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粗放发展付巨大代价 成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2013年03月25日 12:59  财经网 

  【《财经网》记者 锦桐】3月23日-3月25日,201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林学家沈国舫在“对话三: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上表示,中国为粗放发展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已经达到了局部要影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健康问题,所以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但是经济发展的势头还很强,群众的要求还很高,一部分民众包括一部分中产的阶层,还有向不可持续的西方要求看齐的倾向。所以中国成为了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去年中共十八大的总书记的报告当中,把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沈国舫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提出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首先是国情背景。中国的国情最基本的人口众多、资源不足,这个资源不足主要是从人均的概念来,包括水、土地、矿产资源等等,另外是环境脆弱,环境脆弱既包括生态方面也包括污染环境。我们在2009年曾经做过中国的宏观环境战略研究,它的结论是中国的环境压力比任何国家都大,环境资源问题比任何国家都突出,解决起来比任何国家都困难,虽然已经经过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总的形式仍旧就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仍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

  第二个背景是发展的背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处在一个工业化的中后期,也处在城镇化的快速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于资源环境的压力是很大的。但是,由于我们的发展是粗放型的发展,因此发展所需的物耗、能耗、水耗都很高,污染排放也大,所以很多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和工矿地区以及北方的一些河流,环境质量比较低。所以我们为粗放发展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已经达到了局部要影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健康问题,所以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但是经济发展的势头还很强,群众的要求还很高,一部分民众包括一部分中产的阶层,还有向不可持续的西方要求看齐的倾向。所以中国成为了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第三个背景是国际上的背景。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跃过了工业化来消耗资源的高峰,环境已经开始得到控制和改善,他们提出的模式和发展趋势,尤其是全世界的生态推动了这个潮流,推动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对中国是有很大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现实的教训以及生态意识的提高,使中国一些政府和知识精英们不得不思考,改变原来粗放发展的路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中了群众的集体智慧,本着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精神,经过了深思熟虑,陆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最后提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作者:《财经网》记者 锦桐 】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专家称近年政府造城卖地拿走农民30万亿
  • 体育哈登4.5秒绝杀火箭胜马刺 热火26连胜
  • 娱乐韩国立法禁衣着暴露 李孝利:我死定了
  • 财经消息称下月起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
  • 科技高通沈劲:手机拼核数让全行业陷入危险
  • 博客唐师曾:基辛格吊唁乒乓名宿庄则栋(图)
  • 读书解密:邓小平为何唯独不与林彪来往
  • 教育“最严”中小学减负令到底解救了谁?
  • 育儿幼儿称被幼儿园老师逼喝尿吃鼻屎
  • 吴玉慈:中国人准备好一夜致富吗
  • 宋文洲:套娃里走不出巨人
  • 罗天昊:俄罗斯应主动归还海参崴
  • 张庭宾:欧盟为何逼塞浦路斯成强盗政府
  • 洪平凡: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仍不合拍
  • 叶檀:房价失控背后的结构调整真相
  • 张明:中国如何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 周永亮:无锡尚德破产告诉我们什么
  • 倪金节:房价涨势即将失控?
  • 姚树洁:有利益无灵魂的房市极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