腐败问题
  • 体育李娜"零封"小德 多重规则护体赢性别大战
  • 娱乐李双江自知家教失败 韩国向中国法律看齐
  • 财经财政部长楼继伟定调财税改革:富人多纳税
  • 科技揭秘手游托:潜伏陪玩刺激用户买装备
  • 博客韩寒:我被骗了二十多年
  • 读书满汉全席为何成京城"十可笑"之首
  • 教育两大名校大学生公开激辩“泡妞秘籍”
  • 谢百三:各路高手如何看待当前股市
  • 李光斗:烂片是如何卖出高票房的
  • 章玉贵:上海自贸区锻造纽伦沪第一步
  • 袁一泓:为何买房利润高于实业
  • 赵伟:美联储难撤的QE和难产的新掌门
  • 陈岳峰:实体零售或将迎惨淡四季度
  • 叶檀:中国必走大城市圈之路
  • 张化桥:谁夺走了企业家的快感
  • 陶冬:伯南克错了
  • 刘杉:宏观经济仍靠房地产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