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人大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深化改革,正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改革,如何影响着你我他?每一个中国人,又如何在改革的大潮中,实现着民族的梦、自己的梦?回眸两会,我们把目光投向代表、委员中那些直面改革难题并深刻思考的人们……
一群铁路人
“关键是中国铁路要发展好”
“今天咱们团发言的代表中,只有我的上级主管部门可能要被取消了。”3月11日下午,西直门宾馆一楼大会议室,沈阳铁路局局长王占柱代表在辽宁团发言的开场白,一下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3月10日,《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提交审议。其中规定,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消息传出,不少人在即将撤并的铁道部门前拍照留念。一位铁路人身穿制服在铁道部牌匾前肃立敬礼的背影,感动了很多人。
“昨天下午回到铁道部,看着门口的牌子,我久久没能挪动步子,心情很不平静。铁路是一个拥有200多万职工的庞大系统,我们对那块牌子亲呀!”王占柱动情地说,“但感情归感情,改革对国家有利、对老百姓有利,我坚决支持。”
理性分析,改革对于铁路发展是有好处的,铁路建设不会受到影响,同时有助于打造综合立体化的交通网络。王占柱说:“对于机构改革,铁路局的职工有觉悟确保工作万无一失,继续为全国人民的交通运输服好务。牌子换了,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不变……”
郑州铁路局郑州北站马寨车站站长郅慧,是铁路系统18名代表中的两名女代表之一。她1993年毕业进入铁路系统,在这个27个人的小车站,从信号员、值班员,一路干到车站站长。
“第一次作为铁路系统基层代表来北京开会,就赶上了铁道部机构改革。”她感慨地说,改革是国家为了让铁路部门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证铁路安全畅通,是我们最大的职责。为了确保铁路的安全运输和稳定,活儿不仅得认真干,还得比以前干得更好!”
身为200万铁路职工的当家人,原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被问“作为末任部长,是否有遗憾?”他坦然以对:“没有遗憾。我当不当铁道部长没有关系,关键是中国铁路要发展好。”3月15日,盛光祖以“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身份出现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公告上。3月17日清晨,铁道部低调摘牌,新成立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挂牌。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铁道部的撤并,意味着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登台亮相。按照国务院公布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交通运输部将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
“当前我国交通运输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发展不足。”3月16日,新一任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说,我国铁路总里程为9.3万公里,而美国为23万公里。改革,绝非铁路发展的停滞,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一位企业家
“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
“心绪难平!”收看完3月17日的李克强总理记者招待会,浙江广博集团董事长王利平代表说,“做了20多年民营企业,感觉自己又站在了一个历史机遇前。”“李克强总理说本届政府下决心要再削减1/3以上行政审批。可以预见,企业发展束缚会更少,创新发展的空间会更大!”
广博集团的诞生,来源于改革。1992年,先前担任供销科长的王利平被任命为铝合金电子门窗厂厂长。这是一家负债80多万元、30多个职工5个月没领到薪水的工厂,所有的设备都生着锈斑……“如果没有改革的政策,就不会有企业的涅槃重生。”
如今,在企业漂亮的文具产品展示厅里,每天来往着众多客商。王利平却总会想起企业当初受限的种种窘境:第一次去广交会,在门口就被保安拦住了,怎么都不让进,被逼急了的他翻墙进了展馆……
成长起来不容易。当上全国人大代表,王利平在10多天的会议期间,抓住一切机会为民营企业发声。刚到北京,他就主动找到记者,要说说改革好政策如何落地的问题。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非公经济“新36条”,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截至2012年,国务院相关部门出台40多项“新36条”的实施细则。“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态度很明确,但一些垄断行业的‘弹簧门’依然存在。”他呼吁,破除垄断行业的隐形壁垒,在国企和民企都可以进入的领域真正实现公平竞争,为民间投资创造更好的环境。
政府应该干什么?代表、委员们中的企业家坐在一起谈起,都说优秀民营企业多的地方,一般是环境宽松、服务到位的地方。
“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政府管住、管好它应该管的事。”李克强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话,让王利平心有所动。
“现在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个企业上一个项目要盖很多章,一圈跑下来,机会没有了。我认为,涉及安全的产品要重点把关,一般的企业可以放宽,政府少插手管理,让企业自我发展自我调节自我淘汰。大家都在期待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实效。”
一位研究者
“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制度环境”
今年1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NGO研究所所长王名委员出了一本书《建言者说》。这是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十年来的提案汇编。“我和我的团队,一边推出新书,一边紧张调研、搜集汇总资料,准备新一年的提案。”
作为一名公共政策研究者,王名的提案总是紧扣最新的政策动态和社会热点:2004年,关于立法保护公益财产和消除乙肝歧视的提案;2005年,关于规划环评;2006年,关于加强境外在华非政府组织登记监管……2011年,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2012年,关于应对全球基金退出和慈善组织信息公开……
他最关心的却是一个问题,“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制度环境”。十年政协委员经历,王名提交了44个提案,其中一半以上跟民间组织的管理有关。
3月5日,列席人大会议的王名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他敏感地觉察:社会组织的春天真的要来了!
过去,社会组织要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都需要先找到主管单位。“体制束缚成为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中一个大问题。”
“现在合法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有46万余家,而没有登记注册的估计有300多万家。”王名说,“这样的状况,如何顺利调动社会的力量?”
改革,往往是上下互动的结果。2007年两会期间,王名提交了《关于改革我国民间组织管理体制》的提案,很快得到主管部门回应。之后,他欣喜地看到,在广东、深圳等地,社会组织的登记注册变得容易。
3月10日,《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说明》明确规定,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这些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根据王名的测算,这四类社会组织,能够占所有社会组织的2/3以上。他高兴地说:“这次很清楚,就是改革,而且有很清楚的方向——小政府大社会。也就是说,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
一位呼唤者
“改革是对民意的最好呼应”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委员带来的4份提案全部围绕改革展开。“改革已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改革红利释放发展潜力的氛围和趋势正在形成。”迟福林说。
在大会发言中,迟福林说,能不能以政府改革为切入点实现全面改革的突破,全社会有着很大的期待。
两会期间,迟福林接受采访时曾直言不讳:“多年来,我们一再强调政府职能转变,为什么总体成效不大?关键在于如何优化行政权力结构尚未实质性破题。”他认为,本次改革面临的难点和重点,就是要以增强市场和社会活力为目标实现政府放权,以权力有效制约和协调为目标实现政府分权,以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为目标实现政府限权,最终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
“两会期间所传达出来的改革讯息,是对民意的最好呼应。”迟福林认为,把政府机构和职能转变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体现出中央的勇气与智慧。“不管是市场化改革还是社会管理创新,目前要想取得突破,都要看政府的转型改革。”
3月17日上午,迟福林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闭幕会上的讲话和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的实况直播。“中国梦的具体内容和实现途径已经清晰。唯有不断深化改革才会让梦想一步步化为现实图景。”
迟福林建议,今后1—2年是改革的重要“窗口期”,应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五位一体全面改革的要求,尽快制定未来5—8年的中长期改革规划,形成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