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庚:多层次资本市场应针对不同群体分层管理

2013年06月27日 20:29  东方网 微博

  “2013陆家嘴论坛”6月27-29日在上海召开,在今晚的“浦江夜话三:加快中国场外市场建设和发展”讨论中,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公司谢庚表示,多层次资本市场应针对不同群体分层管理,需要制度的公平和理念的包容。

  以下是演讲实录:

  谢庚:感谢主持人!感谢各位来宾!给我们这么一个机会,刚才徐主任,主持人介绍,说我这一年有角色的变化,去年来的时候是证监会市场监管部的主任,今年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角色的变化,也使我对很多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跟去年的认识也会有些不一样。所以我想谈几个观点。

  我觉得现在一讨论场外市场的建设问题,大家比较关心的有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中国分几层?第二个,每层什么定位?第三个,就是很多记者朋友喜欢问的,什么时间?刚才在路上,我们徐主任也被问到这个问题。我在楼道里也被问到这个问题。

  我想回答这几个问题。首先,我还是想讲一个观点,就是讨论场外市场建设的问题,还是要放到大的背景下去认识,什么大的背景?就是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这个大的背景。这个大的背景,还有一个背景,就是十八大上提出,我们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比2010年的GDP再翻一番。这也涉及到中国下一步,或者未来十年,经济的增长点,支撑点是什么?

  如果说,我们过去三十几年改革开放,保持了年均10%的增速,大家可以看到,今年的增速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我们很多人在讨论说,这个趋势可能是好的,可能是一种转型;可能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十字路口。是还以传统的发展方式,来维持高速?还是以适当的可以接受的低速实现经济转型,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抉择。那么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要寻找新的增长点。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呢?

  很重要一个环节,就是我们的创新创业型中小型企业,要培养我们二产的核心竞争力,要创造中国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如果说,小城镇建设也不是一个地产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要赋予小城镇它的经济定位。所以说也有可能派生出新的产业,所有产业的共同特点就是风险。我们的经济体,要能够包容风险。从现在的金融架构来说,亚洲国家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架构,这个金融架构包容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和欧美之间的创新能力有差距,一个重要的金融方面的原理。要构建它的直接融资体系。但直接融资体系中我们也看到了沪深交易所,二十三年的发展,目前是2491家上市公司,这个情况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场内市场是一个高端市场,它是一个高度公众化的市场,会对风险的控制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此,它的条件和标准也是很高的。所以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我觉得这是一个大的前提要去认识,多层次的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要去包容风险。

  究竟要多少层呢?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是形而上学的。现在大家都说,主板是一板,创业板是二板,我们这个市场是三板。区域市场,云峰总那儿是四板,再往下数,我觉得这种数层次的定位,是形而上学的。因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多层次资本市场是适应经济多元化需求的一个概念,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直到今天,包括欧美在内的资本市场体系,仍然处在演进和变化过程中。你很难定位说,我们现在就给它设计好,说在中国一定要弄几层。

  定位,每一层什么定位呢?如果从服务经济的角度说,多层次的概念是成立的。因为,企业有不同的规模,不同的成长阶段,不同的业态模式,总之有不同的风险特征。投资人是多元的。随着我们这一年的经济发展所积累起来的财富,各种各类的机构,各种各类的理财产品,包括众多的自然人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上升。它也是多元化的,他的风险的偏好,风险的识别,承受能力都不一样。所以是多层次,是成立的。但是每个层次,我认为并不意味着同一套标准的逐层降低,降到最后是垃圾,这个概念是错的。我认为从服务实体经济的角度,多层次市场的本质是每一层次都有他对应要服务的企业群体,这类企业群体的特点是不一样的。针对企业群体,投资人群体,打造不同的制度体系,打造不同的服务体系,提供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服务。从这个地方说,我觉得多层次资本市场就应该是不同的群体,针对不同群体的风险的分层管理。实现的方式就是制度的差异化安排。

  我讲完这几个观点以后,回到我自己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我们按照这样一个理念,我们也对企业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分析。所以我们从公司准入上,设计了一个叫“制度的公平和理念的包容”。所谓制度的公平我们没有财务公平但有标准,在市场规则中讲了五条标准,另外兜底条款。五条标准都不是财务的,而是非财务的,非财务标准是不是标准呢?怎么把握呢?我们已经把这五条标准,做了解释性的细化。细化到可识别,可把握、可举证,没有自由财政空间,为的是增加市场透明度,让挂牌公司知道我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就可以进场,证券公司知道我进场看什么,让省的人员知道我重点把握什么?具备这五个标准之后就是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层面我们要包容很多,处在这个发展阶段的企业的风险,比如说它的业绩不稳定。比如说它可能有一个很好的概念,还没有到盈利增长的爆发期。比如说它的治理,在某些方面还不规范,等等。我们以信息披露的方式向市场说清楚。

  这是我们的理念,既然公司准入的标准,包容了很多的风险,所以我们在投资者市场性上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希望能够打造一个以机构为主的市场。这是我想说的我们的市场的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针对中小企业的需求,和投资人的需求打造我们的服务体系。这个服务体系的核心,是对接投融资需求。因为我们大家知道,现在中国不缺流动性,52万亿的GDP,将近110万亿的M2,流动性不缺,问题在于,有流动性,也有大量的企业缺钱。很多有钱的人不知道往谁那儿投资,很多企业缺钱也不知道谁有钱,没有对接。打造市场平台重要的是对接投融资双方的需求。所以它的优势,是它的融资方式。我们叫小额快速按需融资。公司不用向场内市场一样,必须募足2%的公募股,采取的是定向发行,每次定向发行10个对象以内,我们这儿是新增股东35以内,这个融资制度的安排基本上能够满足处于这个阶段的企业的需求。同时还有其他的比如说并购,其他方面的服务,都做了相应的制度安排。

  至于流动性大家很关心,你能不能就像场内市场一样有很好的交易。既然是市场就得有交易,将来自然人能不能都进场?我可以坦率告诉大家,场外市场就是场外市场,这点不能跟刘总比。为什么?场内市场有股权分散度的要求,他在公募的时候就有25%的公募股,我们没有,我们没有,所以股权高度集中。拿截止到去年年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200家挂牌公司来说,平均股东只有20。这还是有几个股东在一百几十拉上去了,很多公司还处在一位数的股东,而且他们都是创始股东,没有交易员,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形成交易量。有人想买没人卖是不可以的,这个市场想要打造出,很高的流动性,很高的换手率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希望打造出好一点的流动性。这里我想说,流动性和换手率不是一个概念。很长时间以来,很多业内把换手率当流动性,说我们的市场怎么活跃。其实流动性在金融学里讲的是金融资产的变现效率,当你想卖的时候是不是你希望的时间内以你希望的价格卖掉?过度的换手率并不一定是好事,我们希望强化在这个里面的主板券商的销售能力,希望有股份转让要求的人提供个性化的,高效化的转让安排。

  我们这个市场,新建立,很多制度还在打造过程中,很多服务体系,也在打造过程中。希望能够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也希望在这个实践过程中,逐渐探索,怎么能够以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各类投资人,为宗旨。而不是追求金融体系本身的繁荣。谢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王毅:个别国家在南海选择对抗没有出路
  • 体育温网费德勒落败创10年最差 莎娃阿扎出局
  • 娱乐曝梦鸽要求律师为李天一做未涉强奸辩护
  • 财经刘志军曾与发改委冲突:高铁标准瞒天过海
  • 科技Windows 8.1公共预览版开放下载
  • 博客在美国合法举办婚礼的华裔同性恋(图)
  • 读书缺乏自知:老蒋的半吊子思想解析
  • 教育人大晒女神同济晒汉子抢生源(图) 状元
  • 育儿父亲抛玩女儿失手致其死亡获刑1年半
  • 童大焕:房价会不会像股市一泻千里
  • 苏鑫:失败的商人要怪自己
  • 钮文新:钱炒钱是央行杰作
  • 孙立坚:靠什么才能解决中国式钱荒
  • 姚树洁:李克强为稳增长被迫当奶妈
  • 张明:钱荒问题的三个真相
  • 高善文:中国金融体系仍存在重大缺陷
  • 周彦武:新一轮城镇化可能要夭折
  • 刘军洛:钱慌缘自央行担忧美元将暴涨
  • 谢作诗:钱荒根本原因是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