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做上海市长时创举:让80%居民参与房改讨论

2013年08月13日 02:5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 薇;杨志锦

   就算中国经济再次面临25年前那样的结构性挑战,也不会有人指望照搬过去任何能人的经验。但是,一位1987年空降改革前线上海的市长,和他自称“很少顾忌”的讲话,仍然有可能在这个重要的夏天,激起新一轮的回响。

   “不出本周,这本书肯定会上畅销书排行榜,这是书自身的价值、朱镕基的个人魅力以及当前的社会氛围决定的。”8月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上海厅《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发布仪式上,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说。

   基于这样的判断,《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一书初印就达到了110万册,相比两年前记载朱镕基在政治局常委会和国务院工作时期的《朱镕基讲话实录》,初印数量多出60万册。为保证全国各大城市同时首发,5天前,出版社就通过快运,将《实录》运往西藏、新疆、青海等边远地区。

   1987年12月朱镕基调任上海,他在履新之际讲话中,称上海正面临困难时期。在1980年代末中国经济闯关当中,上海要保证华东经济重地的各项指标稳定,更重要的角色则是开放政策和外来资本的试验田。今天,正在揭开结构性调整路径的中国经济,同样很可能将自由贸易区等一揽子红利托付给上海。

   各方都再三强调,此书的出版是一项2011年就已开始着手的工作。85岁的朱镕基并没有打破退休后的低调,但是他逐篇审读了这106篇讲话、谈话、信件等内容。此外还配有83幅照片和9幅手迹影印件,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改革的基层动员力

   1981年,上海的财政收入是171亿元,而朱镕基到任的1987年,这一数字变成了165亿元。上海财政收入在六年内不升反降。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上海的种种问题”。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说,“他(朱镕基)善于改革。”

   正在互联网上获得广泛点击的朱镕基“竞选”市长的讲话中,他从上海的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教育结构调整等方面都提出了简单明了的改革方案。但是,在真实的改革方案公布时,朱镕基的动员手段,更被许多上海政界人士视为他善于改革的表现。

   《实录》当中提到,朱镕基在上海推动住房体制改革时,曾将改革方案讨论稿在上海主要媒体全文发布,并公开征求市民意见,全市有80%的职工与居民参与了讨论。

   “20多年前让公众参与重大民生工程的政策制定,无疑是一个创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说。

   《实录》的83幅珍贵照片中,收录了朱镕基在基层的活动方式。比如,披着绿色军大衣的朱镕基在头能顶到排水管道的狭小棚户中,与一位老人握手、微笑、交谈;头戴安全帽、身着蓝色工作服的朱镕基,正脱掉一只手套,与站在高处的冶金工人握手致意……

   朱镕基似乎知道市长与他面前这些人的“距离”。在上海期间,朱跑遍了上海5个棚户区,养猪场、养鸡场也都有他的身影。“棚户区里面人山人海,我一进去,人都出来了,但没有一个老百姓指着我的鼻子说要我解决一下问题,反倒认为市长来看他们是关心他们的,说现在什么也不缺。”朱镕基《在中共上海市纪委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说。

   在《实录》中收录的所有慰问市民的照片,流露出他除了“强势”、“严厉”作风之外的另一面。搜集整理这些文献的编辑组成员鲁静说:“他是只对贪官污吏严厉,对百姓都是微笑的。”

   他的讲话常常带有会让基层民众喜爱的“强势”,人们希望听见他明确指出,谁是一件事情的负责人。朱镕基到上海石化厂检查工作,当时有位厂领导提出供气有困难,他当即说:“你不给液化气,我拿你是问。”

   在人大选举讲话中,谈到上海市农委将负责菜篮子供应时,朱镕基的讲话也引来全场掌声。住房和供气、“菜篮子”和交通,是朱镕基到任后提出的“为上海人民办的三件实事”。

   在谈到住房制度改革时,朱镕基认为,改革首先要使人们的传统观念有转变。“在上海历史上,从未有过一次改革这样经过市民如此广泛的讨论,而且深入人心,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从中也得到一条经验,即改革要求人民在利益上做出一点牺牲,但只要交给他们讨论……绝大部分人就接受了……”

   搞活企业与减少审批

   朱镕基引人关注的更多是经济措施,而他的经济思想在不同时期都受到广泛讨论。《实录》中选取的许多讲话,反映出朱镕基“坚持市场化,强调竞争性”的一面。

   “没有竞争,企业是搞不下去的。”朱镕基1988年在《引入竞争,开放经营,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中说道。他还说,“迎接挑战,必须从深化企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入手”;“层层都要搞竞争,使能人能够出来,打破原来那一套关系学,打破那张任人唯亲的关系网”。

   大胆利用外资是朱镕基自当选市长开始就主推的方针。这也是上海在1980年代末带有莫大使命感的试验。朱镕基的讲话既引用邓小平等人对引进外资实现工业化的原意,又有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许多独到观点。

   “上海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不靠国际资本是‘救’不了的。”朱镕基说。当时,一个外资项目要盖126个图章的才能获得通过,这让许多国外投资者对上海望而却步。“我得把120个章变成一个章。”朱镕基说。这句话,最终催生了通过“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个图章”审批项目的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

   朱镕基宁愿打破各个机关人事格局,将最具才能的人调入这个部门。不久之后,下放审批的负面效应开始出现,包括高污染项目重复引进,市场恶性挤占等问题。朱镕基在《关于引进外资的几个问题》中称,一个图章仍然是好处多,但应该建立一套监督机制来把关。

   同时,朱镕基又开始在国资企业中进行“清理”。尤其是干部在国企中兼职、“兼薪”问题,朱提出“凡是兼了薪的,油水一般都很大,由此带来社会分配不公和腐败现象。对这个一定要一刀切。但是,也有一部分干部是不兼薪的……可以采取变通的办法来处理……”

   但是,1989年9月之后,受到国内外局势影响,上海经济仍然显著放缓,朱镕基在《把困难讲清楚,把劲鼓起来》中特别说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现在不是调整的大好时期吗?”他希望下属对乡镇企业产量下滑不要惊慌失措,同时要保证多项已经确定的大型项目投资完成。

   这种迅速清理产能并平衡增长的理念,在朱镕基之后的多个岗位上,在更宏观的经济决策中也得到展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疆巴楚暴恐案5名被告中2人获死刑
  • 体育中超-穆里奇孔卡传射恒大3-0胜 视频
  • 娱乐郭晶晶被曝20日剖腹生子 霍震霆默认
  • 财经研究称房价越高地方官员升迁可能性越高
  • 科技银行系电商成鸡肋:无竞争优势使用者少
  • 博客目击者:朝阳公园救狗身亡事件全过程
  • 读书毛泽东对周恩来有不满又离不开(组图)
  • 教育武汉一大学山寨著名建筑似世界公园(图)
  • 沈晓杰:是谁在决定中国的房价
  • 叶檀:不存在李克强看跌期权
  • 陈虎:今年不买房真会后悔吗
  • 曹凤岐: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风险
  • 张卫星:美国人对中国购买美债的说法
  • 谢作诗:房地产到底有没有泡沫
  • 郎咸平:什么是治理腐败的绝招
  • 张庭宾:美联储9月退出QE可能性大
  • 姚树洁:21世纪中国会输给印度吗
  • 徐斌:十年繁荣的三大要素逐步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