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何处去?十专家激辩国资“黑白”
有着太多的误解和隔膜,国企和公众,似乎永远都不在一条沟通的直线上。
“国企福利购车”、“寄生中移动”、“农行高层遭调查”、“世行报告‘肢’'国企”等等声音几乎让“国企”成为垄断、不透明、腐败、滞后、呆板等的典型代表。
就在今年3月,世界银行(微博)发布了一份名为《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的报告,第一条建议就是-中国需要进一步重组国有企业部门,破除竞争性行业的垄断和寡头垄断企业。
垄断之外,利润下滑也开始成为国企“新魔咒”。财政部8月15日发布最新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今年前7个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32874.4亿元,同比增长10.4%,但在营收增长的同时,累计实现的利润总额却在不断下降,前7个月12000亿元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3.2%,其中7月环比下降11.6%。
在此背景下,2012年8月,我们发起了一项名为“国企发展问题调查”的网络调查。我们分别罗列了国企发展过程中可能遭遇的10个主要问题-行政垄断、效率低下、分配机制不合理、运作不透明、疏于沟通、缺乏创新、腐败、人浮于事、风险管控差、市场意识淡薄。通过微博在线投票的方式,邀请广大网友进行投票,选择“哪些问题是国企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障碍”。
调查显示,效率问题、垄断问题、沟通问题、创新问题、收入问题等成为网友对国企发展的最大诟病。
国有企业怎么了?国企应该向何处去?从1978中国改革开放开始,近35年的时间里,一直在“打破垄断”中勤勤恳恳的“共和国长子”为何总是步履维艰,饱受诟病?这些批评是鞭辟入里还是夸张误读?
为此,我们以这5个最遭诟病的问题为对象,邀请10位经济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对此进行一对一的分组探讨。他们的观点有褒奖的、有批评的、有建言的……对于这些不同视角的论述,我们都做了完整的保留和展现。
之所以这么做,正在于我们希望以理性的精神、积极的态度、专业的学识探究国企发展的未来之路。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国资观察》
|
|
|