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品消费快速增长 恒天然等洋乳企北展斗艳

2013年09月12日 18:49  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 资料图

  中新网9月12日电 近几年来,进口乳制品及进口食品在中国的消费量快速增长,但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质量危机,让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信赖程度快速提升。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办的2013中国(北京)国际乳制品及进口食品展于12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旨在推广乳品及进口食品品牌,让消费者甄别正规渠道进口产品。中新网生活频道从展会上获悉,恒天然、美赞臣、惠氏、雅培、雀巢、合生元、圣元、娃哈哈等乳品企业纷纷参展,而一些分非知名品牌由于遭遇扩容难度,推广成本较低的电商平台受到主办方和参展企业的重视。

  进口乳制品消费量快速增长 潜力还很巨大

  近几年来,进口乳制品及进口食品在中国的消费量快速增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领消费水平的整体提高,中国人已经开始全球消费时代;另一方面,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质量危机,让消费者对进口食品的信赖程度快速提升。终端需求的增长,使众多的经销商开始关注进口食品。但由于市场上的产品品类繁多,质量良莠不齐,贸易信息不对称,给厂商合作共赢增加了难度。

  据介绍,本次展会展出包括奶粉在内的进口食品,参展企业皆是取得进口资质的正规经营企业,展示的产品均是通过正规渠道进口。参展企业不仅包括恒天然、美赞臣、惠氏、雅培、雀巢、合生元、圣元、娃哈哈等乳品企业,也包括意大利传统美食代表团和世界包装业巨头利乐集团组织的欧洲各国液态乳展团。据了解,此次有不少企业和产品首次亮相中国。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肉食水产部副处长李岩表示,近年来进口食品在中国的消费量在快速增长,在招商过程中注意到,众多进口食品经销商展现出较高的热情,看好中国的消费市场,未来进口食品的市场潜力还很巨大。

  非知名品牌市场扩容难度大 电商平台受到关注

  目前,不少中国消费者在奶粉消费中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盲目追求"洋品牌",甚至是无中文标识的进口货。二是非理性地认为贵就一定意味着产品好品质。

  据了解,国家对奶粉等大宗农产品实施进口自动登记制度,包括奶粉在内的所有进口乳品均须登记备案。这为洋品牌进入中国提供了一定的门槛。目前,进口乳制品以正规方式进入国内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原料、技术、生产线、装罐等都在国外进行,罐装封存好后直接进口。第二种是在中国有生产工厂,采用进口原料、技术等,在国内工厂罐装出售。一般来说,目前商场、超市出售的进口产品来源会比较清晰。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有关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有不少企业和产品首次亮相中国。据中新网生活频道了解,一些参展商承认新品牌推广难度大。新西兰婴幼儿配方奶粉福瑞尔展销商称,进口奶粉价格偏高,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接受。且一些传统知名品牌受众忠诚度高,新品牌需要靠时间来培养消费者的耐心。该展销商还介绍到,考虑到实体超市投放成本较大,他们会采用电商平台来进行市场扩容,采用试用等方式来培养消费者口碑。

  北京保伽利商贸有限公司路经理称,所经营的部分商品还未进行实体店面投放,但可在网上直接购买。李岩也表示,本次展会安排了电商和经销商的专门对接。

  婴幼儿乳品仍是刚需 乳品知识盲点或致非科学消费

  据介绍,"中国(北京)国际乳制品及进口食品展"经商务部批准,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办,旨在推广乳品及进口食品品牌,让消费者甄别正规渠道进口产品,促进科学消费,促进乳品及进口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展会特别邀请了国际乳制品知名企业代表、婴幼儿营养专家、健康医疗专家在展会现场开展专题讲座,阐述奶粉生产流程,普及乳制品健康营养知识,传授科学乳品食谱,并与消费者开展双向互动,为广大消费者解惑释疑。

  福瑞尔展销商表示,部分消费者对于奶粉的配方和工艺不了解,会出现只认品牌、跟风消费的情况。某一品牌奶粉出问题,就容易否定同一产地的其他奶制品,这都是不科学的。

  据李岩对中新网生活频道介绍,婴幼儿乳品仍然是刚性需求。目前中国生产的婴幼儿乳品所占市场份额较少,国内消费者对于进口乳品依赖性还比较大,进口产品将会对市场进行有益补充。(中新网生活频道 实习生张慧芬)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叙利亚同意交出化学武器换取西方不动武
  • 体育第12届全运闭幕 广东男篮惊魂胜辽宁夺冠
  • 娱乐法院驳回李方再开庭申请 曝4处监控视频
  • 财经房价现失控风险 住建部下月急查限购限贷
  • 科技iPhone 5c被指定价高:利好国产厂商
  • 博客个税沦为工资税:中产收入阶层最受苦
  • 读书解密:毛泽东长达4页的《个人履历表》
  • 教育女教师开宝马下乡教书 每月拿2千工资
  • 龚蕾:金融危机五周年的思考
  • 潘英丽: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正确方向
  • 安邦智库:中国城市经济面临全面转型
  • 谢作诗:为何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低
  • 叶檀:个税沦为工资税让中产最受苦
  • 徐斌:强美元是福音而非噩耗
  • 曹凤岐:新股发行体制如何改革
  • 张明:温州企业家为什么跑路
  • 赵伟:反垄断敢不敢碰央企?
  • 江濡山:新型城镇化是李克强审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