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调查:地方债风险成当前经济最大挑战

2013年08月19日 02:01  经济参考报 

  本报和厦门大学发起的经济学家问卷调查显示

  下半年宏观政策将适时适度微调,财税、金融等方面改革将加快

  记者 方烨 北京报道

  18日公布的一份中国经济学家问卷调查显示,63%的经济学家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而产能过剩加剧、经济增速放缓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等方面也被认为是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或重要因素。

  这份面向经济学家的“年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问卷调查”活动,是由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和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首次联合开展的。

  报告显示,接受问卷调查的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全年GDP增速能够达到7.5%的预期目标,所有经济学家都认为全年CPI增长将低于3.5%的预期目标。仅有2%的受访者认为今年的居民收入水平有望提高。

  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政府不可能重启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大规模财政激励政策和以信贷刺激为主导的货币政策,认为下半年中国宏观政策将适时适度进行微调,同时会加快推进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和激活民间资本的活力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释放制度改革红利。

  这次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经济学家对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趋势持较为乐观态度。72%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增长速度处于合理区间;77%的经济学家预期全年GDP增速在“7.5%-7.9%”之间。然而这种乐观态度非常谨慎,因为有67%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缓慢,51%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金融系统存在系统性风险,而且只有2%的经济学家认为居民收入水平有望提高。没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央针对房地产出台的“国五条”调控政策能够对抑制房地产投机性炒作和房价上涨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在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突出亮点”做出选择时,经济学家们的判断相对分散,“物价总水平保持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增长”中选的比例最高,但仅有49%,还有接近30%的经济学家提出了非选项观点。

  调查结果还显示,23%的经济学家预期全年GDP增速在“7.1%-7.4%”之间,考虑到2013年上半年中国GDP的增速达到7.6%,这说明这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呈现进一步下行的态势。同时,没有专家预期全年GDP增速在“7%及以下”和“8%及以上”。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调查结果显示,63%的经济学家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42%的经济学家认为产能过剩加剧;37%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30%的经济学家认为房地产市场价格报复性上涨可能引起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16%的经济学家认为出口衰退。以上结果表明,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问题,多数经济学家的意见集中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能过剩加剧、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等四个方面,它们是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或重要因素。

  此外,有21%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关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的其他观点,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且转型升级遭遇瓶颈;去产能和去杠杆;收入差距过大导致消费需求不足,难以扩大;面临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两难问题,改革和发展都缺乏新的有效的总体设计,目前的应对措施是碎片化的;就业基础薄弱;资源的强约束,生态系统的急剧退化等。

  关于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向,86%的经济学家认为,应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出台对小微企业的减税措施,全面推进增值税转型,释放财税体制改革红利;77%的经济学家认为应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让实体经济复活起来,释放金融改革红利;77%的经济学家认为应激活民间资本的活力,“市场能办的多给市场”。在货币、财政政策方面,多数专家认为,中国政府应在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度的微调。63%的经济学家认为,下半年中央政府将继续推行稳健的财政政策;37%的经济学家认为将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据悉,本次调查问卷设计了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走势直接相关的12道问题,于8月初通过电邮方式向国内相关领域的经济学家发出调查邀请,最终收到43份有效回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薄熙来案本周四在济南中院公审
  • 体育西甲-梅西两球巴萨7-0 皇马2-1逆转 视频
  • 娱乐广电总局:春晚摒弃奢华 跨年禁拼明星
  • 财经70城市房价69个上涨 北京涨18.3%居首
  • 科技中电信携网易今日推易信 将挑战微信
  • 博客盘点与白龙王关系密切的30位明星(图)
  • 读书一妻多夫:中国历史上最凶悍的女儿国
  • 教育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12月将大变脸
  • 西向东:美国各族裔喜欢买什么车
  • 谢作诗:为什么限购令不能降房价
  • 杨涛:重点镇建设应避免计划思维
  • 徐斌:4万亿积极财政不是资源错配
  • 张明:地方债究竟有多危险
  • 张化桥:IPO的诱惑
  • 陶冬:欧洲恢复增长 联储准备出手
  • 石建勋:俄罗斯基础设施落后在哪(图)
  • 梅新育:奥普拉买包风波暴露什么问题
  • 蔡成平:日本电子业衰退的虚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