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微博]北京8月27日电 (记者 李叶)以“养老难题怎么破解”为主题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网上座谈会27日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举行。谈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的“常回家看看”,与会专家认为,这是倡导性的法律条文,如此规定有必要,但是配套的政策措施到位更加重要。
“常回家看看”不可能出一个一刀切的标准
天津师范大学老年心理研究所教授张晓华表示,“常回家看看”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这个标准到底什么时候出来,大家都十分期待。“可能网友会问这样的软法有没有什么必要?一个国家法律既然是有强制力的,为什么还要有软法?我国对于这样的公共环境的治理,是一个软硬兼施的,我们叫做一元多样的混合式的法的模式,就是既有强制性的法,也有这种软法,就是硬法和软法相结合。”
张晓华说,规定“常回家看看”,不是说老年人有了这样的法的规定,想怎么样对子女要求,就拿它作为强制性的法律武器,我想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双向的,保证它的效果能够达到双方满意,以协调的性质达到目的。“所以在这个当中我们就不可能期待它有具体的司法解释,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出来,像《刑法》一样,或者像《合同法》一样,违法以后作出什么样的规定。我们说因为它是对亲情的维护,所以我想这里面对于老年人,对你的子女的要求,和子女对老年人的常回家看看,不一定是回家,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就是说能回家的要回家,不能回家的要打打电话问候,因人而异。就是说所有的具体形式,还有量的标准,都是以具体老年人和他的家庭成员之间具体情况而定,所以不可能出来一个一刀切的标准”。
国外老龄化国家的相关经验应该借鉴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介绍说,从政府角度制定一些社会政策,来支持常回家看看的愿望能够实现,这方面国外的一些老龄化国家有很多很好的经验。“比如说出台政策鼓励子女跟父母同住,或者就近去住,然后你在这个小区买房在契税、贷款比重上有些优惠。比如鼓励子女跟老人同住,新加坡就有三代同堂,就给你发补贴。再一个是假期,保证现有的假期能够实现,先把带薪休假解决了。另外能不能出台一些专门的照料假,当你父母住院时可以请多少天假照料探望父母。还有借鉴国外的志愿服务制度,青少年每个学期必须拿出多少时间到社区,到老年人那里照料老人”。这类的社会支持政策,也是保证我们这个法律条款落到实处的很重要的内容。“号召是一个方面,但是配套的政策措施到位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