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货币政策新冲击波 中国能否成功抗压?
中新社上海6月29日电 (记者 郑莹莹 李佳佳)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29日在上海给业界注入一支“强心剂”,针对近来中国银行体系面临的资金压力,他明言其流动性总体来看并不短缺。
而在陆家嘴论坛28日的主题大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方面要引导金融机构保持合理的信贷投放、合理安排资产负债总量和期限结构,支持实体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将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适时调整市场的流动性,保持市场的总体稳定,为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和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条件。
这几天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的问题已开始缓解,但因美联储将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可能令资金撤离新兴经济体的恐慌并未散去。
美联储自2008年起启动量化宽松政策,以拯救在次贷危机中受到严重打击的美国经济。苏格兰皇家银行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高路易认为,量化宽松政策对各国都是全新挑战。中国作为一个大型经济体,资本控制虽非完美,但已足够好,完全可作为一个缓冲带。他预测,QE大潮退却后,中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则有不同见解,认为美国退出QE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也认为,虽然主流观点认为中国有很强的资本管制,并没有那么多热钱进入中国,但现今资本跨境越来越便捷,阻挡热钱入境并不容易,因此QE大潮退却后,对中国影响并不小。
乔虹进一步解释说,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地方出现洼地,另一个地方出现高山时,流动性势必往一个方向,这跟栅栏(高低)无关,全球都将受到影响。
美联储释放退出QE信号给全球市场带来波动已是显见,中国又该如何抵御这轮冲击波?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纪志宏“支招”说,中国更重要的还是加快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均衡地增长。他认为,加快利率、汇率、资本市场的改革,都会较大提升抗冲击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