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15日电 综合本报驻外记者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放缓至7.5%,上半年经济同比增长7.6%。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邮报》15日评论称,全球股市15日小幅上涨,说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没有引发恐惧,增速依然强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外国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短期内出现小幅波动十分正常,未来中国经济能实现平稳增长。
经济总体平稳,小幅波动属正常
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中国组组长杨平夑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低迷,中国政府正着力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经济短期出现小幅波动很正常。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稳定在7%到8%的范围,“七上八下”的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在这一范围出现小幅波动都属于正常现象。杨平夑说,下半年中国经济可能仍将面临一定挑战,中国政府提出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相信中国能够实现7.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
巴西里约热内卢金砖政策研究中心总协调人阿德里安娜认为,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势头较前几年有一定的放缓趋势,但我们能看到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模式正由原来严重依赖外贸出口变为强化内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政府正在避免仅仅追求短期经济增长效应,而将重点放在如何确保长期、健康的经济增长上。
发展模式转型,硬着陆可以避免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富达国际投资主管汤姆·史蒂文森为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撰文指出,中国经济一段时间来都在不断地减速,而政府并未采取干预行动,因为新政府真心希望能在未来10年期间把中国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带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改变为可持续的以国内消费为驱动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他认为,中国政府眼下更重视的是增长的质量而非增长数量。
欧洲重要智库——布吕格尔经济研究所所长贡特拉姆·沃尔夫表示,中国经济面临一个关键阶段。中国经济政策与其他国家不一样。一些国家推行的经济政策特点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灵活的财政政策,加上一些结构性改革。中国政府强调结构改革,而且是根本性改革,这是首要任务。
沃尔夫认为,中国政府有能力保持如此大的一个经济体正常运转,中国经济硬着陆是可以避免的。中国经济目前所发生的变化会产生巨大甚至是剧烈的影响。他同时强调说,无论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更多的是指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这是结构调整的必然。
沃尔夫表示,就目前来看,经济政策变化是非常显著而合适的,增长率即使从9%降到5%,仍是可行的。3%左右增长率对新兴经济体来说不太理想,但是类似中国这样保持了多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家,5%至6%左右的发展速度都是合理的。
放缓并非失速,消费引领新增长
路透社评论说,尽管中国经济已连续两个季度放缓,但不太可能有“失速”的风险,下半年投资仍会发挥稳定器的作用,消费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也有显现。这为中央调整结构留有较大余地,预计未来一段时期调整结构的各项举措仍将有条不紊地推行。
国际投行野村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认为,由于中国政府未来更注重调整经济结构,不会轻易出台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以及国内金融去杠杆化仍会坚持执行,预计未来1年中国经济减速前行趋势不会变化。
史蒂文森认为,尽管中国制造业萎缩、劳动力工资水平上扬等新形势均打击市场热情,但不应忽略的是,中国经济转型最终将形成一个以消费者引领的全新经济,因此消费领域的投资热点将层出不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移民涌入城市,必然成为医疗卫生、水电煤气供应公司以及各类消费服务型公司的增长动力源泉。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瓦赫鲁申认为,中国保持7%以上的增速非常难得。中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的延续性保持了整个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当前全球经济都面临着寻找新增长点的严峻任务,中国在这方面已走在前列。瓦赫鲁申说,寻找新技术、开发新产业是世界各国努力突破经济增长瓶颈的重要途径。中国政府鼓励创新的政策已获得显著成效,加大对有潜力项目的扶持,大力培养和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建立适宜的研发平台,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促进创新产业增长的有效手段。
(本报记者马菲、孙天仁、林雪丹、颜欢、刘歌、张亮、暨佩娟、韩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