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2012商业红黑榜:追忆中寻找未来(3)

2013年02月05日 17:01  《中外管理》 
中外管理封面文章:《商业红黑榜》 中外管理封面文章:《商业红黑榜》

  国际趋势的“红”与“黑”

  曾经的偶像成为对手,曾经的国际分工正在重新调配,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红”与“黑”,离不开各种国际力量和国际环境变化的“红”与“黑”。

  文/本刊记者 李 靖 邓纯雅

  这是一个“新鲜”的时代,中国崛起的当下,世界经济却出人意料的冷,曾经的偶像成为对手,曾经的国际分工正在重新调配,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的“红”与“黑”,离不开各种国际力量和国际环境变化的“红”与“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正直面着更加复杂且全新的竞争环境。

  国际环境变迁之“黑”

  西方国家的“再工业化”

  2012年新年伊始,欧债危机的加剧就给人们上了当堂一课,虽然一年过去,欧元区最终得以保持完整,但个人以及公司的大量破产使市场预期依然低迷。

  欧债危机正在恶化之时,2012年3月,美国的“财政悬崖”也让世界倒吸了一口凉气。很多经济学家预测,自2008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不仅没有到“触底反弹”阶段,而且随着欧债危机加剧和美国财政危机“前后脚”到来,世界经济的底儿,已经深不可测。

  但正因为危机之深之烈为几十年来所罕见,所以这次西方国家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反思,也是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深刻。

  对中国企业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制造业。以前在国际产业转移和“微笑曲线”理论的推动下,西方国家纷纷放弃曲线的最下端,而把“宝”压在了曲线的“两头”和虚拟经济上。

  但当虚拟经济和产业空心化引发的大规模经济危机到来时,人们发现:欧洲最有钱的国家不是金融中心英国,而是欧洲大陆的制造中心德国;就业率保持得好的国家,不是靠微笑曲线“两头”享清福的“发达国家”(相比于失业率4%的警戒线,美国8%和欧盟11%的失业率让人触目惊心),而是靠“卖苦力”打拼成世界制造中心的中国。

  可是,在微笑曲线变为“危险曲线”之际,中国制造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以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再工业化”为例,美国正在以高端制造为核心,启动“高端制造计划”,积极打造在纳米技术、生物制造、新一代微电子研发、高端机器人等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这与中国目前制造业产业转型的策略不谋而合。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内,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还将不断增多,在制造业领域的对抗将更加频繁而直接。

  迅猛的贸易保护潮流

  而与西方“再工业化”潮流相呼应的,就是西方国家对中国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潮流——这次的贸易保护潮流已经不是常规经济危机下简单的临时控制性措施,而是着眼于长远,培育属于自己国家的制造业。

  因此,当前的贸易保护潮流对中国企业而言,来得迅猛且不近人情。奥巴马直接签署行政令对三一重工[微博]的个别项目“逐客”,华为、中兴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受到抵制,理由是影响国家安全……都能让人感到这次贸易保护来得不同寻常。

  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三场电视辩论中,提到中国多达53次,谁当选总统后的中国政策能“更加严厉”成为焦点。而奥巴马总统的国情咨文中5次明确提及中国,表示“正从中国抢回就业岗位”!

  发达国家中产阶级“塌陷”

  不仅如此,西方世界的“中产阶级塌陷”趋势也在深化,比如:美国人引以为傲的中产阶级在股票、债权和共同基金里的占有比例降到了0.5%,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消费为什么正在失去中产动力。而欧洲各国的“中产塌陷”也在加深,中产阶级人群出现明显萎缩。

  这样的格局之下,在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少有的、中产和富人阶层迅速崛起的国家,形成巨大的市场吸引力。欧美企业比以往更为积极地开拓持续成长中的中国市场。中国企业能否接住全球中产阶级变迁的“招”,将是下一阶段发展中将面临的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国际环境变迁之“红”

  从投资中国到“中国投资”

  但国际经济环境变迁中,除了这些“黑”之外,“红色”的机遇也分外显眼。

  在我们的“红榜”中,三一重工[微博]收购德国“大象”普茨迈斯特,就是其中浓重的一笔。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2012年在“第21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上曾说:放在几年前,收购德国“大象”还不可想象。而随着国际时局的迅速变迁,三一重工不仅收获了德国“大象”的技术、品牌和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给三一重工搬开了一座横在面前的大山,减少了一个重要竞争对手。

  在国际经济中,2012年中国企业最耀眼的一抹红色,就是整体趋势从“投资中国”(吸引外资),向“中国投资”(主动出击)发生了更为深刻的转型。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之下,“买下欧洲”的话题在2012年竟荒诞却不失现实意义地成为很多媒体热议的焦点。而且与多年前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坎坷不同,在今天攻守态势转换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一个典型的例证是:中海油2012年收购尼克森的交易,顺利获得加拿大政府的批准。

  可以看出,一方面出于保护本国制造业的需要,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的抵制愈演愈烈,但另一方面,出于对中国资金的需要,不少大门又向中国企业敞开了。至于个中玄妙,就要靠大量中国企业在实践中理智权衡和巧妙利用了。

  危机中的新科技崛起

  危机中另一抹耀眼的“红色”,是新科技的崛起。准确地说,是在各国强力推动下,新科技产品正在加速成为消费市场的新主角。

  从经济学理论来看,经济危机虽然非人们所乐见,但其一大积极作用,就是每次危机都伴随着新科技的崛起。因为每次真正走出经济危机,都要靠新科技创造的新消费。

  新科技带来的新机遇,如果中国企业能因地制宜地善加利用,获得的将是全球经济寒冬中难得的暖流。

  而具体哪些新科技可以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押宝”,从各国的经济政策就可见端倪。如前文提到的美国“再工业化”——纳米技术、生物制造、新一代微电子研发、高端机器人等,为美国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所看好。

  在中国,同样性质的新产业倾斜政策也已经出炉: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被誉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一轮旷日持久的经济危机中,会有怎样的新技术市场振兴起来?前面提到的这些领域“中奖率”极高。

  不过,中国企业家在原有的制造思维下,还需更多地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真正愿意在品牌等方面做“长远投资”。这方面,本专题“红榜”中的小米公司案例堪称典范,小米手机[微博]尽管饱受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把中国手机从山寨时代引入品牌创新时代,并且带动了一批本土手机品牌的崛起。

  要把握新技术这样的“红色”机遇,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创新驱动”转型,关键并不是技术突破,而是以品牌创新为代表的商业突破。因为“新技术”绝不是一个科学概念,其本质仍属于商业范畴。

  而“微笑曲线”之所以成为“危险曲线”,并不是“微笑曲线”错了,而是因为执著于“上”或者“下”了。如果是只“上”不“下”,或只“下”不“上”,那么,无论对发达经济体还是对中国制造来说,面对的都将是不折不扣的“危险曲线”。管理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东公安局干部有两身份证 拥170余套房
  • 体育官方对孙杨处理结果:做检查停商业活动
  • 娱乐香港嫩模陪睡盛行 揭秘接客行情(图)
  • 财经富豪属相调查:大陆属兔最多台湾属蛇最多
  • 科技品牌商低价:iPad份额降至历史最低点
  • 博客袁厉害有20套住宅将收养孩子分等级
  • 读书新浪历史访章永乐:1913大选与大决裂
  • 教育复印店帮学生改成绩单称正常业务(图)
  • 育儿广东警方解救14被拐婴儿皆为父母所卖
  • 秦红:15岁的基金业走向何方
  • 钮文新:别了 周小川
  • 连清川:赵红霞照片与媒体的伦理和职责
  • 张五常:按件数算工资是如何没落的
  • 赵伟:世界经济2013年或可摆脱危机
  • 朱大鸣:180个公章也会推高房价
  • 章玉贵:吁请尽快告别GDP情结
  • 王巍:我们能否超越金融创新的历史
  • 金岩石:解除一胎化之前该做什么
  • 张明:日本量化宽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