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程武
这几天,记者一直在参加政协经济界别委员的小组讨论,听到了很多政协委员请政府给予企业真正的经营自主权,不要直接干预市场的呼声。让记者感到非常惊讶的是,呼吁政府管好管住自己的手的来自企业界的政协委员,不是来自民营企业,反而大多来自国有企业。
一位来自国有大型能源企业的老总的话值得我们深思。他说他最得意的是近期推行了董事会试点,在真正落实企业通过董事会集体做决策。有了董事会这个挡箭牌,他开始有办法应付上级部门的直接干预了,企业总算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己做些经营决策了。
实际上,在我国经济领域出现的很多问题与一些政府部门直接干预市场密切相关。就拿在新能源领域出现的投资热和产能过剩来说,在盲目追求政绩和追求GDP增长速度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拿新能源作为招商引资的手段,一哄而上搞开发,最后的结果常常是,因为产能过剩导致整个行业亏损,千亩良田变成了钢筋水泥。为了保证就业,一些地方政府又阻止亏损企业退出,导致国有企业陷入“死不了活不好”的怪现象。
当众多民营企业抱怨国有企业受到政府的特殊关照和特殊保护的时候,不少央企的老总却在感叹自己没有定价权,没有经营自主权,渴望松绑,让自己能真正在市场中游泳。
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后,虽然我们开始实行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但政府仍在我国经济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一些政府部门已经习惯于主抓经济,不自觉地就把手伸向该由市场做主的领域。当前,政府该做的是学习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向服务型政府过渡。
按照十八大的部署,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或者说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是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这就给我们下一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十八大提出我们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开放。相信新一届政府一定会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克服我们在改革进程中遇到的一些障碍,把我们的改革不断地推向深入。
为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干预市场之手应有所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