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松绑之后的喜与忧
聚焦贷款利率松绑之一本报记者 侯美丽
很多欢喜,一点遗憾。
欢喜的是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终于让利率市场化更进一步,遗憾的是作为“最难啃的骨头”——存款利率的管制却并没有新的突破。
作为首当其冲的商业银行,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呢?
“谁抢客户谁倒霉”
虽然央行取消了银行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但想要获得低息贷款似乎并不那么容易。
“现在银行贷款业务中几乎没有7折优惠,从操作层面来看不会有太大变化,而且银行的流动性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整体还是比较紧张的,不会马上下调贷款利率,所以短期来看对银行的实际影响微乎其微。”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信贷部经理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00%,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7折后的贷款利率4.2%和上浮至顶的存款利率3.3%只相差区区0.9个百分点,贷款利率打7折很难覆盖银行成本。因此,虽然去年贷款利率已经可以下浮30%,但银行很少用足这一空间,下浮幅度大都没有超过10%以上。
令人担忧的是,贷款利率的“松绑”会不会让各大银行打响价格战去争抢客户?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微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小银行可能会发生抢客户的行为,但谁抢谁倒霉。 “其实利率管制放松,不等于息差收益会变小。为什么呢?有能力的银行会进行差异化的贷款,通过管制的放松以更低的利率抓住好的企业,对坏的企业则以更高的利息和更短期化的方式提供贷款,在这种差异化贷款中息差收益一点都不会减少。但一些银行如果为了抢客户降低贷款利率,使银行业整体的贷款条件恶化,息差收益减少,银行将面临巨大困境。我们看到发达国家的市场,贷款利率管制的放松并没有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困境,但死去的中小银行非常多,利用利率去竞争导致他们的其他收益减少,使其快速离场。 ”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取消贷款利率下限会对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带来一定压力,理论上可能会降低利润空间,但这种压力在目前看来并不大。因为个人贷款业务中份额最大的是房贷业务,而此次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却特别提出现行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不变。而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利率一般为基准利率上浮20%—30%,甚至更多,如果大企业对银行的议价能力增强,也可能会倒逼银行全力开辟议价能力较弱、资金需求迫切的小微企业市场。
融资平台议价能力隐忧
考虑到银行和地方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风险累积的融资平台会否成为争取贷款利率下浮方面最有谈判权的主体呢?给予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利率与相应风险是否匹配,这是件让人颇为担忧的事情。
孙立坚认为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贷款利率管制的放开不等于说贷款条件放开,今天贷款利率放开,实际上意味着一个很强大的信号,就是银行要自己承担风险。如果还是采取低利率去抢客户,我们会发现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结果是一大批这样做的银行会死去。 ”
但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仍不可小觑,多地继续推出以投资为主的经济刺激计划。比如浙江省的计划提出,2013年至2017年,浙江省将重点推进1000个以上省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0万亿元。仅在今年5月,各地投资计划已经超过20万亿元,大多数省份计划的投资增速在20%以上,一些地区甚至达到30%以上。统计各地已经发布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很多省份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的所占比重依旧很大,其中江西、云南等省投资增速较快。
在财政“紧日子”的当前,拿什么来支撑规模宏大的投资计划呢?此前曾有多省一把手进京拜会财政部高官,寄望财政资金的支持,这其中也包括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但在财长“无刺激说”发布之后,更多的目光转向了融资平台。
“也不能排除地方政府非常强大,不管是不是利率市场化,就是要求各大银行的地方支行必须要给它贷款。但这跟利率市场化没关系,除非在对银行贷款进行硬约束以外,还要对地方政府的借贷行为硬约束,这样的行为才可能根除掉。利率市场化解决不了地方政府拼命地跟银行拿钱的问题,这种地方银行和政府千丝万缕的关系,需要通过中央政府进行限制。 ”孙立坚说。
高增长或成“过眼云烟”
银行一度被认为是没有 “天花板”的行业,但眼下已是今非昔比。
从鼓励民营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到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央行一系列改革已经触及到银行利益的根本。2012年之前,一年期最高存款利率与一年期最低贷款利率之间的差额是2.4%,现在是1.5%,而原本“独食”的蛋糕,还遭遇了类似余额宝、人人贷这样新进入者的分食。当人们存钱的选择范围越来越广,同时获得贷款的方式也拥有更多选择的时候,传统的银行业总得想方设法做点什么来完成自我拯救。
孙立坚表示,未来还想靠息差吃饭的银行,日子会很难过,尤其是缺乏网点优势的中小银行更是如此。谁先做差异化贷款结构的调整,谁先进行利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规避的创新业务,谁就能拿到最多的制度红利。
尽管一直在摸索、改革,但国内银行的盈利模式还是很 “原始”,大部分银行利润的90%靠利差,好一点的银行或许能做到70%靠利差、30%靠综合业务,银行未来压力的加大是显而易见的。
“五大行会更有优势,因为他们网点多,资源丰富,做差异化的贷款也很厉害。好的银行应该是做差异化的贷款。 ”孙立坚说。
反观银行近期的业绩表现,也可以看到高增长时代正一去不返。根据普华永道统计,2012年十大上市银行整体净利润9656.30亿元,同比增长16.41%,较2011年28.03%的增速显著下降,也是近5年来最慢的一年。而今年一季度的情况也不容乐观,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中,15家的业绩增速同比下滑,平安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增速下滑最为明显,增速下滑达到20%以上,从绝对数额看,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同比增速最慢,正式步入个位数增长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