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6日电 国家统计局7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4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高位,今年上半年7.6%的GDP增速成为外媒关注的焦点。多家海外媒体指出,这是改革带来的“阵痛”,也有媒体对中国经济表示担忧。
新加坡《联合早报》称,一些金融机构对中国经济前景较为悲观,摩根大通把原本预估的7.6%全年增长减至7.4%,巴克莱资本则认为中国无法实现7.5%的目标。国际经济顾问公司环球透视高级经济师任先芳更表示,中国经济增长连续五个季度低于8%,发出了“危难的清楚信号”。
英国《独立报》社论说,在未来10年的时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这一根本的变化将会产生巨大影响。 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中国的强劲增长使全球经济摆脱了金融危机。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放缓,美国脆弱的经济复苏有可能再次陷入困境。不过现在最让人担心的是,中国的社会结构难以承受这样的压力,甚至有可能产生难以估量、让人意想不到后果。
道琼斯旗下的新闻网站MarketWatch发表评论称,中国在增长问题上陷入两难境地,需要决定是否牺牲短期增长,通过改革达成更可持续的长期增长。分析师认为中国必须首先进行改革,因为引发经济放缓的是企业领域。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个,分别是资产回报降低、债务不断增加和利率高企。要想增长回升,需要首先解决这些问题。
《独立报》社论指出,虽然中国领导人知道经济必须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但是他们非常敏感。2008年经济刚出现放缓迹象,政府采取依靠借债的大规模刺激措施。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迟早总会发生,中国新领导人似乎知道这一点。最新采取的紧缩措施显示,中国领导人开始踩刹车。预计政府即将出台旨在刺激消费,扩大服务业的改革措施。
《联合早报》报道称,中国为推进经济改革而放弃“保八”(保住至少8%经济增长率),使过去三年经济增幅一路下滑。上月央行迟迟不出手缓解银行“钱荒”,更展示出中国新一任政府不惜牺牲短期增长,愿意暂且忍痛来换取长期效益的决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