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10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央行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13年1-8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2.5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同期多2.46万亿元。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57万亿元,比上月多7504亿元。
对此,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微博]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的环比大增主要是因为7月份的基数效应。
根据央行此前的数据,7月份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出现锐减,仅为8088亿元,降至近21个月来的新低,其中人民币贷款占比高达惊人的86.5%,而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仅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0%。
赵庆明进一步指出,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与经济基本面密切相关,7月份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导致企业融资需求下降;而随着管理层近期“微刺激”政策的逐步实施,宏观数据逐渐好转,并带动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的扩大。
就具体分项而言,8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113亿元,占比达45%,同比多增74亿元;委托贷款增加2938亿元,同比多增1892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079亿元,同比少增15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045亿元,同比多增3891亿元;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360亿元,同比少增1103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227亿元,同比少1352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36亿元,同比少72亿元。
其中,针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的大增,赵庆明表示,承兑汇票属于商业信用,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这也从一定侧面反映出经济活跃程度的改善;而针对外币贷款的减少,赵庆明认为,这或许与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有关,以及包括外汇局早先设定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的计算公式让商业银行合理控制外汇贷款增量等监管行为相关。
2011年4月,中国央行首度公开发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这一数字也被视为衡量中国货币调控政策的一个全新指标。(财经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