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上海自贸区曾招致多部门反对 李克强力排众议
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9月11日讯,大智慧通讯社获得的一份来自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的《上海综合保税区运行情况》材料显示,2013年上海综保区将推进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功能、扩大保税船舶登记试点规模、研究建立具有离岸特点的国际账户等十项功能先行先试。
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在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后将成为自贸区的运营管理机构。该文件勾勒出自贸区近期的工作重点。
十项功能如下:
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运作。经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同意,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区域,综保区于2010年10月启动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截至2012年年底,试点企业已扩大到50家,累计完成贸易结算额100亿美元。2013年,将进一步完善试点企业运作,扩大试点业务规模,并深化研究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项下企业发展的业务需求及功能拓展。
融资租赁功能全面发展。融资租赁作为上海航运金融服务功能的重要创新突破,于2010年6月在上海综保区正式启动,截至2012年年底,已陆续引进融资租赁项目90个,租赁资产规模超过43亿美元,租赁标的物包括35架民航客机、26艘远洋船舶以及飞机发动机、挖掘机、医疗器械等大型设备。今年将继续做大融资租赁产业规模,强化融资租赁主题招商,积极引进租赁业界内最具影响力和最具规模的“航空母舰”类项目,力争年内融资租赁项目累计达到150家。同时,探索推动综保区融资租赁品牌化、多元化、规模化发展。
以期货保税交割功能促进大宗商品产业集聚。期货保税交割功能作为全国首家试点,于2010年12月落户洋山保税港区,并于2012年4月启动了保税仓单质押融资功能试点。期货保税交割功能拓展有效促进了综保区大宗商品产业的快速增长,2012年综保区铜及制品进口额106亿美元,增长50%,占全国进口总量的30%。洋山保税港区新引进大宗商品龙头企业60家,2012年新增商品销售额223亿元。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洋山大宗商品产业培育力度,集聚国内外大宗商品龙头企业,争取2013年洋山保税港区大宗商品销售额达到400亿元。同时,有计划、有步骤推出有色金属洋山价格信号。
扩大保税船舶登记试点规模。2012年3月洋山保税港区率先启动了保税船舶登记业务,并于2012年10月试点运作了国内首单保税船舶登记业务。已改进和完善了相关登记流程及操作细则,出台了降低企业登记费用的相关举措,逐步形成常态化运作机制,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着力扩大保税船舶登记数量,促进中资方便旗船舶的回归,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洋山保税船舶登记港。
推动机场区港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机场综保区于2012年11月底在国内率先启动区港一体化试点,开展保税货物与口岸货物同步运作。年内将实现机场综保区保税与口岸货物同步运作常态化,并推动跨国公司相对独立运作保税与口岸业务,探索建立机场综保区国内跨关区便捷转关常态化运作机制,逐步形成与国际先进空港类似的通关物流环境。
做大洋山保税港区国际中转集拼业务。2012年12月在洋山保税港区陆域仓库完成了国际中转集拼首单试点,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境外货物与国内货物的整合拼箱操作。今年将着重推动港务集团加快建设洋山岛域中转集拼中心,打造“陆岛联动”的国际中转集拼基地,完善业务操作流程和通关监管模式,逐步推动洋山保税港区国际中转集拼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洋山国际中转枢纽港地位。
全面推进亚太营运商计划。以新加坡等国家为竞争对象,在总结多种类型实体性总部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于2012年12月启动了亚太营运商计划,推动首批20家跨国公司统筹贸易、物流、结算功能,进一步集聚经济要素、扩大辐射半径、提升资源调度能力,逐步发展成为实体运作的亚太地区总部。今年将与这20家企业完成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工作,搭建全国首个海关监管系统与企业内部数据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监管平台,提升非贸易项下税务出证的便利性,并研究制定个性化财政支持政策。
探索“前店后库”联动模式。在机场综保区创新海关、检验检疫保税货物监管模式,实现日上免税行区外实体店与区内保税仓库的联动运作,打造上海首个具备保税展示、免税和完税销售功能的综合试验店。同时,创新保税货物区外展销的监管举措,在森兰区域建立大型高端消费品购物中心,开展保税展示和销售活动,打造重要的进口高档消费品集散地。
试点全球维修检测业务。2012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在上海挂牌“全国入境再利用产业检验检疫示范区”,在综合保税区打造全球检测维修中心。将推动首批10家企业启动试点全球维修检测业务,并探索洋山保税港区船用零部件维修分拨功能,进一步拓展机场综保区波音维修模式,扩大飞机保税维修业务,逐步促进全球维修检测在综保区的高端化、规模化发展。
研究建立具有离岸特点的国际账户。根据企业需求,推动外汇创新从经常项下向资本项下拓展,探索建立具有离岸特点的国际账户,逐步满足企业在转口贸易中的结算便利需求、境外套期保值需求和境外融资需求;推动将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延展到综保区,解决区内跨国公司境内外资金结算和资金统一管理的合理需求。
上海自贸区试点历程回顾
2009年11月
上海综合保税区成立,统一管理2005年12月启用的洋山保税港区、1990年6月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外高桥保税区及2010年9月成立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2011年
上海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提交了在上海综合保税区设立自由贸易园区的申请。
11月
第11届世界自由贸易园区大会在上海浦东举行,展现了中国特殊监管区尤其是上海综合保税区的发展情况。
2013年1月1日
上海在《上海市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中首次提出要在上海“探索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自由贸易园区”。
2月28日
上海颁布了《临港“双特”30条实施政策》,旨在探索和实施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体制,以调动区域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区域发展的自主性。
3月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调研期间考察了外高桥保税区,并表示鼓励上海在现有综合保税区基础上,研究建立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4月18日
上海市商务委办公室主任邓福胜向媒体证实,上海正在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制定《上海自由贸易园区建设总体方案》。
5月14日
上海自贸区项目获得国家层面立项。
5月下旬
浦东自由贸易区试点方案经由上海市政府讨论并肯定后,上报中央相关部门,进入会签阶段。
7月3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上海自贸区的利好政策预期
利好一:拟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
利好二:构建离岸金融中心。
利好三:或推15%企业所得税优惠。
利好四:贸易领域监管模式创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这是与上海综合保税区的主要区别。
利好五: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一种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