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微博]天津12月24日电(朱虹、张剑)日前,由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主办、《经济研究》杂志社参办、上海国和现代服务产业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协办的“企业效率、市场环境和中国崛起”南开论坛在津举行。名家纷至沓来,观点精彩纷呈。
厦门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兼职教授杨斌教授根据其最新论文,做了题为“收入分配不公的调节:税收还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讲座。
针对目前国内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杨斌深入阐释了国内“收入不平等问题”的表象与实质,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给出了解决收入不公问题的方法。从中国收入分配的一般看法中,挖掘出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根治之策,并据此引证了税收调节政策的无效性。
英美经济学难适应中国国情
杨斌指出,目前国内研究机构大多采纳了英美经济学,这是一套基于美国当代文化、社会、政治的经济学结论和政策思想框架,并不一定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他打比方说,这就如同中西医诊疗中的巨大差异:西医强调局部性、针对性,而中医则强调系统性、综合性,即所谓“辨证施治”。
这些根本差异势必造成中国与西方在经济发展路程中遵循的理论变革机理截然不同。他指出,中国是他治政治,西方是自治政府;中国依靠人情,西方依靠契约;中国延续中国古老文化,而西方追寻西方历史文明。总而言之,中西方差异的存在,必然影响国内经济政策的趋异,我们不应一味效仿西方经济学中的理论教条。
税收难解决收入分配不公
杨教授从四个方面阐明了税收对于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乏力,即理论、制度、管理和趋势。他指出,莫里斯最优所得税理论和哈伯格一般均衡分析均导出过税收对收入分配调节的无效性;从制度上,我们实际上无法设计一套公平合意的所得税制度。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税收调节存在着巨大的征收成本和奉行成本。降低税率、减少档次,甚至施行单一税制是税收改革的必然趋势。他举例说,关于美、德、法三国自1990到2000年的经济情况表明,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不大,难以起到调节分配不公的作用,甚至与目标相反。最新国内研究数据也显示,中国现行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调节是无效的。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治本之道
杨斌认为,税收调整类似于西医疗法,治标而不能治本,更系统的解决方案当属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平民大众享有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实际上,所谓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让居民无差异地享有政府税款,或全民所有的资产收益和公共服务等权利。其落脚点有三个,一是起始阶段的基本公共服务;二是重点推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以非对称性的财政体制作为激励机制。
将理论触角延伸至全球市场,杨斌指出,应当改变全球化中生产要素流动的“非对称性”。“要素流动的非对称性”导致“非均等的全球化”,随后所谓“制造中心”的出现,尔后实质造成“国内农民工被双重剥削”,这是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及进一步拉大的内在逻辑链条。
他认为,其改革措施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第一,要建立规模性、群体行的优势产业;第二,努力通过谈判实现生产要素流动的均等化,鼓励采取多种方式移民到发达国家;第三,重启代表工人农民利益的共产国际。“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劳工国际联盟,使劳动力能够整体地与金融寡头、知识产权寡头抗衡,在世界范围内整体地提高不发达国家劳工工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