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约11万亿 需全国一年总税补窟窿

2013年03月25日 08:55  新民晚报 

  [导读]2012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超11万亿元。也就是说,需要花费全国一年的总税收,才能补上这个债务窟窿。

  地方政府债务高达约11万亿

  相当于全国去年一年的全部税收收入

  专家:中央政府应增加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确保地方有充足资金提供社会服务

  高速发展30多年后,中国经济眼下正显露出稳步慢行迹象。今后的中国经济巨轮将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又将如何突破旧有障碍,成就怎样的发展?在上周末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多名经济学家,共话中国经济,纵论中国发展。

  楼继伟(新任财政部长)

  财政应该帮穷人不帮懒人

  面对财政支出压力,楼继伟指出,中国政府已经做出承诺压缩行政经费方面的开支,并提出依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原则做好民生问题。

  他强调,对政府来说,不能只要碰到民生问题就都要去做,要考虑财政的可持续性,“目前仍有很多民生政策制度尚不完善、缺乏约束,我们应该帮助穷人,而不应该帮助懒人”。

  社保漏洞不堵,给多少钱也会吃光

  楼继伟说,增加社保基金的资源很重要。我们各方面的制度漏洞太多,社会保险方面的制度漏洞太多。如果我们不把这些制度的漏洞堵上,提供一些有约束、有激励的机制的安排,包括管理的方式,给多少钱也会吃光。

  地方债务已达约11万亿

  对于如何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楼继伟透露,财政部正在部署有关地方债的调研,先以审计署统计的约11万亿元债务为基础,区分出显性、隐性、直接以及或有债务并分析风险,分门别类采取政策,制止住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趋势。

  11万亿债务是个什么概念?据国家税务总局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税收收入完成超11万亿元。也就是说,需要花费全国一年的总税收,才能补上这个债务窟窿。

  朱之鑫(发改委副主任)

  文件上没把房地产当支柱行业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答问时,朱之鑫说:“很多人说把房地产作为支柱性行业,我查了一下文件,没有这句话,我们提出是把建筑业作为支柱性产业。”他认为最重要的是保障好生存性需求,保障好低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房地产有无泡沫现象,很难用一句话回答。

  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今年要明确改革时间表

  与会人士认为,虽然中国经济前景总体乐观,但新形势下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把握好新机遇,考验着政府的智慧。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今年要做的事情就是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将明确提出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吴敬琏说。

  胡存智(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建议从购第三套房开始收税

  “从国家的情况来看,应该再进一步深化调控措施,把调控的工作更加引向深入。”胡存智表示,“当前最值得考虑的是对现有的房屋,对第二套以上,比如说从第三套开始征收不动产的调节税。因为限购、限价的政策,从近两年情况看效果是比较好的,两年多来房地产形势基本稳定,价格基本稳定,尽管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有所波动,但总体是稳定的。”

  史蒂芬·格罗夫(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

  中国应减少“间接税收”

  史蒂芬·格罗夫建议中国增加直接税比例。“直接税更利于调节收入差距,更具公平性。间接税有助于增加收入,但累退性明显。”他说,征收资本收益税和房产税、引入遗产税和赠予税,都将有助于平衡收入分配。目前,增值税是中国最大的税收来源。

  格罗夫还强调,中国应增加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确保地方有充足的资金来提供社会服务,“若不进行此类改革,人均公共社会支出差距将会凸显,从而加剧区域不平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专家称近年政府造城卖地拿走农民30万亿
  • 体育CBA总决赛II易建联26+11 广东2-0山东
  • 娱乐旧爱挺人工D奶 婚宴拒请吴宗宪(图)
  • 财经消息称下月起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
  • 科技高通沈劲:手机拼核数让全行业陷入危险
  • 博客唐师曾:基辛格吊唁乒乓名宿庄则栋(图)
  • 读书空前绝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
  • 教育“最严”中小学减负令到底解救了谁?
  • 育儿无语凝噎:那些襁褓中被弃的婴儿
  • 张庭宾:欧盟为何逼塞浦路斯成强盗政府
  • 洪平凡: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仍不合拍
  • 叶檀:房价失控背后的结构调整真相
  • 张明:中国如何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 周永亮:无锡尚德破产告诉我们什么
  • 倪金节:房价涨势即将失控?
  • 姚树洁:有利益无灵魂的房市极可怕
  • 王东京:企业岂能一关了之
  • 徐斌:中国城镇化原动力是对外开放
  • 陶冬:塞国危机未解 联储承诺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