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三问克强经济学:担心卷入痛苦改革怪圈

2013年07月08日 08:39  财经网 

  众所周知,克强经济学的三大支柱是拒绝刺激、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很多人喜欢克强经济学,特别是它的第三支柱。但我对其还有一些疑问。特别是我担心,中国卷入了一个麻木迷信痛苦改革的怪圈。

   经济学人:

  对刺激的厌恶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中国可能已经几乎没有进一步以增加大规模公共投资的形式增加刺激性支出的空间了。但如果经济情况进一步恶化,中国仍可能通过其它形式的刺激获益。减税是一个例子。提高社会性支出是另一个。值得高兴的是,李克强已经对这两个政策选项表示支持。但现在中国很多的经济学家认为,刺激计划是与改革南辕北辙的,就像宏观经济改革必将经历宏观经济的痛苦期一样。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中国政府可以改变其支出结构,甚至可以保持支出水平的健康增长。就算中国政府支出规模继续扩大,中国经济仍可能出现改变。中国最近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点。中国经济的批评者指责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出口。但在过去5年,中国已经成功降低了出口在GDP中的比例,从38%下降到不到26%,但经济年均增长仍然维持9%以上。

  那金融杠杆呢?支持克强经济学的经济学家担忧中国信贷比率增长太快是正确的。当信贷与GDP的比率大幅向上偏离于历史趋势,麻烦一般即将到来,国际清算银行的经济学家已经证明了这点。他们把信贷“缺口”定义为信贷占GDP的比例与历史长期趋势的差值。从这个定义上说,依据国际清算银行提供的数据计算,中国的信贷缺口约为GDP规模的14%。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经济学家对39个国家的研究,从历史数据看,信贷缺口高于10%一直被视为未来三年可能出现危机的可靠的前期警告指标,而只有15%的几率这个警告是误报的。李克强关注这个警告是正确的。

  但每个比例都有分子和分母。如果信贷增长的速度比名义GDP增长快太多了,那么就是新增的信贷不能给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因此,理论上说,应该可以在不严重冲击经济的前提下减少这些信贷。南安普顿大学经济学家Richard Werner指出,支持消费或资本支出的贷款将全额增加名义GDP的规模,尽管可能只是通过推高物价水平。但第三类信贷——也就是提供给购买现在资产的贷款,比如说土地或房地产,是不会直接增加GDP规模的,因为GDP只计算新增的生产性产出。如果李克强足够聪明,他将尝试减少第三类信贷,而不影响前两类信贷的增长。

  在最近谈论中国经济各种过剩的“主旋律”中,有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很容易被忘记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入不敷出的国家。中国仍然存在较大规模的经常账户盈余,这显示了中国花费的比赚的少——也就是说,中国国内的供应要大于需求。同时,中国的消费者物价通胀水平仍然比较低,这显示了国内外的需求加在一起,并没有给中国的生产性资源造成压力。中国并不需要减少支出。中国只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支出。

  提出克强经济学三大支柱的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认为,克强经济学长远来说是对中国有利的,将能帮助中国在未来十年里保持6-8%的经济增长。但他们认为,克强经济学也存在一些短期的风险。经济再平衡和去杠杆化加在一起,可能会在未来三年的某个时刻,短时间地把季度经济增长拉低至3%甚至以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湖南警察被指凌晨持械抢走瓜贩尸体
  • 体育吉鲁3球阿森纳7-1 切尔西官方报价鲁尼
  • 娱乐教授就李天一案言论道歉 白岩松批三宗罪
  • 财经华润董事长宋林起底:2010年是人生切割点
  • 科技俄三大运营商决定停售iPhone
  • 博客马鼎盛:台湾演习饱和攻击辽宁舰
  • 读书妻妾成群:古希腊开放的两性和婚姻生活
  • 教育另类毕业照频现 网友叹当年太保守(图)
  • 冉学东:神木是个小圈 中国是个大圈
  • 安邦智库:大老粗经济毫无前途
  • 徐斌:新班子经济葫芦里面究竟什么药
  • 倪金节:中国经济增长下限靠什么稳住
  • 叶檀:克强经济学有明确边界
  • 水皮:总理新政的路径选择
  • 陶冬:全球去杠杆已经开始
  • 苏鑫:王石的救赎
  • 安邦智库:如何解读李克强经济思路
  • 朱平:未来十年投资机会在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