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6日电 题:楼市度过“最火半年”资金流出能否“退烧”?
中新社记者庞无忌
“日光盘”重出江湖、“地王争霸战”频演、房企业绩“飘红”、房价“一天一涨”……在调控“失灵”、流动性宽松等因素影响下,2013年中国楼市度过被业内戏称为“最火”的6个多月。
不过正值楼市一路高歌猛进之际,6月以来,中国银行间市场资金骤然紧张,外汇占款增速亦大幅放缓,房地产领域的资金链条受到冲击。对于一向视资金如“血液”的房地产业来说,“钱荒”会否为已经“高烧”一年多的楼市降温?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分析,外汇占款增速放缓反映国际资本的流出。他认为,在未来一段的时间内,外汇占款仍将持续“缩水”趋势,不过,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有限。
“从房企争相拿地补仓、销售节节攀升、房价持续上涨三个因素就能看出目前房地产市场似乎并未明显受到流动性趋紧的影响”,周景彤表示。
他认为,当前的“钱荒”局面对楼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增加了购房者申请住房按揭贷款的难度;二是影响地产开发商的资金来源。
在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看来,未来货币收紧的力度将决定这两个方面对房地产市场的实际影响。他向中新社记者指出,提高个人住房贷款的门槛虽然能抑制需求、减少成交,却也容易误伤首次置业的刚需群体,而且容易在资金宽裕后引发报复性的反弹,“近年来越调越高的房价就印证了这一点”。
此外,顾云昌分析,在一年多的楼市回暖之下,许多开发商手头资金充裕,“钱荒”在短时间内对其影响并不大,房企缺乏“降价跑量”的动力。
不过专家们也认为,倘若银根持续紧缩,将能促进年内房价涨幅的进一步趋缓,减少“地王”出现的频率。
7月5日,中国官方发布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规定,一方面积极满足首套自住购房需求;另一方面则要求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防控房地产融资风险。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这意味着“有保有压”成为规范房地产行业融资的主要监管思路:一方面支持刚需购房等合理的融资要求,另一方面打压房企的非正常融资渠道。
陈国强解释,多数房企目前虽然对于贷款的依赖度在逐渐减少,但通过影子银行等表外的信托、理财业务筹资的比重逐渐增加。有统计认为,去年新增约50%的信托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流入房地产领域。
一旦这部分资金受到严格监管和审批,陈国强认为,房企“不差钱”的状况或将逆转。他认为,届时开发商会更加重视维持现金流、谨慎拿地,这也意味着,下半年“地王”的数量将有所减少,房价涨幅将会趋缓。
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内地知名房企远洋地产总裁李明5日透露,远洋现在虽有约17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储备,但公司现已明显感受到在资金调配方面的压力,“从业这么长时间来第一次出现”。不过,李明称,虽然国内“钱紧”,但公司在境外与银行的合作等并无明显改变,国际资本市场也仍然维持较低利率。
虽然年内楼市或因流动性收紧而出现一定程度的降温,不过周景彤指出,无论房价或成交仍将保持高位,行业的景气度仍然很高。
周景彤说,上半年房企的扎堆融资和拿地一方面显示房地产行业景气度高,有较高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房企积极储备土地亦说明其看好后市的发展。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来包括万科、金地、富力、招商等10大标杆房企国内外融资额逾459亿元人民币,已超过这些房企2012年全年的融资额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