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亿M2凸显GDP货币依赖 结构失衡隐忧凸显

2013年04月12日 00:59  北京商报 微博

  昨日,央行披露3月金融数据,M2(广义货币)增长速度超过了市场预期,高达15.7%,连续3个月位于15%之上,M2余额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尽管央行一再否认货币超发导致通账,但在一些专家看来,M2的高速增长表明,我国经济越来越依赖于货币推动,经济失衡隐忧也愈发显现。

  M2十年扩张逾4倍

  通胀压力不容小视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3月底,M2(广义货币)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M1(狭义货币)余额31.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长速度再次反弹至双位数。

  在理论上,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

  货币供应量吹泡泡般猛涨只是近五年的事。2003年初时,我国M2余额约为18.32万亿元,至2008年还未达到50万亿元。同年,中国、美国、欧元区新增的货币供应量基本持平,2009年美、日、英、欧同时大幅减少新增M2,而中国的新增货币供应量以每年12万亿元水平的加速度连续增长四年,截至2012年已达97.4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是美国的1.5倍。

  据北京商报记者测算,自2003年以来的10年又3个月中,M2已由18.32万亿元增至103.61万亿元,扩张4.66倍。据此计算,我国居民人均持有现金及银行存款等现金等价物约8万元。如此强盛的购买力,对物价的冲击不容小视。

  经济对货币存依赖

  结构失衡隐忧凸显

  骤增的货币供应量也引发关于货币超发的猜测。

  2012年我国GDP为51.9万亿元,最新的M2/GDP比例达到200%,这一数据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高位水平,超出了世行给中国的190%“指导价”。美国去年M2/GDP比重为63%,欧元地区为144%(2011年数据),日本为238.8%,俄罗斯为43.9%。

  不过,有专家认为,仅以货币占GDP比值来推断通胀水平并不科学。M2/GDP比例最高的日本货币物价水平却长期维持负增长,而M2/GDP比例最低的俄罗斯其物价涨幅却超过10%。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微博]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中国和美国在金融资产上的形态不同,储蓄率也不同,所以不能单纯地如此比较,如果刨除外汇储备、高额的储蓄率等因素,中国实际增加的货币量很小。一般来说,企业融资以贷款为主、居民金融资产以储蓄为主的国家,M2/GDP通常偏高;而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M2/GDP通常偏低。我国M2/GDP较高的重要原因是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储蓄率高。

  据统计局公布的CPI数据显示,2011年的CPI比2001年高出29%。今天的100元仅能购买10年前价值77元的货品及服务。

  另有专家称,我国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是经济结构失衡的表现,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加速了经济货币化趋势。中国社科院重点金融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微博]指出,货币量虽然快速上升,但货币周转速度却在不断变慢,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新增货币的推动,反映了中国经济投资效率日益低下、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现实。

  最近三年数据显示,我国M2增速由19.17%逐步放缓至13.6%和13.8%,对应的GDP增速也由10.3%迅速下滑至9.2%和7.8%。

  一季度信贷超预期

  钱都涌向虚拟经济

  在昨日公布的金融数据中,除了M2这一抢眼数字外,大幅回升的新增信贷也引起关注。当月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同比多增515亿元,较上月多增4400亿元。至此,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达2.76万亿元,月均增长9166亿元,直逼万亿,创三年以来新高。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鄂永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大增一方面是出于经济增长温和回升,实体经济信贷需求较为平稳。另一方面,季末存款大幅增加,银行存贷比压力缓解显著增强了信贷投放能力,而季度额度控制也会促使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一季度累计新增贷款2.76 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若按照全年9万亿元的估计目标计算,一季度新增贷款占比30.7%,基本符合投放节奏。”他说。

  其余融资渠道依旧活跃。3月社会融资总规模达2.54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1.48万亿元和6739亿元。结构上看,不但人民币贷款增加较多,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承兑汇票均有显著增加,特别是企业债券净融资高达3892亿元,这与流动性宽松格局下市场利率较低、企业发债成本较低有关。

  今年一季度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为6.1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多增2.27万亿元。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微博]认为,当前我国并不缺钱,问题是虚拟经济钱多和实体经济钱荒并存。信贷增加可能加大新一轮的通胀预期,弱化银行的金融风险意识,部分城市可能借城镇化名义大搞房地产,最终彻底伤害实体经济。他表示,“应该调整经济结构,引导资金从虚拟经济进入实体经济,同时,央行应提高独立性,货币政策不应受到部委影响”。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文 胡潇/制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国12名渔民被菲扣留起诉 最高或判12年
  • 体育欧联-切尔西进4强 FIFA排名国足涨11位
  • 娱乐韩女主播服装过度暴露遭观众投诉(图)
  • 财经北京制订出租车调价方案 收益主要给司机
  • 科技腾讯微信被诉专利侵权
  • 博客易中天:我墓碑要刻的话 吉林下暴雪(图)
  • 读书韩国上将朝战亲历:最寒冷的冬天
  • 教育小三检举学术造假 小情侣痛失美名校录取
  • 育儿雅培奶粉里现黑色小虫 坚称质量无问题
  • 杨涛:如何看待美股指数屡创新高
  • 安邦智库:日本走再独立道路的货币风险
  • 赵伟:2012年4季度美国GDP究竟是升是降
  • 姚树洁:人民币何时能够全面国际化
  • 刘石: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如何不再纠结
  • 孙立坚:中国为何不能学美日的做法
  • 刘杉:新自由主义还有灿烂日子吗
  • 管清友:从朱镕基经济学到李克强经济学
  • 水皮:魏家福委屈从何而来
  • 袁岳:说给领导者听的八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